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13章 隋文帝崩,太子杨广即位

苏定方演义 第13章 隋文帝崩,太子杨广即位

作者:公孙楚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15:18:08 来源:小说旗

开皇天子杨坚病危的消息,如一阵凛冽的寒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皇宫。短短不到半个月,曾经纵横捭阖、意气风发,开创大隋盛世的杨坚,已然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气息奄奄地躺在病榻之上,生命的烛火摇曳不定,随时都可能熄灭。

病榻之前,昏暗的烛火无精打采地跳跃着,黯淡的光影在墙壁上晃荡,仿佛是生命垂危之人最后的无力挣扎。杨坚目光浑浊,却难掩其中眷恋与不甘,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强撑着病体,命人将太子杨广唤至跟前,又宣众大臣即刻入殿。一时间,宫殿之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大臣们个个神色各异,有的忧心忡忡,满脸写着对局势的担忧;有的暗自揣测,眼神中闪烁着捉摸不定的光芒。他们脚步放得极轻,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惊扰了病中的天子。

杨坚的两个弟弟杨素、杨方也在人群之中。杨素身为隋朝肱股之臣,历经数朝风雨,智谋超群,在朝中威望极高。此刻,他神色恭敬,目不斜视,静静地伫立在一旁,看似沉稳如山,实则内心波涛汹涌,正暗自思忖着这风云变幻的局势将走向何方。杨方则微微皱着眉头,眼中满是对兄长病情的深切担忧,那紧皱的眉头仿佛刻满了对兄长的关怀与牵挂。

杨坚微微抬起枯瘦如柴的手,声音微弱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广儿……” 杨广见状,立刻小步疾趋上前, “扑通” 一声跪于榻前,脸上做出一副悲痛万分的表情:“父皇,儿臣在。” 他眼中泪光闪烁,脸上写满了关切与焦急,仿佛对父亲的病情心急如焚。

杨坚凝视着眼前的太子,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的峥嵘岁月。杨广自幼便聪慧过人,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平陈之战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勇立赫赫战功,为大隋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历史的长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年来,杨坚对他悉心栽培,寄予了厚望,斟酌再三才将太子之位授予了他。如今,自己大限将至,这万里江山社稷便要郑重地托付于他了。

“朕…… 朕时日无多了。” 杨坚顿了顿,随即剧烈地咳嗽起来,那咳嗽声仿佛要将他的五脏六腑都咳出来。杨广见状,连忙伸手轻轻为他抚背,眼中满是关切。待咳嗽稍缓,杨坚接着说道:“等朕驾崩之后,你便登基为帝。这大隋的江山,你要用心守护……” 杨广重重地点头,声音哽咽,带着一丝哭腔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不负所望,以江山社稷为重,竭尽全力保我大隋繁荣昌盛。”

接着,杨坚缓缓将目光转向众大臣,目光如炬,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庞,仿佛要将每一个人的神情都刻在心底:“诸位爱卿,朕在位数十载,与你们一同披荆斩棘,开创了这大隋天下。如今朕将离去,望你们能继续辅佐太子,尽心尽力,莫要辜负了朕对你们的信任。” 众大臣纷纷 “扑通” 跪地,齐声高呼:“臣等定当肝脑涂地,效忠新帝!” 那声音整齐而洪亮,在殿内久久回荡,震得人耳鼓生疼,仿佛是他们对新帝最忠诚的誓言。

杨素上前一步,身姿挺拔,躬身说道:“陛下宽心,臣必当竭尽所能,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与决心,在这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宛如一颗定心丸。杨坚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仿佛对杨素的表态十分满意。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场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杨广表面上悲痛哀伤,对父亲的遗言恭恭敬敬,言听计从,可内心却早已按捺不住对皇位的强烈渴望。这些年,他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可谓是煞费苦心,在父亲面前伪装成一副仁孝恭谨的模样,骗过了无数人的眼睛。如今终于要得偿所愿,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心中怎能不激动万分?

