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哈哈哈,大明 > 第13章 来而不往

哈哈哈,大明 第13章 来而不往

作者:微微的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05:11:32 来源:小说旗

“娘的,难不成爷爷我真的认错了?”

狗爷望着骑着驴的余员外离开松了一口气。

他没有想到这件事都过去几天了,自己还是被人寻上来了。

要不是提前从手下的乞儿那里得知了消息,自己绝对会被这姓余的给弄死。

他还去衙门报官了。

自己成了一个拍花子的贼。

余员外当然不会傻的直接去找狗爷。

他知道这件事后先去报案,余令有户籍,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明百姓。

衙门就是再怎么学皇帝什么都不管,他也得做做样子。

报了案后余员外再去找狗爷。

找到了狗爷往死里打一顿,衙门也不会说什么。

因为打的是拍花子的贼人。

这叫师出有名。

狗爷这种人打余令这样的一个人可以打十个八个。

但余员外这样从战场下来的狠人,打狗爷这样的也可以打十个八个。

望着自己怎么治都治不好的大腿,狗爷又是一通暗骂。

捅自己的那个小子手上的铁器绝对不干净。

钱都花了,原先指甲盖大小的一个伤口,现在成了小嘴般大小。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它溃烂的也就越来越厉害。

咬着牙,狗爷把一块烧了很久的瓦片按在了伤口上。

“小杂种啊~~~啊~~”

他宁愿疼死,用土法来治病,他也不愿意再花钱。

花钱的疼,比伤口疼百倍不止。

此刻的余令正被余员外带着走在灰尘满天飞的街道上。

京城五月中下旬一到,街面上的官吏就多了起来。

因为夏收了,征税开始了。

怕闷闷生病,余令还请陈婶婶给闷闷做了一个口罩。

别人可能不懂,但余令却是懂的。

瘟疫能够通过飞尘传播。

京城虽好,但这城里的屎尿实在是……

实在是无法形容。

余员外对余令的表现非常满意。

当时他在军中的时候,炎炎夏日杀敌后清理战场必须戴“布条”。

一块简简单单的布条,真的能减少瘟疫

(ps:明朝有口罩,名字叫“布条”或“绑住下半边脸的布条”?,是军医吴又可发现并发明的。)

余伯在五月下旬也闲了下来。

这几日他并不开心,他说,今年收丝的情况并不乐观,比去年还差。

丝少不说,质量也差,问题是价格还高。

从今年一月开始京城这块也就前些日子下了一场雨。

最大的问题是去年冬季还出奇的冷,好多桑树都冻死了。

丝收不上来,今年铺子的收益就会大打折扣。

直白的说就是做生意赚不了钱了,日子开始难熬了。

余员外长叹,赚钱比吃屎还难。

余令深以为然,觉得这句话是人间至理。

趁着不忙,有时间,他带着余令在京城去看别人纳税。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北京城最热闹的时候。

他并不是希望通过这些来教会余令什么。

而是喜欢看那黄澄澄的麦粒,看着它们一斗一斗的进入到粮仓里。

看着它们,余员外烦躁的心就会平和下来。

幻想着粮食也能把自己的谷仓堆得满满的。

余令的关注点却不是在粮食上面,而是在其他上。

这纳税怎么给什么的都有,还有人扛着一大卷麻布。

“大伯,为什么还有人会拿着布帛、棉花、钱这些,夏收纳税,朝廷也要这些么?”

“夏税征收麦子,秋粮征收稻米。

按照朝廷的规定米麦是“本色”。

你看到的征收布帛、棉花、钱等一些东西叫做“折色”。

余令不解道:“折色?”

“就是用市面上米麦的价值换算这些物品价值几何。”

余令懂了,可余令恨不得自己什么都不懂。

本色和折色之间的价格没有明确的界定线。

折价物又没有一个标准,标准全在那些税吏的手里。

他说你的棉花成色好,你就可以少缴纳一点。

他要说你的棉花成色不好,你就得加量来补。

补多少全凭他们一张嘴,衙门肯定不会吃亏。

他们不吃亏,亏就得百姓吃。

自己看一眼就知道这东西有漏洞,那些胥吏,靠这个吃饭的能不知道?

余令不得不再次感叹活着真难。

(ps:这个问题其实到了清朝才勉强解决,因为雍正进行了“耗羡归公”的改革,其实本质的解决是在2006年的1月1日。)

看了一会儿余员外也不愿意看下去了。

随着人群到来的越来越多,哭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住在京城的有一半人是没有地的,可他们得交税,得用银钱、布帛来“折色”!

明明在家算的是正好,可到了这里税吏却说不够!

这.....

本该是丰收的季节,却处处是悲伤。

三个人朝着铺子走去,此刻的铺子里有了客人。

还是贵客。

客人一进门,身后的健仆就站在了铺子门口,然后如标枪一样站在两侧。

在悬挂起来的一匹匹布样前,一名妇人正牵着两个孩童听掌柜的介绍。

时不时的伸手去打量。

掌柜张有为知道来了大生意,口若悬河道:

“贵人,这是来自南京得云锦,这个呢是来自苏杭的宋锦,这边的这个是蜀锦……”

“这灰有点大!”

