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2章 定方阵斩张金称

苏定方演义 第2章 定方阵斩张金称

作者:公孙楚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15:18:08 来源:小说旗

诗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 。

这一首词乃是宋时文人陈着所作,于今时亦广为传唱。尤其是前两句,备受天下人赞美,道尽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一去难回之意。在这世间,人人皆逃不过岁月的流转,哪怕是元戎公侯之家也不例外。就如同那拥有倾世容颜的潘安之辈,最终也无法逃脱容颜衰老、生死离别的命运。有人说,人生如戏,可这说法并不恰当。戏曲总有终结之时,落幕了便到尽头;然而平生之志,大多难以顺遂。所以有谚语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莫说那些出身贫寒之人,单看古今兴衰,便足以令人嗟叹不已。

仅以本书人物来讲,苏烈亦是人海之中的一位才俊,免不了要离家远游。正可谓:辞师长于古殿之内,历世故于江湖之中。辞别师父,不忘师父传授学问之恩;游历市井,出世之后尽忠君臣之义。

在苏定方临行前,三原李靖李道爷神色庄重,正颜说道:“徒儿,如今天下看似太平,但我观察当今天子好大喜功,热衷于征伐。你学成了这文武之艺,若突厥、高句丽等外族侵犯我朝,征战沙场便是为人臣子的本分。但倘若那君主倒行逆施,配不上圣主贤君之名,徒儿你切记,‘十八子’可为你的天命。我这般已是泄露天机,当年我云游到苏府,便发现令尊贵不可言,今日为你推卦,你将来定有武德之盛。万不可听从昏君指令,施行暴行,否则,灾祸便不远了。你如今赴京赶考,虽说为师让你去求取功名,但万不可沦为迂腐的儒生,要胸怀天下,行遍八荒,结交四海义士。我听闻山东有位好汉,姓秦名琼,字叔宝,人称‘孝母赛专诸,神拳太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一百单八县’,此人为人仗义,即便经历卖马的落魄之时,却初心始终不改。如今刚从潼关归来,担任济南府历城县知县徐友德帐下捕头,你可前去拜会。”

苏烈一一牢记在心,洒泪辞别师父,暂且不表。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住”,这一日便朝着济南府进发。河北之地离山东滨海不远,过了双阳岔道,便有两条路,一条通往山东济南府,一条通往河东太原府,苏烈打马直奔济南府而去。

看官们听好了,那时的山东,与今日的“山东”虽大体区域相同,但名称和治域却相差甚远。所谓“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所以史书便称其为山东。包括如今的山东全域、冀南、中原一带。汉朝时将其与辽东合称为“东方”,后来晋朝设立琅琊郡治理此地。隋朝设立济南府,又有青、徐、并等州。隋文帝时期,设州郡县,隋炀帝屡次更改治理制度,朝令夕改。山东之地因靠海获利,水运通畅,在当时成了繁华的好去处。又因为此地水陆交通便利,还有黄河的壮丽景观,隋炀帝也喜欢常来此地,却苦了这一方的百姓。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苏少侠辞别三原李靖后,这日苏烈来到济南府历城县秦府,前来拜访秦叔宝,秦二爷。秦琼听闻有客来访,赶忙迎出府门。只见门前站着一位少年郎,身高九尺,面白如玉,便问道:“阁下是何人?”

苏烈拱手行礼道:“我乃信都关苏烈苏定方,久闻秦兄大名,小弟一直无缘与您相会,今日得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再者,我家师父他老人家长久以来倾慕您,只因他事务繁忙,便托我来拜望您,还望秦兄谅解。”

秦二爷一听,十分欣喜,将苏定方迎到客厅,分宾主落座后,家人奉上茶水。秦叔宝问道:“贤弟此次来济南府,所为何事?”