而大臣们之中,也并非人人都对杨广心悦诚服,忠心耿耿。有的大臣私下里对杨广的为人处世有所质疑,只是在这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时代,他们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将疑虑深埋心底。他们心中暗自担忧,不知杨广登基之后,会将大隋王朝带向何方,是继续繁荣昌盛,还是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杨方心中亦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他看着病榻上气息奄奄的兄长,心中满是不舍与悲痛,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杨广,他虽无过多的成见,但也深知这皇位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朝堂的动荡不安,风云变幻。他暗自思忖,日后定要多加留意朝堂局势,希望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大隋的稳定尽一份绵薄之力。

杨坚交代完后事,似乎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的力量,缓缓闭上了疲惫的双眼。殿内顿时哭声一片,杨广趴在榻前,放声大哭,那哭声悲恸至极,如杜鹃啼血,不知情的人定会被他的 “孝心” 所深深感动。可谁也不知道,这哭声之中,究竟有几分是真的悲痛,几分是即将登上皇位的喜悦。

随着杨坚的驾崩,大隋的历史彻底翻开了新的一页。杨广在众大臣的簇拥下,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位,成为了大隋的第二位皇帝。登基大典当日,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鼓乐齐鸣,那欢快的旋律仿佛在为新帝的登基欢呼喝彩。杨广身着华丽无比的龙袍,头戴璀璨夺目的皇冠,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俯瞰着殿下匍匐的群臣。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与骄傲,仿佛整个天下都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任他肆意挥洒。

然而,杨广即位之后,一系列的举措却让人大跌眼镜,瞠目结舌。他大兴土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百姓们在繁重的劳役下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他又好大喜功,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试图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但这些战争并未取得理想的战果,反而使得国内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如同一个即将被吹爆的气球。

在朝堂之上,杨广也逐渐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猜忌心极重,对那些曾经辅佐他登基的大臣也渐渐起了疑心,开始疑神疑鬼。杨素虽位高权重,但也逐渐感受到了杨广的不信任,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影笼罩。杨广开始重用一些阿谀奉承之辈,朝堂之上风气日下,正直的大臣们纷纷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暗自叹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广的统治变得愈发残暴不仁,各地起义如星火燎原般不断爆发。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隋王朝,在杨广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衰落的边缘,如同落日余晖,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为杨坚当初的决定埋下了悲剧的伏笔。那个在病榻前信誓旦旦要守护大隋江山的杨广,终究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亲手将父亲辛苦打下的江山,一步步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杨广登上皇位给父亲上谥号文皇帝,封原配妻子萧氏为皇后,奸臣宇文化及为相国,杨素,杨方,都有任用,其余老臣像韩擒虎,定彦平,贺若弼等辞官养老不在过问朝中之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翻过头来在说杨广。新帝登基,风云初起

杨广站在那巍峨壮观的宫殿之上,望着脚下匍匐着的群臣,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今日,他终于登上了这梦寐以求的皇位,成为了大隋王朝的主宰者,天下的命运仿佛都系于他一身。

登基大典的仪式庄重而繁琐,阳光洒在他那身华丽无比的龙袍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皇权的象征。仪式结束后,杨广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天下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他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不再是那个只需在父亲面前谨小慎微、伪装仁孝的太子,而是要独揽乾坤、主宰万民命运的帝王,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

按照皇室的规矩,杨广首先要为驾崩的父亲杨坚上谥号。他站在宗庙之中,神色凝重,周围的气氛庄严肃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杨坚一生文治武功,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让天下重归一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思索良久,杨广最终决定为父亲上谥号 “文皇帝”。在他心中,父亲的文治之功足以彪炳史册,这一谥号也算是对杨坚一生功绩的一种肯定与铭记。

