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五十三章 劝谏立嗣!(4k)

日常的聚会,注定只是锦上添花。

金明池马球会一过,顾廷烨就借着一封举荐信,去了梅花书院读书。

江昭、章衡、苏轼、苏辙、曾布几人,要么是授了职的朝廷命官,要么是翰林庶吉士,也都忙起了自己的事情。

平淡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

自古及今,大量的事实证明官场也存在“天之骄子”一说。

太宗治政,志图北伐。

名相寇准少年得志,虚岁十九就考上了进士功名,以“破格提拔”而出名,四十三岁宰执天下,历时二十余年。

宰辅大相公吕蒙正,三十三岁考得状元郎,三十九岁宰执天下,历时六年。

真宗治政,封禅崇道。

“圣相”李沆,三十三岁考得进士功名,五十岁拜相,历时十七年。

宰辅大相公丁渭,以一篇《大言赋》而名动天下,二十六进士及第,三十八岁就任职六部尚书,短短十二年的时间就官至正二品。

近些年,官家治世,以仁为主,亦不乏一些扶摇直上者。

资政殿大学士韩章,十九岁考得榜眼,三十七岁入阁,历时十七年就成了文官中话语权最重的人物之一。

宰辅大相公富弼,更是重量级人物,二十六岁考上进士功名,四十一岁入阁,历时仅仅十五年。

这些人物的存在,都证明宦海不乏“天之骄子”。

而今,江昭无疑就是一位新兴的政坛天骄。

自小就名扬天下的他,文德殿的一场争辩,声动四野,震慑天下。

就连官家,也生出了惜才之心。

一场政斗,让他得以擢升为正六品的太子中舍人,兼翰林知诰制。

次年二月,擢拔从五品翰林侍读学士,兼领翰林知诰制一职,自此红袍披身,负责为官家讲解经史、兼学术顾问、政治参谋,策拟诏书。

为官尚不足一年,已然位列五品。

君王荣宠之盛,可见一斑。

小阁老之名,可谓越传越旺!

.......

春去秋来,已是嘉佑三年,四月初三。

江府,书房。

午时。

【近来圣意多变,老夫自度尚有可为,欲寻机入京为官,一则效命朝廷,二则亦可就近照拂子女。贤婿人脉通达,又蒙圣上器重......】

江昭望着手中书信,目光微眯。

这是一封淮左来的信,书信者是他的岳父盛纮。

一封书信,不短不长,记载的内容主要就三点:

其一,问好。

其二,赞誉女婿。

其三,盛纮连续几年政绩为优,有意入京为官。

江昭起身,略微沉吟。

事实上,盛纮是非常有实力的人物。

不管是为官能力,亦或是人脉,都非常到位。

纵观盛纮的任职履历,就可知晓他的擢升之路几乎从未停滞。

从九品官做起,干到了正六品扬州通判,起码擢升了六七次,哪怕三年一次,那也得近二十年的时间。

以盛纮的岁数而言,可谓一次也没有停滞,一直都是处于升官的状态。

其中缘由,一则是有赖于他搞政绩的水平,二则是有赖于王老太师一脉的支持。

说到底,哪怕王老太师一脉再是落魄,好歹也出过内阁大学士。

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要让一个进士出身、连红袍都没穿上的小官擢升,还是问题不大。

电视剧中,盛纮估摸着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入京,只不过应当是向王老太师一脉求助。

这次,因江昭的缘故,盛纮却不一定向王老太师一脉求助。

毕竟,从客观事实上来讲,王老太师一脉的影响力的确有限。

五品以下,王老太师的名号自然好使,无人可争。

可要是想入京,估摸着就没那么轻松。

盛纮已经官居正六品,地方官员入京,以惯例论之,须得平级或降级跳动。

六品的地方官不少,六品的京官可就没那么容易空缺。

须知,六品再往上走一步,就是有资格位列庙堂的五品红袍。

天底下,有资格上朝的官位不足四百,基本上进一出一。

早已落魄的王老太师一脉,要想安排,怕是得费些力气。

相比之下,江昭的人脉无疑要好使不止一筹。

“那就入京为官吧!”

一言落下,决定了岳丈的去向。

如今,老师韩章已经入阁,区区一位六品官入京的事情,对江昭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以江昭在韩系的地位,让岳丈入京,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吏部的名单上添个名字而已!