苏烈说道:“一来是看望二哥,二来是恩师托我给您带一封书信。”说着,苏定方拿出书信,双手递给秦琼。

秦二爷接过书信,撕掉封头,展开书信观看,上面写着为师已给你在大将军来护儿那为你找好了差事。秦琼看完信,将信收好,兄弟俩又一起谈论了天下局势。

苏烈一晃在秦叔宝家住了半个多月,在此期间,兄弟二人在闲暇时间互相传授武艺。苏烈学会了秦家锏法,秦叔宝也从苏烈那里学到了一套枪法。之后,苏定方辞别秦琼,回奔冀州府。数日后,苏烈回到家中,与父母相见,各自诉说离别之情,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语。

老将军苏邕如今仍担任信都关大帅一职,他私下里招募了一千多乡兵,用以保护乡亲们的安全。苏定方这年十五岁,便跟随自己的父亲苏邕上了战场。苏定方少年成名,勇冠三军,立下了不少战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晃苏定方下山已有五个月之久。在此期间,除了帮父亲苏邕操练信都关官军和乡兵,保境安民外,苏烈还抽出时间每日读书练武。

这日,苏定方收到师父三原李靖的书信,信中让他前往长安求取功名。苏烈辞别父母,奔赴长安,一心要在长安博取功名。你道他为何要去京师?只因隋朝的天子统一天下已有二十多年,朝廷发布了招贤榜,专门设立了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叫做科举。科举之中,有所谓进士科,有所谓明经科,有所谓秀才科,主要是这三类学问。因为隋炀帝得了天下后,急切地想要招揽天下的英俊之才,以辅佐他打造太平江山。苏定方自幼受三原侠李靖的指点,怎能不心动,生出求取功名的念头。

话说他整日匆忙赶路,晓行夜宿,直奔八水环绕的京城长安。这一日,他看见前方矗立着一座城池,城关之上写得分明,“信都关也称(信都郡)”,苏烈心中暗自思忖:这可到了父亲镇守的地界。如今父亲年岁渐大,以往只听恩师讲过此处有一段传奇故事,不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光武帝起兵之地,真是一座雄伟的关隘啊。

进入关口后,苏烈吃过早饭,付了钱,上马出城。他被沿途的景色所吸引,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村庄。只见庄里庄外一片祥和之貌,突然,几匹马横冲直撞地闯入了庄子。马上之人皆是满脸横肉,胡须杂乱,远看不像人,近看倒有几分鬼相。他们各自手持刀剑,大声呼号着:“各位赏脸的,都说我张爷给了你们面子,让你们过个好年景,今年为何贡钱少了十万两。”

喊话的这人,额头宽大,塌鼻梁,长着一张鲶鱼嘴,两耳好似弯钩月,身披土色素袄,足蹬嘟儿麻鞋。村民们见了他,就像见到瘟神一般,全都跪地求饶,恳请他放条生路。

这喊话的人顿时大怒,一劈腿,从马上跳下来,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些贼泼民,信不信你张爷爷用刀把你们剁成板刀肉。”

看到此处,苏烈已然明白个**分,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个苏郎,将英雄气概展露无遗,从鸟置环德胜钩上取下画杆描金戟,大喝一声:“兀那泼贼,休要猖狂撒野,苏某在此,难道不知马王爷有三只眼吗?”再看他,手执大戟,纵马奔腾,瞬间来到近前。

这厮平日里横行霸道惯了,看了一眼苏定方,嘲笑道:“我道是哪家的,原来是个娃娃,少管闲事,你家爷爷可不想斩杀你。”

苏烈冷笑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泼贼,有胆量就留下姓名。”

那贼说道:“要问爷爷的姓名,你可要听好了,某家正是山东的张金称。”这张金称乃是当地的恶霸,凭借一身武艺为非作歹,胡作非为,无恶不作,危害一方。这家伙在山东待不下去了,又跑到信都郡南来占山为王,还自认为是响当当的一条好汉。

这一番话,反倒把苏烈气笑了,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臭名昭着的张铁狗啊。”听闻此语,张金称怒目圆睁,二话不说,抡起大刀便砍向苏烈。

