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苏定方演义 > 第6章 定方连胜十阵,武科场夺魁夸官三日(二)

书接上回,在那武科场的梅花圈内,苏烈与程咬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苏烈手中长戟,恰似灵动蛟龙,每一次挥舞,都裹挟着排山倒海的气势,戟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呼啸,仿佛要将空间撕裂。程咬金则挥舞着那柄板斧,犹如下山猛虎,斧势刚猛,每一斧落下,都带着千钧之力,似能将大地劈开,扬起层层尘土。

两人你来我往,战斗激烈到了极致。兵器相交之处,火花四溅,那耀眼的光芒如星辰闪烁。刺耳的撞击声连绵不绝,恰似滚滚雷鸣,在整个比武场中回荡,久久不散。周围的举子们,早已被这场精彩绝伦的战斗深深吸引,他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嘴巴微张,完全沉浸在这场高手之间的巅峰较量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热血沸腾的武侠世界。

苏烈和程咬金,皆是身经百战的猛将。他们在过往的岁月里,历经无数次战斗的洗礼,每一次生死考验,都让他们积累了丰富无比的实战经验。此刻在这比武场上,二人实力旗鼓相当,无论是招式的精妙程度,还是对战时的应变能力,都难分高下。苏烈舞动长戟,密不透风,那戟影交织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将自己护得滴水不漏,与此同时,他还能敏锐地寻找到程咬金的破绽,发起迅猛而致命的攻击。程咬金的板斧砍得虎虎生威,每一次劈砍,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斧风呼啸,让苏烈也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一时间,梅花圈内尘土飞扬,弥漫的尘土将二人的身影笼罩其中,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两位战神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殊死搏斗,惊心动魄。

这场激战持续了许久,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金色的余晖洒落在两人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让他们看起来愈发威风凛凛。尽管战斗仍未分出胜负,但苏烈和程咬金的心中,都对对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勇猛无畏和坚韧不拔。他们明白,自己遇到的不是普通的对手,而是可以惺惺相惜的知己。就在这一刻,一种深厚的情谊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生的挚友之情,而这情谊,也为他们日后在战场上的并肩作战,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高台之上,杨广一直在全神贯注地观看这场战斗。眼见二人战至百余回合,却依旧难解难分,他的心中不禁担忧起来。杨广深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若是这两位猛将在比武中受伤,那对于他来说,无疑将是巨大的损失。毕竟,他正谋划着一个宏伟的计划,而这两位猛将,在他的计划中,可是至关重要的棋子。于是,他急忙下令鸣金收兵。

清脆的鸣金锣声在比武场上响起,苏烈和程咬金听到锣声,各自停下手中的兵器。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战斗后的疲惫,又有对彼此的欣赏与尊重。随后,他们各自抱拳行礼,苏定方说道:“程大哥的武艺,小弟佩服得五体投地。”程咬金也笑着回道:“贤弟也是武功高强,不愧是武圣人的高徒,愚兄同样钦佩不已。”

礼毕,二将圈马,缓缓走出梅花圈,与牛进达会合。三人一同登上彩叁殿,朝着杨广走去。杨广满脸笑容地快步迎上前,对三人大加赞赏:“今日一战,实在是精彩绝伦,孤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比武,三位将军皆乃当世豪杰!”他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眼前的三位猛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在杨广心中,他正盘算着一个宏伟的计划,他认为这三位猛将若能为自己所用,必将成为自己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于是,杨广开口道:“今日一战,实在是精彩绝伦。孤欲赐你们高官厚禄,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苏烈、程咬金和牛进达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三人心中都明白,他们所求的并非荣华富贵,而是能为国家和百姓效力。于是,他们齐声答道:“谢太子殿下厚爱,但我们只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广听了,心中暗自高兴,脸上却露出一副满意的笑容,说道:“好,既然如此,日后孤定当重用你们,让你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然而,杨广虽然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另有一番盘算。他深知自己的父皇杨坚身体每况愈下,他觊觎皇位已久,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想着,等父皇驾崩后,自己登上皇位,有了这些猛将为自己开疆拓土,定能成就一番霸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庞大帝国。

