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四十五章 审案(4k)

刑部。

正午时分。

三丈朱漆飘红欲飞,两列着甲禁卫军持枪肃立。

朱红匾额丈许有余,上书“明正典刑”四个大字,让人不自觉的肃穆,心中不敢有半分放松。

“带犯人!”一声威严厉喝,响彻公堂。

铁链声沉沉传来。

不一会儿,黄景大口喘息,满头大汗的爬进了刑部公堂。

那铁链足有手腕粗,实在太重,历来囚犯都唯有爬着,方能进得了公堂。

“啪!”

公堂之上,刑部左侍郎重重一拍惊堂木,厉喝道:“汝可知罪?”

黄景微低着头喘气,没有回答。

从诏狱到刑部公堂的路,太长!

“哼!”

“黄景,汝欺君犯上,忤逆之辈,官家甚是重视,特命几位大人彻查此案,待会儿要是几位大人有话问你,尔须如实招来,休得欺瞒!”

言罢,刑部左侍郎起身,伸手指了指左首之位的一位紫袍官员:“此乃刑部尚书欧阳修大人。”

他又指向右首的一位紫衣太监:“这位是司礼掌印李七公公。”

刑部左侍郎望向左次席,继续介绍道:“这位是右都御史冯元大人。”

“这位是大理寺卿黄升大人。”

“这位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荣显将军。”

“这位是翰林修撰江昭大人。”

这些审案人员都是官家钦点,刑部侍郎出声一一介绍。

刑部尚书欧阳修,正二品。

阉人李七,内官之首。

右都御史冯元,正二品。

大理寺卿黄升,正三品。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荣显,荣贵妃的弟弟。

翰林修撰江昭,新科文魁,从六品。

黄景一一注目,望向几人,最终长久的望向了江昭,心头一沉。

他不知道庙堂上发生的事情。

但,贺表是江昭从他手上拿走并呈奏于官家。

按理来说,江昭是该治罪的啊!

实在不济,起码也得是贬官吧?

再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审案啊?

江昭此人,怎会成为审案人之一呢?

黄景艰难的移开目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莫非,刘相公败了?

怎么可能?!

事实上,从上奏贺表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遭到问话审讯的准备。

上奏忤逆之言,官家定然震怒,从而问话治罪。

不过,这都不算是什么。

刑不上士大夫,审案人顶天了就是适当精神折磨,**上不可能有人敢乱来,外面有刘相公的人盯着呢!

既然**不受折磨,那么无论是贬官,亦或是罢官,都是可接受的结果。

此事一过,自有商人赠送钱财产业,两个儿子也都会考上进士功名,富贵不愁。

劝谏立嗣的事情,符合黎民百姓的预期,说不定还能赢得一个“忠正劝谏”的名声。

过些年,兖王殿下登基,那他就有从龙之功,不说仕途通达,起码混个四品官位问题不大。

一时的隐忍投资而已,根本不亏!

结果,刘相公竟然有可能败了?

黄景心头一慌,连忙出声:“江修撰方才六品,为何可与几位大人并列,一起审案?”

说着,黄景望向几人,心头是又期待又惧怕。

“江......”

右都御史冯元就要张口说话,江昭直接出声打断,漠视一眼:“何时轮到一个犯人来问话?”

“要说江某区区六品为何来审案,自然是因你背后的人事迹败露,官家善辨忠奸,特让我来审人。”

黄景的心已乱,就连面部表情都难以伪装,江昭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想。

败了?

黄景心头一沉,望了一眼右都御史冯元,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心头一凉。

“接下来,我等审案,你且如实招来!”

江昭淡淡的扫了黄景一眼,态度非常强硬。

幸亏他本事学的到家,愣是成功辩解清楚,要是他本事不到家,可就让这家伙害死。

既然有了审案的机会,不上私刑都是他遵守宦海规则,性子仁慈!

