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34章 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第34章 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

作者:墨色染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02:23:25 来源:小说旗

第34章

鸿胪寺卿在散朝的时候,给李老传递了简单的讯息:

殿下安好,富足,平安。

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见面,也能妥善的传递消息。

李老的这些小心眼都是在李唯的指点下顿悟的,本来按他的想法应该是找一处隐蔽的地方汇合、或是宵禁以后出门唠唠。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但显然,还是这种光明正大的传递方式更稳妥。

李老总是能在李唯的安排上看到大智慧。

可惜他人老了,脑子有时候是真的转不动了。

不知为何殿下不想他在朝中拉拢。

是因为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吗?

但李老虽然想不明白,却也坚定的认为李唯殿下做事一定有他的道理。

他也没啥觉得气馁,或被小辈超越的羞臊感。

因为他才六十一岁,正是虚心求教丰富学识的年纪。

……

虽说李老满腔抱负,誓要为李唯在长安打下一片可靠的基业,可实际上根据李唯留下来的指示与叮嘱,他需要做的事情不多。

雪灾会埋葬被蛊惑成毒瘤的琅阳郡王。

又或许,他的命留不到那么久。

琅阳郡王,李宗旭,按照辈分是李老的侄子。

李老记得小时候李宗旭是挺可爱的一个胖孩子,不知从何时起他竟然成了无可救药的附骨之疽。

李老回顾自己的一生,察觉到自己在三十岁以后就不清醒了。

那骇人听闻的厌胜之术,恐怕是自武氏入宫时就种下了,在太宗宾天后无人压制得住其吸食了龙气后的功力,导致它猖獗的蔓延整个大唐。

“唉……”

李老只是叹了口气,没去感慨更多。

他正结合着自己早就知道的、暗桩汇报的、李唯告知的消息,梳理着李宗旭的一生。

李宗旭早年丧母,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因此近乎失去了人道的能力。

在这之后,李宗旭就变了。

他开始暗中搜罗女子供自己享乐,每一位被他眷顾过的女子,他都会在其手腕上留下烙印作为标记。

同时插手商贾之事,通过宗室身份强取豪夺,染指官盐。

断过大军的粮草,在战时也通过敌,如今还私敛了一处盐矿,意图通过邙沟的水道私自运进城内。

他是真的疯了。

从来没见过宗亲这么动摇自己家国本的。

这天下难道不是他家的吗?

哦,现在不是了,是伪周武家的。

所以他这是用蛀虫行为拖垮伪周?

当笑话讲讲也就得了。

女帝拿着他这些贪来的民脂民膏支持着自己的政策改革,对外宣称李唐蛀虫拖垮天下,先前的乱世已毕、女帝会带来安宁。

这话竟有朝臣信,天下人也信。

李老忽然就对李唯时不时的闭目深呼吸感同身受了。

尔等可还记得贞观之治?

他们不记得了。

能开口说话的人连《秦王破阵乐》都忘了,又怎会记得太宗皇帝。

之前摔杯离席的老将又能做什么?

无官无职无儿无女。

不过,是个匹夫。

一身暗伤无人赡养,想要为太宗再战一回,豁出性命也掀不起丁点水花。

遵循李唯的指示,李老把他们聚集了起来,每月给些赡养金并找了医师调养。

李老私下里问过了,最多的也就几年的寿数了。

久历戎行,戎马一生,最终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唉……”

李老止不住的叹息,是哀痛。

琅阳郡王李宗旭到底是出于本恶做下了这些事,还是被厌胜之术操纵着做出了这种昏了头的事情,李老不想去深究了。

李家出了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东西,是他这个宗亲领头人无能,纨绔子弟给李唐抹黑了,他难咎其责。

李老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会入地狱、会遭报应,会受列祖列宗唾骂的。

可事已至此,总要有人替李宗旭收场。

他作为老叔,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

殿下给他写过一个名册,李老在全部记住之后尽数烧掉了。

妖后的厌胜之术中,衍生出了两颗新星成了角儿。

一男一女,男的是袁绍成,女的是顾安。

袁绍成这小子他认识。

顾安他也认识。

是这一年里突然出现在长安城里很有名的巫医。

当时觉得不过是个小角色,可现在清醒后李老再想起顾安,却总觉的奇怪。

她怎么还没被抓了去?