杨广越想越兴奋,他拿起笔,刷刷点点,钦点三人为前三甲,苏烈为武状元,程咬金为武探花,牛进达为武榜眼。苏烈、程咬金、牛进达对视一眼,三人上前给太子杨广行礼谢恩,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广一摆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命苏定方夸官三日,以彰显他的荣耀,另外两人也各有丰厚的封赏。三人领命而去,哥仨下了彩叁殿,他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下定决心要为大隋效力,一展自己的身手,保卫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杨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花费如此大力气举办的这场比武大会,本意是为大隋江山招揽天下人才,却没想到最终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他曾经看重的人才,有的成为了反王,与他分道扬镳;有的则成为了大唐名将,为新的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王朝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交织下逐渐走向衰落,最终灭亡。而大唐建立后,苏烈、程咬金、牛进达、秦琼、敬德等将帅在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的领导下,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们各自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边境。一路上,士兵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辞辛劳。他们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丛林,趟过湍急的河流,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前线。

在前线,他们面临着来势汹汹的突厥军队。突厥军队以勇猛善战着称,他们的骑兵在草原上纵横驰骋,马蹄声如雷,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李靖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士兵布防。他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防御措施,让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仔细观察着地形,在关键的位置设置了拒马、陷阱,又安排弓箭手在高处埋伏,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在苏定方、程咬金、秦琼、尉迟恭、柴邵、李积、张公瑾等名将的率领下,唐军将士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们毫不畏惧敌人的凶猛,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唐军将士们的英勇表现让敌人也为之胆寒。苏定方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戟挥舞,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程咬金则挥动着板斧,怒吼着,每一斧都带着强大的力量,将敌人的防线撕开一道道口子。

然而,突厥军队人数众多,战斗异常激烈。尽管唐军将士们拼死奋战,但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并非易事。苏烈、程咬金等众将意识到,光靠武力强攻难以取胜,必须制定出智取的策略。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决定派出一支奇兵,绕到突厥军后方,偷袭他们的粮草营地。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为这场即将展开的偷袭行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支奇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出发。他们身着黑衣,脚步轻盈,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他们沿着山间小路,穿过茂密的草丛,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跋涉,终于成功地潜入了突厥的粮草营地。到达营地后,他们迅速放起了大火。熊熊大火瞬间燃烧起来,火光冲天,照亮了夜空。突厥军队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他们的粮草被烧毁,军心开始动摇,前方的攻势也随之减弱。

大帅李靖见状,立即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苏定方、程咬金等一众武将一马当先,率领着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他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喊杀声震耳欲聋。突厥军队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突厥军队狼狈逃窜,边境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

李靖、李积、苏烈、程咬金等将领声名远扬,他们成为了国家的英雄,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泛传颂,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故事。百姓们为他们立碑纪念,讲述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战后,李靖、李积、苏烈、程咬金带领军队凯旋而归。皇帝李世民龙颜大悦,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决定重重赏赐众位功臣。在庆功宴上,贞观天子亲自为他们敬酒,称赞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奉献。他赐予了他们丰厚的财宝和崇高的爵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李靖、李积、苏烈和程咬金等将帅骄傲自满。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损失。因此,他们决定将部分赏赐用于救济灾民和加强边防建设。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让国家的边防更加坚固。他们组织士兵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分发粮食和衣物,又带领工匠加固城墙,增添防御设施。

同时,他们也明白,虽然此次打败了突厥,但边疆的威胁依然存在。只要边境不安宁,百姓就无法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苏烈和程咬金主动向唐二主李世民请缨,愿意继续留在边关镇守,保卫国家的安宁。

