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综影视之横行甄嬛如懿 > 第52章 甄嬛传之齐月宾052

齐月宾:“这是自然,臣妾跟了皇上几十年,皇上有多为百姓着想,臣妾是看在眼里的。以前是国库空虚,皇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有了这些银子,皇上行事就不必束手束脚了,臣妾恭喜皇上。”

雍正在做男人方面有些渣,有些怂,但他确实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雍正也许是高兴坏了,激动之下,竟然直接道:“朕定要替我们的瑞宝打造出一个盛世江山。”

好在他说这话时,除了齐月宾外,身边就只有苏培盛及吉祥,否则这话传了出去,只怕太后跟柔则更是恨不得将她除之而后快。

有了银子,雍正忙得脚不沾地。

瑞宝等人都被他使唤的团团转,再也顾不上忌惮了。

雍正现在只想将他早就准备好的政策下发下去,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清。

没了雍正光临后宫,后宫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

从园明园回来不久,准噶尔派了使者过来求娶大清嫡公主。

宋欢吸取了茉雅丽的教训,康熙孝期一过,就给布顺达求了亲,并于两个月前嫁给了京中一位大臣之孙。

雍正膝下没有适龄公主,便请了主位妃嫔一起到永寿宫议事。

宫中妃嫔太多,光主位除了在园明园的裕嫔,宫中就有八位。

像这种议事,除了事关低位妃嫔才会有他们到场,否则是没有资格出席的。

路上,宋欢拍着胸脯直呼太险了。

宋欢:“茉雅丽前脚刚定亲,后脚就有了蒙古求亲;布顺达前脚刚嫁出去,后脚又来了准噶尔求亲,这要是晚了一步,臣妾的心就要被剜去一半呀。”

她就两个女儿,不管哪一位被嫁去了蒙古,都会让她坐立难安。

齐月宾:“你膝下的两位公主都嫁出去了,以后都不用担心这些事情,你可以放心了。”

宋欢:“也是,就是皇上膝下没有公主,这人选有些为难呀。”

齐月宾:“皇上心中已有章程,我们过去听听就好。”

到了永寿宫,一众主位已经到了,一番行礼后各自落坐。

雍正是最后登场的,等所有人都坐了下来,雍正才提出了准噶尔求娶一事。

柔则善解人意道:“皇上膝下无未婚的嫡公主,不若让皇上的妹妹朝瑰公主和亲如何?”

“朝瑰公主的母亲只是位太贵人,能嫁于准噶尔的大汗,是朝瑰公主几世修来的福份。”

雍正没回她的话,反而问起了齐月宾:“月宾,弘智请旨攻打准噶尔,此事你怎么看?”

柔则的脸上闪过一片扭曲,在外人面前,雍正对她的称呼都是‘皇后’,其他妃妾叫的也是位份,叫齐月宾却是直呼其名。

如此独得一份的恩宠怎能不让她恨之入骨。

可恨齐月宾除了请安外基本都缩在自己的宫殿里,她跟太后联手都不能拿她怎么样。

弘智自小就喜武,熟读兵法,对成为大将军向往不已。

带兵去剿过几次匪;在雍正上位初期的青海一战中略显身手;西北叛乱时没有亲身参与,让弘智遗憾了好久。

弘智昨儿传了信进来,让齐月宾想办法帮忙吹吹枕头风,他想去打准噶尔。

齐月宾还想着怎么开口,雍正问出来,她便不再为难了。

准噶尔的大汗已是将死之人,现在求娶嫡公主不过是为了试探大清对准噶尔的态度,为准噶尔接下来的大汗之位争夺战做准备。

区区一贫寒之地,也值得雍正忌惮,不服就干,干到他服为止。

刚好可以拿这个自认为睿智的准噶尔大汗来给弘智开开刀。

齐月宾站起身跪地回道:“皇上,臣妾一妇道人家,不懂政治,偶尔会看几本杂书;”

“有道是‘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臣妾感触颇深。宋朝虽国弱,赔款无数,却从未送出过一女;”

“明朝的祖训更是‘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后世的皇帝也确实一直这样做。”

“我大清国力强于宋朝、富于明朝,亦不缺少能征善战之辈;准噶尔心大,妄想以六旬老汉之躯染指我大清尊贵的嫡家公主,当除之。”

“臣妾请求皇上同意弘智出兵,平了准噶尔,以示我大清国威。”

年世兰闻言当即起身跪倒在地:“皇上,庄贵妃娘娘言之有理,区区一准噶尔胆敢窥视我大清,当除。”

“肃郡王身份尊贵,不宜涉险,我年家愿代皇上征战准噶尔,将准噶尔大汗的头颅拿回来作为皇上的新春之喜。”

年世兰性子强势,一直认为大清和亲的国策太过软弱,齐月宾站出来说要打,正合她意,就是这个打的人选得是年家。

齐月宾的家世本就比她的强,为了不落下齐家大多,年羹尧兢兢业业的讨好雍正,就是为了多得些立功的机会。

攻打准噶尔一事就在眼前,立功的机会有限,年世兰自然要想办法为年家拿下这场战事。

柔则的脸色又扭了起来,她提出用朝瑰公主和亲,两个妃妾却坚持要打,不就是在说她这个中宫皇后软弱无能,连两个妃妾都不如吗?

柔则:“庄贵妃,华妃,和亲蒙古,乃是大清国策,你们此举,是在挑起战火,届时将生灵涂炭,死伤无数,你们可有考虑过后果?”

齐月宾:“皇后娘娘,大清初立时,蒙古强势,太宗世祖立下此国策,是为了拉拢蒙古。”

“经过太宗世祖圣祖百年的发展,大清国力已然超出蒙古一大截,如今的蒙古处于劣势,且四分五裂。”

“我大清兵强马壮,完全有机会将蒙古实实在在的收入大清的版图,扩展大清实力,为何要放过此大好良机?”

“圣祖有言,‘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清早晚有一天要达到这种高度,皇上得圣祖看重,选为继承人,自是相信皇上能达成他的理念。”

华妃:“我大清从建国起,就一直在一往无前的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方才成就我大清的今天。”

“若是像乌拉那拉氏一样,瞻前顾后,好好的男儿郎不站出来拼博,全靠女人撑起那么一点荣光,才是让人不耻的存在。”

“皇上,我年氏子弟愿为皇上开疆扩土,不破准噶尔誓不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