同一时间,刑部左侍郎望向几人。

这次的审案,他就是起个工具人作用,该怎么审还得是这几位说了算。

或者说,江昭与冯元说了算。

其余的几位,刑部尚书欧阳修与大理寺卿黄升都是专业审案人员,但肯定不会主动掺和韩系与刘系的政斗。

司礼掌印太监李七,这位是官家耳目,为的主要是让审案过程没有猫腻。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荣显,武将审案,实际上也是差不多的作用,确保审案没有猫腻,走个过场。

唯有翰林修撰江昭、右都御史冯元二人,都是此次庙堂上政斗的主力人物。

“你以贺表为名,暗藏祸心,所书一道狂犬吠日的大逆不道之言,上至官家,下至内阁、六部、九品,乃至于文武百官,无不义愤填膺,万难理喻。

我且问你,受了何人指使上奏的忤逆之言,亦或是自己丧心病狂,以邀直名?”江昭问道。

一出口,就是选择题。

黄景脸色微变。

要是说受人指使,自是万万不可。

要是说以直邀名,可就身败名裂。

“说!”江昭冷眼相视。

黄景咽了咽口水:“我一心为民,何来受人指使之说?”

他连连摇头:“官家无子,这又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君王无子,则江山社稷动荡......”

“住嘴!”江昭直接打断,根本不给胡扯的机会。

官家要的是黄景认罪。

“既不是受人指使,那就是以直邀名。”

“汝忤逆犯上,名为贺表,实为忤逆之言,既是忤逆,又是欺君。”

“敢问左侍郎,这罪怎么判?”江昭望向刑部左侍郎。

刑部左侍郎一叹。

他一点也不想掺和这种事情。

但没办法,必须得有刑部官员主持审判流程。

刑部左侍郎沉吟了一会儿,答道:“欺君之罪,轻则削官、下诏狱,重则流放,亦有处死一说。忤逆犯上,可处廷杖、流放或是撤职。”

一般来说,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此事,亦有太宗祖训。

不过,也不乏一些先例,以“赐死”之名行处死之事。

“好!”

江昭颔首,望向其余几人:“黄景以直邀名,已经认罪,要不就一齐上奏,赐死吧!兼可子孙三代,不得科考。”

黄景一惊。

就这么判了?

能不能专业一点?

本来,照他的预想,乃是刘相公胜利,遣人审案。

如此一来,适当走走流程,罢官也并非不行。

这已经是重罪了!

结果,江昭此人,竟是一言不合就死罪,连坐子孙?

“当然,这么仓促就判,未免有些轻浮。”

江昭补充道:“此人忤逆犯上,罪不可赦,不如就以死罪及子孙不可科考为上限,让他口吐一些东西,吐得多就往下减刑,吐得少就照此判。”

“几位大人,如何?”

江昭望向几人,一脸的温和。

右都御史抚了抚眉心,心中有些乱。

“江修撰适才所言,未免有些太过。”冯元沉声道。

“那冯大人来审,也并无不可,让他吐出幕后之人就行。”江昭无所谓的摇了摇头:“反正,御前能让官家满意就行。”

这话一出,冯元心头一沉。

怎么才能让官家满意,自然是背后的指使者足够大。

从卯时政斗始,已经过了三个时辰有余。

这会儿冯元也已经反应了过来,知道自己办了错事。

他出场那会儿没问题,但凡能三两招让江昭陷入颓势,那他的出场就是值得的。

但问题是他没拿下江昭!

时间一长,水也没有搅浑,自然让官家反应了过来,猜了一些东西。

这次审案,几乎就是带着答案找过程。

而区别就在于,这个答案背后的人,究竟有没有两王的手笔。

“你且如实招来!”冯元沉声道:“本朝向来善待文人,以你五品官身,要是如实说来,则妻儿老小无生计之忧。”

“你此次上奏,可有受人指使,挑拨君臣之谊?”

言罢,冯元闭上眼睛。

他只能提醒到这一步。

要是不出意外,过些日子刘相公就得倒下去。

作为刘相公的人,他这会儿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啊!

君臣之谊?

黄景望了过去。

这说的“君臣之谊”,可能是江昭与官家、韩尚书与官家,或是刘相公与官家。

但,也可能是两王与官家!

两王也是臣!

并且,他上奏的贺表,所书的是邕王适合承继皇位,行捧杀之计。

莫非?

黄景心念一动,已经有了答案。

“江修撰所说的减轻刑罚,所言可真?”

饶是有了答案,黄景也并未直言,而是适当拉扯。

这审案过程,都有刑部与内官记载,不可太过突兀,否则就得起反效。

“自是为真。”江昭颔首。

这些说的话都有一一记载,届时无非是再向官家称述一遍。

再说,黄景的罪,无外乎就是受人指使,不合时宜的上奏了举荐邕王的话而已,几乎不可能判死罪。

太宗训曰: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这话的含金量还是不低,鲜少有治死者,哪怕赐死也少见,更多的还是不断的流放辗转,让人生病的处罚方式。

当然,黄景一案,特殊就特殊在官家震怒,黄景不敢保证官家不会赐死他。

既然不敢保证,那哪怕是一丁点的概率,也值得他重视。

黄景心头一松,胜方的承诺,还是比较有含金量的。

他不免一叹:“下官一心为公,心系贤王,确有上奏不合时宜之言,下官认罪!”