江昭抽出一张宣纸,就要提笔回信,禾生却走到了书房。

“主君,宫里面来了人。”

“宫里面来了人?”

江昭有些不解。

他就一个五品小官,宫里面怎会特意来人召他?

......

御书房。

江昭受到召见,走了进去。

一入内,望见的就是富弼、韩章、文彦博、申伯远、庞籍,王钦若等六位内阁大学士。

除了这六位位极人臣的存在,不乏一些三品以上紫袍大员,皆是面色严肃。

还有几位红袍官员,都在低着头。

主座,官家赵祯脸色沉郁,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悲怒之意

江昭面上平静,心头暗自一惊。

什么大事,竟然集齐了六位内阁大学士?

莫非?

一个猜测闪过心头。

翰林起居舍人章衡立于一角,负责记载起居注。

他望见江昭走进来,便举目着重扫了一眼六位内阁大学士。

江昭心头一沉。

果然!

章衡的一眼扫视,让他确信了心中的猜测。

立嗣!

也唯有立嗣,方才能让官家面色难看。

江昭扫了一眼王钦若与庞籍两位内阁大学士。

就连这两位竟然也下场劝谏,也难怪官家悲怒。

须知,王钦若为天子宠臣,几乎不劝谏官家立嗣,庞籍是皇后同乡,也鲜少会劝谏立嗣之事。

如今,就连这两位都下场劝谏,那可就是内阁达成了一致意见。

“江侍读?”

主座,赵祯举目望了过去。

“臣江昭,拜见陛下!”江昭心头忐忑,行了大礼。

他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召见他。

他就是个五品小官!

“免礼。”赵祯罢了罢手。

“谢陛下!”江昭起身,恭谨站立。

“卿自幼诵读百经。这些日子,听闻卿读遍藏书阁典籍,已是通晓历代古籍。”

赵祯撑着书案,沉声问道:“古来,官员忤逆上奏,以劝谏之名行威逼之事,都是什么罪?”

哦豁!

直入主题!

江昭一叹,回首望了一眼,他已经知晓了官家为何要召他入宫。

估摸着是说不过几位内阁大学士,喊他来对峙?

赵祯的声音再次传来:“不必管他们,说出你记得的史实即可。”

说着,赵祯明显多了几分期待。

他希望江昭说出某个答案!

江昭心中闪过不少思虑,举止间却并无太多迟疑。

他拜下身子,答道:“西汉,元帝宠信傅昭仪,有意废长立幼,有大臣竭力劝谏,并未获罪。唐时,武宗李炎无子,大臣竭力劝谏过继宗室,也并未视为有罪。”

言罢,江昭不再说话。

主座,赵祯无奈一叹。

史书上,肯定有过度劝谏而遭到定罪的人。

本来,他是希望江昭说出定罪的先例,告诫这些官员莫要太过分,实则也并未有定罪的心思。

怎料,江昭仓促而来,竟也还是没入套。

“那朕问你,君王无子,可暂不过继宗室否?”赵祯又问道。

并非不立嗣,而是暂不立嗣。

“皇嗣关乎江山社稷之安危,还是早日过继为妙。若延迟一年半载不过继,倒也无妨,可若是长达三年五载,黎民百姓未免心生忧虑。”江昭谨慎答道。

自赵祯集百官贺寿冲喜以来,已经过了九个月的时间,后宫却仍无喜讯传来。

天下已经长达九年没有“正统”继承人。

臣民们的耐心,早已消耗殆尽。

这些日子,已经渐渐有了劝谏立嗣的声音再度传出。

相比起上一次的小打小闹,要是不出意外,这一次的动静要大太多。

百官之首都已经下场,注定是大势所趋!

赵祯眼中的期许一下子就去了七分。

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他不想过继宗室。

他还能生!

“既然江侍读说要过继宗室,那江侍读认为哪个宗室适合?”赵祯沉着脸问道。

“臣不知。”江昭避之不答。

“那你就说过继?”赵祯的语气有些不耐烦。

“朕问你,过继谁?”

“过继宗室!”

“谁是宗室?”

“宗室就是赵姓宗室!”