处理完父亲的谥号之事,杨广又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后宫。他的原配妻子萧氏,温婉聪慧,多年来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在他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也给予了他诸多支持与帮助,是他背后的贤内助。于是,杨广毫不犹豫地封萧氏为皇后。当那象征着皇后身份的凤冠霞帔呈现在萧氏面前时,她的眼中既有惊喜,又有一丝忧虑。她深知,这皇后之位虽尊贵无比,但也伴随着无尽的责任与风险。在这深宫中,她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明争暗斗,而她与杨广的命运,也将与这大隋王朝紧紧地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接下来,便是朝堂官员的任免。杨广在心中早已盘算好了一切,他要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权力核心,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目光落在了宇文化及的身上。宇文化及为人狡黠,善于揣摩上意,且在杨广争夺太子之位时,曾为他出过不少力,是他的心腹之人。虽然朝中不少大臣都知道宇文化及品行不端,是个十足的奸臣,但杨广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宇文化及对自己忠心耿耿,是可以信任和重用的人。于是,杨广力排众议,封宇文化及为相国。这一任命让朝堂上一片哗然,许多正直的大臣纷纷私下里摇头叹息,他们深知,一个奸臣成为相国,这对大隋王朝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宇文化及得知自己被封为相国后,心中狂喜不已,仿佛中了头彩。他立刻跪在地上,向杨广磕头谢恩,口中高呼:“陛下圣明,臣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他的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眼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贪婪。从这一刻起,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紧紧抓住手中的权力,尽情享受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为所欲为。

对于杨素和杨方,杨广也没有忘记他们。杨素在朝中威望极高,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卓越的才能,是大隋的栋梁之才。杨广深知,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离不开杨素这样的能臣。于是,他对杨素委以重任,继续让他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杨素虽然表面上对杨广感恩戴德,对新帝的任命欣然接受,但心中却也有着自己的盘算。他历经数朝,见惯了宫廷中的风云变幻,对于杨广的为人,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在这新帝的统治下,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荣华富贵,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而杨方,作为杨广的皇叔,一直以来都对大隋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杨广也念及他的忠诚,给予了他相应的官职和待遇。杨方接过任命诏书时,心中感慨万千。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杨广,心中既有对新帝的期许,又有一丝隐隐的担忧。他深知,这大隋的江山虽然如今看似稳固,但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辅佐杨广,让大隋继续繁荣昌盛下去,哪怕前方荆棘丛生。

然而,并非所有的老臣都愿意继续在杨广的统治下为官。像韩擒虎、定彦平、贺若弼等一批战功赫赫的老将,他们在杨坚时期就为大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大隋的开国元勋。他们历经了无数的战争和政治风云,对于官场的争斗和权力的旋涡有着深刻的认识。如今,看着杨广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他们心中隐隐感到不安。尤其是宇文化及被封为相国一事,让他们对朝堂的未来感到担忧,仿佛看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

韩擒虎,这位当年率领隋军一举攻克陈国、结束南北分裂局面的猛将,此时已年事渐高,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他一生征战沙场,为大隋的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可谓是战功赫赫。他看着朝堂上的变化,心中明白,自己已经不再适合继续留在这官场之中。于是,他毅然决定辞官养老。当他向杨广递交辞官奏章时,杨广感到十分惊讶。他试图挽留韩擒虎,毕竟韩擒虎的威名在军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存在对于稳定军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军中的定海神针。但韩擒虎心意已决,他对杨广说道:“陛下,臣已年迈,身体大不如前,实在无法再为陛下分忧。如今天下初定,陛下圣明,定能带领大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臣只愿能在余生中,过几天清闲日子。” 杨广见他态度坚决,也只好无奈地批准了他的请求,心中虽有不舍,但也只能尊重他的决定。

定彦平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武艺高强,在军中威望颇高,是士兵们心中的英雄。他与韩擒虎一样,对朝堂上的变化感到失望与痛心。他深知,一旦奸臣当道,这朝堂必将乌烟瘴气,大隋的江山也将岌岌可危。他不愿意看到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大隋江山,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向衰败。于是,他也选择了辞官。当他离开朝堂的那一刻,他回头望了望那巍峨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无奈。他知道,自己这一走,或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从此将远离这权力的纷争。

贺若弼同样是一位功勋卓着的将领,他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对宇文化及这样的奸臣极为不屑,视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