都到了这一步,认罪与否已经不怎么影响结果。

从刘相公失败的那一刻,罪状就已经定下。

这话一出,司礼掌印李七与禁卫军副都指挥使荣显齐齐松了口气。

既然审出了结果,那就好交差。

毕竟,哪怕不审案,两人也是位列审案名单,属于“审案人员”,要是没有结果,也是得问责的。

官家贺寿之事在即,过两天就是二十六,这案子肯定是得在这之前就办成铁案。

“谁人指使?”江昭再次问道。

这次审案,主要就是两个目的。

让黄景认罪。

让黄景说出幕后之人。

这次,幕后之人甚至将官家都算了进去。

自古争斗,以往也不乏有算计君王的事情,可几乎都不会让君王察觉出来自己遭到了算计。

这一次,这种明显的算计,倒是头一次。

这种算计君王的事情,官家心中很是愤怒,不允许发生。

他要杀鸡儆猴!

截至目前,这只鸡要么是刘沆,要么是两王。

黄景摇了摇头,“没有人。”

江昭皱眉。

“如实招来!”江昭尚未再次问话,冯元斥了一句:“休得胡言,速速供出幕后主使。”

“无非是为天下苍生计尔!”黄景一脸的坦然:“此前,我劝谏立嗣之事,却不得官家重视,刘沆阁老有识之士.......”

刘相公已经败了,江子川要的答案就是刘相公。

黄景徐徐道来。

不过,在他的口述中,刘沆仅是个成全他的人。

他自言长久上奏,不得官家重视,刘沆心存怜悯,也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让他趁着官家贺寿的这些日子,上奏一封奏疏,劝谏立嗣。

刘沆阁老的心意是好的,可惜被他误解成了“以贺表上奏”,好心办了坏事。

说了好一会儿,黄景似乎发自肺腑的一叹:“邕王贤德,可君天下。上古之时,尧舜禹禅让佳话......”

“住口!”

江昭重重的望了黄景一眼,心中有了揣测。

这会儿,他已经凑出了谋划的七七八八。

那句“禅位”,实在是不对劲。

兖王早已收买了黄景,暗中设局,让黄景以“大公无私”的形象出现,表面是偏向于邕王,实则是在官家心中扎了根刺。

牺牲的,则是本就非常可能“失败”的内阁大学士刘沆。

事实上,宰辅大相公富弼的偏向,已经让竞争没有了太多悬念。

不过,刘沆有些不甘心,选择赌一把!

以黄景的一封贺表,掺杂两王之争,拉韩章下水。

韩章与黄景是直属上下级,一旦韩章下了水,那黄景那一封贺表的罪名,足以让人大做文章。

轻则,韩章入阁的时间得延迟几年。

重则,韩章得再次遭贬。

而代价,则是黄景与韩章一换一。

哪怕是最坏的结果,也是韩章不能被拉下水。

如此,两王之争,遭到审判的黄景就会成为关键人物,言语嫁祸邕王,降低邕王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而代价,则是牵扯出已经政斗失败的内阁大学士刘沆。

因黄景话语中美化的缘故,刘沆甚至都不需要付出什么,顶天了遭贬,名声微脏而已。

一鱼两吃啊!

这场政斗,刘沆输了,有可能大亏,也有可能小赚。

一旦官家心中偏向于邕王,那他就是大亏。

一旦官家心中偏向于兖王,那他就是赚的。

韩章赢了,自然也不可能亏。

真正亏的其实是官家,以及两王之中受到官家疑心的那一位。

江昭摇了摇头,挥了挥手:“记录在案!”

幕后之人,要么兖王,要么邕王,但究竟是谁,他不在乎。

届时,一切审案流程呈递于官家。

官家怎么判断,都行!

反正,韩系已经赢了!

“既有悔过之心,重书一份贺表吧。”

六月二十六,官家大寿,要祭祀苍天,百官贺表也是祭品之一。

“具体怎么判,问询了官家再行处置。”

“退堂!”

言罢,六位审案官员齐齐起身,直往宫内赶去。

这审案结果,百官都等着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