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十五章 科举!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十五章 科举!

作者:花雪飘飘飞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02 11:20: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岁一过,已是嘉佑元年末。

江岸,三三两两的学子聚在一起,一起交谈说笑,谈天说地。

此外,也不乏亲人朋友,都在道别。

不少学子已是知天命之年,举止间透露出些许沧桑。

一些则是不惑、而立之年,举手投足间要自信许多,不时走来走去,人脉似乎很是广泛。

少许学子是弱冠之年,或许是常年读书的缘故,举止间少了些世俗气质,更多的是书生雅气。

一眼望去,足足两三百位学子。

而这些学子,无一不是举人之身,都是有机会做官的人。

因此,不乏一些身着官服的官员来回走动,和和气气的交谈说话。

就连一地主官的知州、同知、通判三人,也身着官服,一副勉励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实在是罕见。

缘由也简单。

三年一次的春闱将近,这些举子都是将要入京科考的人,一些苍天眷顾、学识渊博者,经此一试就将考得进士功名,自此鲤鱼跃龙门、天高任鸟飞,步入仕途,治政一地。

更甚者,若是走运一点,经“馆阁试”考试成为的庶吉士,再考过“散馆试”,那就可称翰林出身,可谓惊世骇俗。

须知,自大周立国以来,非进士而不入翰林,非翰林而不入内阁。

一次春闱大试,往往只有三十余位进士可选为庶吉士。

三十余位庶吉士入翰林进修三年,三年过后再进行“散馆试”,往往只有三四成的庶吉士可通过考试,自此得以翰林授官,可称翰林出身。

也即是,三年一度的春闱,就选出十个左右可称翰林出身的学子。

一旦翰林授官,就有机会起草诏书、讲解经籍,时常可见到官家,往往也就意味着仕途顺遂,前程无量。

进士常有,而翰林不常有。

如此,也怪不得这些官场老油子提前交好。

宁可累一点,也绝不可怠慢。

江昭也是几百位举子之一,并且是最为特殊的举子,没有之一。

十八岁的他,名扬天下,尚未及冠!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默契,几位主官都选择了最后去勉励江昭。

江岸,江昭与陈辅、张辞两人正说笑交谈。

时隔五年,江昭已经十八岁,陈辅也已经二十二岁,张辞则是一位身形肖瘦的青年,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年岁一长,可供给谈论的话题就多了不少。

不过,主要集中于科举一事。

陈辅与张辞都是科考一途的天才,二十岁左右就考上了举人。

陈辅是去年考上的举人,张辞四年前就已经考上了举人,并且入京参加过一次春闱大试。

不过,他运气不佳,并未一举中第。

这一次,三人都要去汴京考试。

一起有了伴,说笑起来不免多了些兴致。

没一会儿,一个身着红袍的中年男子走近。

那是知州刘大人。

江昭连忙行了一礼:“刘世伯。”

越是有名气,越是得做人低调,礼数万万不能出差错,以免给人一种“仗势狂傲”的映象。

毁名容易养名难!

“哈哈!”刘大人抚须一笑,拉着江昭的手,斟酌了一下,说道:“淮左江氏,一门三进士,名震淮南。当年,贵府老太爷两次及第,耕读起家,震慑江南。今观贤侄策问条陈,青出于蓝,江氏门楣当再添朱紫!”

有意思!

这些老油子,没有一个简单的!

这话既赞誉了江家门楣,说了句“两次及第”、“青出于蓝”,不失夸耀之意,却又话留了三分。若是江昭一次就中第,自然是“青出于蓝”,要是来日第一次没考中,起码也有辗转余地,仍可相仿祖先之风。

万一江昭真的没一次中第,他也不得罪人。

江昭点头,行礼道:“晚生定然再接再厉,争取不负一场苦读!”

恰好,吴同知也走了过来,那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灰发老者。

这会儿,他一脸的笑意,扶着江昭的肩膀,勉励道:“贤侄,我观你文章气象,竟有庙谟深远、高掌远跖之风,实属罕见!此去汴京千里,定能蟾宫折桂,为我扬州添一段“祖孙四进士”的佳话!”

还有高手?