掌柜张有为尴尬的笑了笑:

“不瞒着贵人,这些锦缎都是铺子里充当门面的,说到底还是寻常绸缎好卖的些!”

“京城的百姓也都买不起么?”

张有为笑了笑,他不知道眼前的人身份。

但他肯定这人非富即贵。

万一说了些什么她不爱听的,这单生意黄了不说。

可能还会有祸患。

“京城铺子多,大家可选择的铺子就多!”

“这段宋锦售价几何?”

张有为闻言赶紧道:

“贵人好眼光,这个是去年的货,没过时,也不显老气,贵人若是喜欢,十两银子就成!”

“价格倒也实诚,比上一家实在,念你实在,那包起来吧!”

“好嘞!”

今日的十三格外的乖巧。

听到客人要买下,他就从一旁走了出来,麻利的忙活起来。

他已经知道今年比去年还不景气。

几个伙计,估摸着只能留下两个人。

现在的活几个人抢着干。

此刻的余令也终于到了铺子前,牵着闷闷抬腿就走了进来。

门口的两人见是俩小孩,并未阻拦。

可余员外就不行了。

余员外虽然胖,但门口的这两人却不由的变得警惕了起来。

直觉让他们觉得这个胖子不简单。

待看到余员外的虎口处,两人松了口气。

余令一进门,布匹后面的妇人刚好挑开布匹露出了身。

余令呆住了,不是这贵人多好看,而是这贵人太高了。

比掌柜张有为足足高了一个头。

妇人也恰好看到了余令,两个人的眼神刚好碰上。

妇人忍不住多看了余令一眼,心里忍不住惊叹道:

“好有神的眼睛!”

妇人身边的两个孩子也看到了余令。

见余令跟他们差不多大,也不由的露出了好奇之色,忍不住打量了起来。

余令此刻是呆住的。

他十分肯定眼前的这个妇人就是秦良玉。

虽然一身戎装变成了马面裙,但这么高的女子能有几个。

这气质就不是一般人。

(ps:《嘉靖太康县志》载:嘉靖初,衣衫大至膝,裙短褶少……”)

余令这样看人其实是很失礼的。

但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这么看人,则不会有人说什么。

妇人本来要走的,见这孩子老是盯着自己看,忍不住笑道:

“你认识我?”

余令一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

“你是,你是,你是秦石柱宣慰使?”

妇人没有说话,旁边的孩子却突然开口道:

“石柱宣慰使是我爹,我娘是将军,骑马杀敌的女将军!”

(ps:马千乘被害后,因为他的儿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所以现在她还不的。)

余令大喜,没有想到还真是的。

抬起头更加认真的看,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喃喃道:“谁信啊,说出来谁信啊,我竟然看到真人了!”

这一次,不但秦良玉莞尔,就连门口的两个护卫也觉得挺好笑!

“你叫什么?”

“余令!”

说罢余令又赶紧道:“这是我的妹妹闷闷!”

秦良玉点了点头,笑道:“很好听的名字,来人啊,赏!”

有钱人就是豪横,一出手就是就银豆子,一人一颗。

银子红豆大小,上面还刻着有字。

余令开心的接过,然后在身上摸索。

摸索了半天摸出几枚铜板。

余令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中给了秦良玉身侧的两个孩子一人一个。

两个孩子愣住了,打出生起他们的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

家里可以说什么都缺,唯独不会缺钱。

自己的父亲是土司,可以自行任命属官、制定“土政策”、征纳税赋、摊派徭役等。

朝廷不过问?!

如今,有人竟然......

秦良玉好奇道:“你这是?”

“来而不往非礼也,你赠予我了礼物,我自然要回礼。”

余令不好意思道:“可是我太穷了,身上只有这些,还是先生给的……”

余令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思。

外表看他是一个孩子,但余令从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

他认为他就是一个大人。

别人都赠礼了,他自然就要回礼。

他根本就没想那么多。

秦良玉闻言突然笑了起来。

来到京城,求见皇帝三次,钱倒是被太监要去了不少。

结果却是一句句的“候着吧!”

心情烦闷的她今日就是出来散散心,没承想却遇到了这么个有意思的孩子。

烦躁的心顿时开心了不少。

“好意我领了,我见你和我家狗儿年岁差不多大小,来京城这一路他也烦闷,明日若有空就去贤良寺找他玩吧!”

这么好的机会余令自然不会错过,重重地点了点:“好!”

秦良玉带着孩子走了,她前脚刚离开不久,铺子进来了一群大汉。

他们粗糙,肤色较深,个个身材健壮,望着他们的头发,余令不由地深吸了一口气。

“猪尾巴来了!”

可看着看着余令却笑了,喃喃道:

“狗爷,你的命老子要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