君臣一问一答,赵祯一手撑着御案,无奈罢手。

近一年的相处,他很清楚这位“小阁老”的水平。

本来仓促召见就是为了打个措手不及,既然不肯入套,那也问不出什么。

江昭识趣退到末位。

不一会儿,又是一人走进大殿。

吏部右侍郎张方平!

因韩章入阁的缘故,礼部尚书的官位空了出来,原礼部左侍郎王尧臣补缺。

而礼部左侍郎的官位,则是吏部右侍郎平调,张方平补缺了吏部右侍郎的官位。

“臣吏部右侍郎张方平,拜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朕问你,君王无子,可暂不过继宗室否??”

……

近乎一模一样的问题。

江昭恍然,左右望了两眼。

这些紫袍大员,不会都是这么召来的吧?

怪不得他事先什么都不知道。

除了他以外,那些紫袍大员,估摸着也是被紧急召见入宫。

否则,以他在韩系的地位,知晓某个消息的速度,绝对不弱于任何一位二、三品的紫袍大员。

至于那六位内阁大学士?

江昭往前望了一眼,暗自摇头。

这几个估计是临时起了决意,入的御书房劝谏。

一柱香……

两柱香……

半个时辰……

不断有臣子受到召见,不断有问话。

但,要么是不表态,要么是劝谏立嗣。

几乎没有蠢人。

六位内阁大学士都已经下场,官家注定得是有力使不出。

一个时辰过去,庙堂之上的紫袍大员几乎已经集齐。

江昭,则是少有的红袍官员之一。

“啪!”

主座,赵祯震怒,愤而掀开奏折文书。

这御书房内的臣子,无一例外,都不肯选择“不立嗣”。

甚至,就连王钦若与庞籍,都已经下场。

“陛下息怒。自古而今,皇嗣之事,皆是关乎家国。大周已有九年无有皇子,更别提东宫太子。

老臣以为,还是过继宗室,立为皇子方是稳妥。”

宰辅大相公富弼上前一步,没有半分退让之意。

作为百官之首,又是一向无子的他,论起劝谏君王立嗣的事情,没有半分畏惧。

为官做宰,无非要的就是官声和史书留名。

官家不立皇嗣一事,他希望能在自己担任百官之首的期限内得到解决。

赵祯起身,见宰辅大相公没有退让的意思,不禁怒斥道:“孔圣之父叔梁纥,七十从心方生孔圣,朕未必不能再诞皇子!”

“可叔梁纥,亦有长子名为孟皮,虽腿有残疾,却也并未绝嗣。”

富弼据理争辩,说话非常直白。

孔子七十出生,但他并非长子,哪怕孔子不出生,他的父亲叔梁纥也有儿子。

哪怕孟皮腿有残疾,也可勉强为继承人。

“你也没有儿子。”赵祯眼眶微红,长长一叹:“富卿应是可以理解朕的难处啊!”

皇帝打起了感情牌。

“臣无儿子,是以更能理解无子之痛,也更理解继承人的重要性。”

富弼重重一扣:“臣无子为一家之事,陛下无子,事关一国,不可不过继宗室啊!”

“彭!”

打感情牌没用,说也说不过,赵祯怒而拍案。

又是愤怒,又是怨怼。

既怒富粥同样无子却不理解自己,也愤怒苍天不公。

作为皇帝,赵祯他其实也清楚自己不太可能再有皇子。

他已经四十有七了!

但,心中清楚,却也不影响他心存侥幸。

他心底,实在是不甘心。

这可是皇位,至尊之位啊!

“唉!”

赵祯长长一叹,有些颓丧的抵着御座,久久不言。

“都下去吧!”

“朕,自会考虑过继宗室的事情。”

这位仁慈的官家,实在没办法,无赖的使起了拖字决。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宰辅大相公富弼再上前一步:“陛下,储君之事,事关江山社稷,臣请陛下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早日立嗣!”

言罢,又是重重一扣。

赵祯罢了罢手,抚着眉心没有说话。

经过九个月的修养时间,臣民祈求立嗣的决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臣等告退!”富弼起身,又是一礼,往后退去。

其余的几十位大员,有样学样,一一行礼退去。

长达九个月的时间以来,首次劝谏立嗣,六位内阁大学士齐齐下场!

江昭惊鸿瞥了一眼。

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可能太平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