贞观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忠诚和担当,他被这些将领的精神所感动。他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从此,苏烈和程咬金等众将帅成为了唐朝边境的守护神,他们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为了唐朝边境的安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在边境巡逻,加强防御工事,训练士兵,时刻警惕着敌人的入侵。

他们的名字在民间传颂不衰,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多年后,李靖、李积、秦琼、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相继离世,但他们的精神却在唐朝军中传承下来。新一代的将领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品质,坚守着边境的和平。

在一次抵御外寇的战役中,一位年轻的将军率领着士兵们奋勇作战。他灵活运用战术,巧妙地布置防线,让敌人陷入了困境。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士兵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敌军溃败而逃,唐朝边境再次迎来了安宁。

人们纷纷称赞这位年轻将军的智勇双全,而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继承了苏烈和程咬金等将帅的遗志。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重任,他要像前辈们一样,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在庆功宴上,皇帝表彰了这位年轻将军的功绩,这位名将就是苏定方老将军的大徒弟裴行俭,字守约。皇帝为了纪念李靖、李积、秦琼、尉迟恭、柴邵、张公瑾、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等将领的卓越贡献,追封他们为“护国神将”。从此,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成为了后世子孙敬仰的对象。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翻过头来再说苏定方夸官。弟兄三人刚出考场,礼部官员还有另外五部官员便来到苏定方跟前。他们满脸笑容,为苏烈戴上帽插宫花,穿上十字披红,还给定方的战马披上了红绸。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人们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苏定方高中武状元这一荣耀时刻。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苏定方的英勇事迹,对他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苏定方骑在马上,身姿挺拔,面带微笑,向人们挥手致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的坚定。他的两个兄弟程咬金、牛进达则跟在他的身后,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神情。他们为苏定方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与这样的英雄并肩作战而感到荣幸。

礼部官员高声宣布:“苏定方才华出众,文韬武略兼备。文章锦绣,经殿试评定,为今科武状元!”人群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的热情达到了**。

苏定方感激涕零,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恩师的教导。他想起了在家中日夜为他操劳的父母,想起了恩师们对他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教诲。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大隋和黎民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后,苏定方在官员们的簇拥下,前往皇宫面圣。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开疆拓土;想象着自己能够为百姓谋福祉,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苏定方身着朝服,稳步走进金殿。他的身姿挺拔,面容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当他走到殿中时,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郑重地行了军人的插手礼。

“小臣苏定方,拜见陛下!”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金殿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开皇天子杨坚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卿平身。”他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让人感受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杨坚打量着苏定方,眼中满是赞赏,他深知苏定方这样的人才,对于大隋的未来至关重要,于是开始询问苏定方对于治国安邦、军事战略的见解,苏定方有条不紊地一一作答,其见解之深刻、思路之清晰,让杨坚频频点头,对他愈发看重,一场决定苏定方未来命运走向的君臣对话,就此在这庄严肃穆的金殿中展开……。

苏定方身姿挺拔,缓缓站起身来,紧接着再次毕恭毕敬地向杨坚行礼,而后侧身站到一旁,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着杨坚的指示。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既紧张得手心冒汗,又兴奋得难以自抑。他无比清楚,当下这一时刻,将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他人生的全新道路,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

杨坚目光紧紧锁定在苏定方身上,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之色。在苏定方的举手投足间,杨坚捕捉到了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忠诚勇敢,以及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杨坚阅人无数,他十分笃定,苏定方乃是一位千载难逢的杰出将才。在他的想象中,苏定方必将在未来的战场上纵横驰骋,为国家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凭借苏定方的能力,定能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牢牢守卫边关,让四方夷狄不敢轻易进犯中原,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幸福安康。

“卿,今日朕听闻你在武科场力胜十阵,且文武双全,实乃我大隋之幸。朕殷切希望,将来你能统领大军,抵御外敌入侵,绝不能让他们踏入中原半步,残害我无辜百姓。”杨坚言辞恳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饱含着期待与信任,仿佛将国家的未来、百姓的安危,都托付在了苏定方一人身上。