顾安被称为巫医,是因为她自称能窥探人心,看到、控制人的梦境,通晓过去。

她自诩治的是心病。

这事儿可太大了。

根据《唐律疏议》,凡涉及造畜蛊毒、造妖书妖言,可视为左道乱政,当绞。

诈为鬼神之语,妄说吉凶,徒二年。

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按盗窃罪量刑,另加杖刑。

顾安的所作所为,少说得被杖刑,或是有个一两年的徒刑。

若是涉及财务交易,则一定要被判个流放或绞刑的。

嗯……怪,但也挺正常的。

毕竟是厌胜之术下诞生的女角儿,总该是不一般的。

在皇子和亲以前时,女帝通过贪污官银案私下里与顾安有接触,并封其为‘掌心使’,特称其为顾心医。

李唯在册子中给出了顾安的真实身份。

顾安原名顾清,是十年前轰动全国御史案的当事人之一,她来长安其意在复仇。

御史案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惨案、冤案。

简单概括就是,一群人聚众宣银拉拢同党,出了事儿火烧当事人并嫁祸给御史,御史一家满门抄斩。

顾安、也就是小时候的顾清,因为精通祸人心术的手段,被骗去做刀,辅助背后人押妓。

她在得知真相后多年寻死,寻思不成后顿悟她要活着完成复仇与自我救赎。

顾安身边的几个女子,都是御史案的受害者。

她们要为御史余清翻案,要溯源使罪魁祸首付出代价。

御史案有冤情,李老早就听说过。

如今一看,果然不容小觑。

御史案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武由敬。

武由敬将此事嫁祸给琅阳郡王李宗旭,并以此胁迫梅党中的涉事臣子,为己谋利的同时聚拢势力。

比如梅党中大部分的人,都其实是在为武由敬服务的。

苍蝇不叮无缝蛋,李宗旭能被攀扯上,是怪自己屁股不干净,武由敬给梯子他就真顺杆上爬。

纵览历史,御史案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也没什么新事能拿出来评说。

只要没有女帝,大唐正值盛世,自然邪不压正。

如今李氏血脉的气运并未断绝,我李唯殿下择日便可杀回长安,所以哪怕没有顾安这个女角儿,武由敬的所作所为也终有一日会被清算、昭告天下。

除此之外,他,武由敬,可太有意思了。

他想造反啊。

这可真是笑话,武氏的位子都没坐稳当呢,就有人把它视为囊中之物想要掠夺了。

武由敬与女帝武泽天是亲兄妹。

如今的朝臣,只要承认女帝是正统,就要承认他作为皇兄的尊贵身份。

而既然朝臣认同了武周,那他武由敬又凭什么不是正统?

岂能容武氏牝鸡司晨?

他这么想的,生出野心可太合理了。

李唯已经捏住了武由敬背后藏着的大尾巴,桩桩证据确凿,只要摊开了往朝堂上一扔,他必死无疑。

可是他为什么要帮武氏清理门户啊。

这把火啊,他都得再加点柴。

李宗旭他再不好,那也是李氏宗亲,李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侄儿自取灭亡,此乃大义是不假,但不代表他不恨背后做局之人。

有野心的皇兄武由敬,

脑子不好、对不同人相同事双重标准、武将之耻的侄儿武安康,

跟在女帝身边同样野心勃勃意图谋反,在武周这个体系下其‘正统性’仅次于女帝的侄女武显儿。

他们武家可热闹着,有的斗了。

多亏了殿下指点迷津,不然他受侄儿牵扯,肯定会深入其中,继续为利益与这牵线的女角儿和梅党争斗不休,做武由敬手中的刀。

女角儿顾安的事情,李唯嘱咐了不需要担忧,她只是个小角色。

李党除去李宗旭以外本身就与御史案毫无瓜葛,不必牵扯其中,作壁上观即可。

需要李老接洽的是男角儿袁绍成。

袁绍成对女帝忠诚。

本来李老觉得拉拢多半是没有多大的希望,不如干脆做掉,干干净净一了百了。

这小子心里有一股拼死也要往上爬的劲儿,所以他甘愿做女帝手中的一把刀。

这种冲劲儿,他该许以什么利,才能让他动摇?

和这小子讲道理?告诉他伪周政权垂垂危矣?投靠我大唐正统才有你出人头地的希望?