江昭心头一跳。

祖孙四进士,这倒是不难理解。

截至目前,曾祖父江沅、祖父江志、父亲江忠三人皆为进士,要是江昭也成了进士,那就是四代皆进士的书香门第。

这也还好。

可是......

庙谟深远?!

这不是说宰辅大相公和阁老的词吗?

饶是江昭,也不禁脸微微发烫,只好行礼道:“多谢世伯夸耀,晚生定然好生科考,争取再成佳话。”

吴同知笑呵呵的点了点头,又望向陈辅、张辞两人,进行言语勉励。

哪怕他特意来一趟是为了江昭,面对陈辅、张辞两人,吴同知也没有任何敷衍之意,言辞俨然是经过斟酌的话语。

毕竟,两人也都是二十多岁的举人,读书天赋不俗。

出身于繁华之地的郡望大族,但凡两人考得出一个进士功名,未来成就起码也是一地主官。

“贤侄。”盛纮一身六品绿色圆领官服,缓缓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少年书生,一个温婉柔和的少女。

盛华兰与盛长柏。

不过,两人远远的就止步,没有走进人群。

“世叔。”盛纮走近,江昭再一次行礼。

盛纮抚须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张錾金铜镇纸。

江昭接过一瞧,上面刻有“世代书香”四字。

盛纮适时笑言:“这是老夫的岳丈亲笔题字,希冀以此勉励子孙后代,传承书香之气,今日赠于你,当续此文昌运!”

江昭笑着点头,躬身道:“多谢世叔!”

这种东西,于他而言倒也不是很贵重,好在寓意上佳,图个吉利。

盛纮抚须点头,一脸的欣慰。

“子川兄。”远方一道不大不小的呼喊适时传来。

盛长柏!

他身边还有盛华兰。

“长柏,华兰妹妹。”江昭缓缓走了过去。

大概走到相隔三四米时,就停下了脚步。

人言可畏,既是定了亲,就得越发注重公共场合下的交流举止,否则糟蹋的岂不是自己的女人?

“子川兄。”盛长柏作揖回礼。

“昭哥哥。”盛华兰耳根微红,却并未眼神闪躲,规规矩矩的蹲膝回礼,甚是端庄大气。

其声似三月微风,清脆而不失柔和,轻轻划过耳畔。

“子川兄。我观你文采斐然,更有欧阳文忠‘文章太守’之风采。待杏园探花日,弟当携平山堂前桂,酿作蟾宫第一香。”盛长柏引经据典的说着吉利话。

杏园探花指的是进士及第后游宴的过程,平山堂桂树则是扬州城的一处名胜古迹。

盛长柏虽是十二三岁,阅历不佳,可到底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又天资上佳,说起吉利话也很是耐听。

江昭一笑:“共勉之。”

“昭哥哥。”盛华兰脸颊微红,悄悄望了望周遭,拍了拍自己的弟弟:“华兰问过父亲,说是贡院清寒,科考容易分心。”

说着,盛长柏连忙送了一个包袱过去,盛华兰紧接着说道:“华兰特意绣了一对护膝,一对护手与一个锦鲤荷包,祝昭哥哥一举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自从十月插钗议亲,定下了婚事,盛华兰就托弟弟送了香囊,江昭事后也有回礼,两人却是亲近了不少,是以称呼“昭哥哥”,而非“江公子”。

“劳华兰妹妹费心!”

江昭温和一笑,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说着,他望了一眼佳人绣制的荷包。

上锈“莲登科甲”,莲即连,内塞桂花干,寓意折桂。

“有心了!”饶是江昭观政五年,却也为之动容。

最是难消美人恩啊!

盛华兰心头欢忭,微低着头。

这个世道,男子和女子之间的交流无疑很是含蓄,一句“有心了”,实在是让人欣喜。

三人又交流了一会儿,江昭就要告辞离去。

就在这时.......

“你来送我,我很欢心!”

轻!

轻到了几乎不可闻见。

盛华兰微微抬头,清亮眸子尽是欣喜,却见江昭大步走远,那句轻而不可闻的话,似乎从来没有说过,仅是错觉。

但,盛华兰可以保证,真的有那么一句话!

千百人注目之下,淮左举子齐齐登船。

举首回望间,佳人嫣然一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