苏定方并不着急,等大刀砍到眼前,他随即使出夜战八方藏刀式,轻松躲过了这一刀。看官们若不明白或许会问,这张金称为何听了“铁狗”一叫,便如此大怒?只因他早年是个铁匠,行为却极不检点,夜里喜欢偷取他人财物。后来有善于模仿狗叫的人,夜里放个铁狗,装作狗狂吠,这张金称吓得魂飞魄散,从此不敢再偷盗。后来,他纠集了一帮人占山为王,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朝廷派了三手将军段达去剿灭,结果官军不是他的对手,他便流落于群山之间,辗转来到飞虎山落脚,在此地继续为祸一方。

却说苏定方这一句话,正是为了羞辱他一番,他怎能不恼怒?这厮见一刀未砍中,又使出力劈华山的招式,苏定方不慌不忙,一抬画杆描金戟,使出横空招架之式,大喝一声“开!”,再看那刀,直接被磕出去三米远,震得张金称虎口发麻,只觉得嗓中发热,没忍住,噗的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张金称恼羞成怒,说道:“你为何不还手?”

苏定方说:“我平日演武,都会让对方三招,今日亦是如此。”

张金称心中慌乱起来,他本以为眼前这个后生是个小白脸书呆子,哪里知道苏定方武功如此了得。等一交手,才发现其武艺高强,顿时便有了七分胆怯。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朝着苏定方拦腰砍去。苏定方随机使出鹏飞九天之式,一跃而起,躲过这一刀,然后舞动画戟,说道:“兀那泼贼,今天就打死你。”接着使出金鸡乱点头的招式,苏定方的武艺可是跟李靖学的精髓之处,张金称哪里是他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鼻洼鬓角冒起了虚汗。

在惊慌失措之间,张金称失了手中分寸。再看苏定方,戟法精妙绝伦,他朝天一指,戟尖金光夺目,让人睁不开眼。他佯装要攻击张金称的左大腿,张金称以为他真要伤自己的腿部,正要举刀抵挡,却见苏定方戟尖突然一转,直刺其心窝而来,噗呲一下,结果了他的狗命。几个喽啰见此情景,哪还顾得上劫掠,一窝蜂似的四散而逃。

正如俗话所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万事皆销”,真个是“英雄莫问名和姓,谁言少年尽无能”。此一节,正是苏烈初立威名之时,声震天下。

苏定方收拾好自己的兵器,看着周围劫后余生、惊魂未定的村民们,心中五味杂陈。他跳下马来,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轻声说道:“老人家,莫要害怕,那恶人已经被除掉了。”

老者颤抖着双手,拉住苏定方的手,老泪纵横:“恩人啊,你可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张金称在此地作恶已久,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被他欺压得苦不堪言,今日多亏了你,我们才能重见天日。”

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围拢过来,对着苏定方跪地磕头,口中高呼着“恩人”。苏定方连忙将众人扶起,说道:“各位乡亲快快请起,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这天下本应是太平盛世,岂容这些恶徒横行霸道。”

村民们见苏定方如此年轻,却如此英勇侠义,心中满是敬佩。老者说道:“恩人,你如此大恩,我们无以为报。若不嫌弃,就到寒舍吃顿便饭,让我们略表心意。”

苏定方本想推辞,但看到村民们真挚的眼神,心中一暖,便答应了下来。在村民们的簇拥下,苏定方来到了老者家中。老者家中虽然简陋,但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不一会儿,老者的家人便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虽然都是些粗茶淡饭,但苏定方却吃得格外香甜。

在吃饭的过程中,苏定方从村民们口中得知,这一带时常受到土匪恶霸的侵扰,百姓们苦不堪言。当地官府虽然也曾派人来剿匪,但却总是治标不治本,土匪们总是死灰复燃。苏定方听后,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到了长安,一定要为这些百姓们讨个公道,让他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饭后,苏定方向村民们告别。村民们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到村口,千恩万谢。苏定方骑上马,向着长安的方向奔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一路上,苏定方风餐露宿,虽然历经艰辛,但他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团火焰。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师父的期望,也怀揣着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志向。

经过多日的奔波,苏定方终于来到了长安。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处处洋溢着一种蓬勃的气息。苏定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他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稍作休息后,便开始打听科举考试的相关事宜。经过一番了解,他得知科举考试分为多个科目,竞争十分激烈。但苏定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相信自己多年的苦学和历练,一定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