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谢思恒,粤省广市人……”
青年叫谢思恒,千里迢迢来到哈市,是想寻找自己几十年前参军北上牺牲的爷爷。
当年红军经过广市,他的爷爷留下妻儿北上,从此以后杳无音信。
建国以后一直没等到人回来,家人已经不抱希望。
就这么过了几十年,老太太年纪大,病了几场自觉没几年好活,唯一的愿望就是接老伴回家,百年以后和老伴合葬。
谢思恒的爸爸为了完成老母亲的心愿,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一位父亲生前的战友。
从这位战友口中,他们得知了谢思恒爷爷确实是牺牲了。
谢思恒道:“我们早就接受了现实,所以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太难过,唯一想做的,就是把爷爷接回家。”
问题就在这里,爷爷的战友年纪已经很大,浑身都是旧伤,又得了老年痴呆症,只记得谢思恒的爷爷死在北边,具体哪个城市,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所以你们漫无目的地找?”秦枫问。
谢思恒点头:“我和我爸爸,只要有机会就到北方城市找。”
因为有正当出行理由,街道愿意给他们写介绍信,可惜找了好几个城市,还是没有找到。
谢思恒有点沮丧:“哈市也没有,我找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问过了,不死心自己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我爷爷的名字。”
秦枫拍拍他的背安慰:“除了在北方牺牲,就没有其他线索?”
“没有。”谢思恒摇头:“听说和我爷爷同一批参军的人都牺牲了……哦,不对,还有一点小线索。”
他翻开刚刚捡起来的记事本:“这是爷爷战友回忆的场景,不过没什么用。”
秦枫接过记事本,谢思恒翻开的那一页上面记录了几个简单的句子和词语,看起来是描述当时他们居住的环境。
“这是那位老爷爷回忆起来的东西,太乱了,没什么用,不过我还是记了下来。”
秦枫试图把上面的句子和词语串起来。
“火炕,这在北方很常见,没法定位到具体的省份,土房子斜坡坡,说的应该是建筑材料,至于斜坡坡……”
“可能说的是地形,附近有斜坡,等等……”
秦枫挠了挠头,突然有了个新想法,他扭头问谢思恒:“这两个词,老人家是一起说的,还是分开说的?”
谢思恒当时就在场,肯定道:“一起说的。”
秦枫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斜坡坡说的可能是屋顶,有坡度的屋顶利于排水和抗风,所以当地降雨量不小。”
谢思恒张大嘴巴:“你好厉害。”
秦枫说:“我是干这行的,所以懂得多一点。”
谢思恒脱口而出:“你是给人盖房的?”
秦枫猛地笑了出来,他刚想回答是,甄雁云先说了话。
“他是设计院的设计师,是技术工种,很厉害的。”
甄雁云有些恼火,她不是看不起盖房的,只是秦枫明明这么厉害,怎么能被人看低。
“失敬失敬。”谢思恒看秦枫的眼神恭敬了起来。
秦枫再次低头看记事本:“继续吧。”
他把记事本上的句子和词语一一分析了一遍,有几个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解释,不过已经大概能分析出建筑风格。
谢思恒激动地盯着秦枫:“秦同志,你是不是知道这是哪里?”
秦枫盯着其中一个词:「大钟」
“谢同志,你有笔吗?”他朝谢思恒伸手。
谢思恒从背包里拿出一只铅笔递给秦枫,秦枫接过后,把记事本翻到空白页,提笔就在上面画起来。
等他停笔,谢思恒才凑过来:“这是……寺庙?”
“寺庙里的钟楼。”秦枫把记事本还给他:“冀省的省会有座唐朝的寺庙,钟楼里有悬钟。”
谢思恒呼吸急促:“所以,我爷爷牺牲的地方,在冀省?”
“不一定。”秦枫不敢保证:“建筑风格是能对上的,但可能他们只是在那里逗留过,或者只是经过,你爷爷不一定就在那里长眠。”
谢思恒一把握住秦枫的手:“不管怎么样,秦同志,谢谢你!”
“小秦,你太厉害了!”
马白兰突然冒出来,把秦枫和谢思恒都吓了一跳。
在她身边,还有叶超和曹月华两人。
“白兰同志,你是第一组的,你怎么跑出来了?”
马白兰抬手,指着手表:“你看看时间,早就过了半个小时,你和甄同志一直没回来,我们以为你们走丢了。”
叶超点头:“所以我们出来找你们。”
马白兰对谢思恒说:“同志,能让我看看记事本上的话吗?”
谢思恒把记事本递过去,马白兰定睛欣赏秦枫画的简笔画。
“小秦,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因为我见过。
“我听一个来自冀省的知青朋友描述过。”
马白兰把记事本给叶超看,叶超看完还给谢思恒,谢思恒又把记事本递到秦枫面前。
“秦同志,能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吗,如果真的能找到我爷爷的遗骸,我想马上告诉你。”
秦枫也想知道自己推测的对不对,于是在记事本上留下庆溪县设计院的地址。
团建活动后再次回归工作。
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好几次,设计图终于定了下来。
最终航站楼的设计团队上,秦枫的名字仅次于葛向东,团队里的人都没有意见。
离开哈市回到庆溪县时已经是五月份,秦枫回到自己的小单间里。
林朝阳和金素珍每周都来帮他打扫,秦枫只要把行李收拾就算忙完了。
他坐下来,看着桌上放着的包裹,是这段时间里从京市寄来的。
三封信,来自姜宇川、秦邦彦和秦和平。
去年秦和平也给他写过一封信,大概不是他真的关心自己,而是做样子给秦邦彦看。
通篇都是说教,这次的信也一样,秦枫扫了一眼就扔到边上。
他先是仔细看完姜宇川的信,最后才看秦邦彦的。
把信看完,秦枫靠在床头长叹一声。
秦念恩出生一年后,他终于在家人的信里,看到了这个妹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