啊哈,李宗旭那个混账早就把袁绍成的祖爷爷都骂完了。

只是李唯留的一句话,使得李老沉思。

【他内心里的愿望到底是所谓忠贞,还是自己的家人。】

是啊,确实是啊。

和这种不通政治,只认一个理,又受厌胜之术控制的人沟通,拿捏本心是最好的方式了。

“选吧。”

被所有人都瞧不起的、出身邙沟、于厌胜之术中诞生的毛头小子。

“到底是谁最先开的这个口?”

李老回想起一直以来周围官员对袁绍成的嗤笑与抨击:

你跑去关外立了点狗屁军功。

“呵呵,狗屁军功。”

李老回过头来品味一番,甚至笑出了声,

“这要让老夫知道是从谁开始说的这狗屁不通的话,我非要他好看不可。

你行你也去立一个啊?

功成之后,老夫头拧下来给你蹴鞠!”

李老虽早已监视着袁绍成,却不急着与他接触。

武由敬、梅党、女帝、李宗旭,袁绍成可处于他们四人拉锯的正中心。

只有雪中送的炭,才会让人珍惜。

不是权衡,只是历事久了之后品出的人之常情。

他现在屁颠屁颠的跑去找袁绍成,人家还不一定搭理他,就算搭理了也保不齐两头通吃呢!

“武家私斗,御史案翻案,李宗旭私盐,冬日雪灾……”

四件瞧着毫不相干的事情,把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人整整齐齐的串到了一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侄儿,老叔提前为你饯行了。”

说着,李老打开了编号12的锦囊,拿出里面的字条,仔细阅读后,把密室里的一切谨慎的封存了起来。

砰。

密室关闭,李老推开了书房的窗子。

不过是初冬,长安城就已经有些寒冷了。

只是做今年的冻死鬼不孤单。

天潢贵胄都得跟着赔命。

值了。

(李老完完全全是古代权贵的三观)

¥¥

李宗旭近日非常火大。

他什么身份?

琅阳郡王,李氏宗亲,人人尊称一声琅主!(原着称呼)

那邙沟出身的贱民,凭什么敢跟他对着横?

啊?他凭什么!他怎么敢?!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收拾这贱民。

有些人出生就高人一等,比如他。

他的手段,是袁绍成这贱民这辈子都得仰望的。

天要收你的命,你不得不死,而对于袁绍成,他李宗旭就是天。

李宗旭首先做的,是分裂邙沟这个群体,把袁绍成做的好事宣扬出去。

如此,自然就有人愿意来做他的狗。

‘袁绍成自己靠着龙门场得了平民出身,靠着屁大点军功做了官儿,结果刚一得势就封了龙门场,断了邙沟贱民的出路!他是个忘本的混账!’

第一步,传播流言。

果然不出他所料,其中投靠他的甚至还有条大鱼——跟在袁绍成身边的一位兄弟辛俊。

第二步,自导自演。

李宗旭特意挑选在王公大臣的夜宴上,意图上演一段被邙沟人刺杀的戏码。

在女帝的统治下,大唐一片盛世,所以宫中大小宴会不断。(原着说的)

本来李宗旭最意属的时机是几个月前派皇子和亲时宴请使臣的夜宴。

那时候女帝也在,人也齐全,只要他派人伪装成邙沟人,假意刺杀朔丹使臣,此局袁绍成与邙沟必死无疑。

只可惜老叔(李老)他说什么都不答应让自己插手夜宴。

无奈他只好等待。

待皇子离京以后,他本想再次动手,结果户部尚书猛猛哭诉国库空虚,本就心虚的李宗旭只得安静蛰伏一段时日。

恰好盘下来的盐矿也需要整顿安排,各路关卡也需要疏通打点,李宗旭就暂停了收购邙沟土地的计划。

如今冬日临近,那些当官儿的都要去筹备冬日物资了。

钱他出,衣服他出,名声他赚,宴会他办。

为了嘉奖他的功绩,此次宴会女帝也会出席,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也。

尤其他还收到了密报说:顾心医与袁绍成是一伙儿的,为的是调查御史案与烙印。

结合着这整个秋天,顾安都以治疗心疾的名义来王府,李宗旭一下子就想到了,顾安很有可能趁机窥伺到了他的计划。

于是,李宗旭将计就计。

只等着完成自己目的的同时,抓住顾安伸出来的爪子。

宴会开始,歌舞升平。

端着酒杯,坐在高位的李宗旭笑得灿烂。

瞧瞧,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但凡和他作对的,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

而今日以后,邙沟的土地是他的,贩盐的金银是他的……

太舒爽了。

干了这杯,敬今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