苏定方听了杨坚这番话,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喜悦。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正在缓缓向他敞开,他终于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为百姓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陛下尽管放心,小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辱使命,誓死保卫国家的安宁!”苏定方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那股子气势,仿佛在向整个天下立下了一份坚不可摧的誓言。

杨坚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苏定方退下。苏定方再次向杨坚恭敬行礼,而后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金殿。此时,他的心中早已被豪情壮志填满,他深知,自己肩头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如同泰山压顶,但他毫不畏惧,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杨坚对他的这份信任与期望。

苏定方迈出午门,早已等候在外的众人立刻如众星捧月般簇拥过来,继续开启夸官之旅。他们沿着长安城的主要街道徐徐前行,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务,驻足观看,一时间欢呼雀跃之声此起彼伏。人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苏定方,都被他身上所散发的荣耀光芒深深吸引,每个人的心中都涌起一股自豪之情,为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一位英雄豪杰而感到无比骄傲。

苏烈骑着高头大马,身姿矫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不时向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在他的身后,是一支长长的队伍,彩旗随风飘扬,锣鼓喧天震地。整个队伍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仿佛在向世人尽情展示着苏定方的荣耀与辉煌,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成功的喜悦。

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长安城中最为热闹的集市。这里早已是人潮涌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苏烈见状,翻身下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人群。百姓们如同潮水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满是激动与喜悦,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羡慕,每个人都渴望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位英雄的独特风采,仿佛只要靠近苏定方,就能沾染到一丝荣耀的光芒。

苏烈亲切地与百姓们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每一个问题都饱含着他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他真心实意地关心百姓的疾苦,心中一直思索着如何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说着,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些钱财,亲手分给了一些贫困的百姓,希望能够在这寒冷的日子里,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百姓们接过钱财,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他们纷纷称赞苏定方是一位善良、正直的英雄,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

考官的队伍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继续向前行进,不久便来到了一座道观前。道观里的道人们听闻苏定方前来,立刻纷纷身着道袍,手持拂尘,面容和蔼地出来迎接。他们整齐地排列在道观门前,为苏烈诵经祈福,祝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平安健康,功成名就。苏烈被道人们的善意深深打动,感激地向他们拱手致谢,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来自道家的祝福与关怀,仿佛心中也多了一份宁静与力量。

夸官结束后,苏烈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镇南王府。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身边众人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比武场上,想起了与程咬金那场惊心动魄的激烈对决,每一招每一式都仿佛还在眼前闪现;想起了与牛进达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那份深厚的情谊让他倍感温暖;更想起了恩师们的谆谆教导和不断鼓励,是他们的悉心指导,让他在武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为国家效力,报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绝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殷切期望。

苏定方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突然听闻下人禀报,说师爷和师父们找他有事。他心中微微一怔,暗自思忖,不知师爷和师父们找他所为何事。他连忙整了整衣衫,随着下人前往前庭。一路上,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脑海中不断猜测着师爷和师父们可能会带来的消息。他深知,师爷们和恩师李道爷都是他极为敬重的人物,他们个个经验丰富,见识广博,此次相邀,必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商议。想到这里,他不禁加快了脚步,心中急切地希望能尽快赶到前庭,解开心中的疑惑。

来到前庭,只见老王爷们和恩师李道爷正神色严肃地坐在堂上。苏公子见状,立刻上前恭敬施礼。老王爷韩擒虎看到苏定方,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关切,如同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苏定方心中的紧张与不安,让他感到了一丝温暖。

“定方啊,此次叫你过来,是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韩老王爷开门见山地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凝重的气氛,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事情非同小可。

苏烈心中一紧,连忙说道:“老人家您请讲,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无论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他都愿意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去完成,绝不退缩。

老王爷看了看李道爷,李道爷微微点头示意。老王爷便接着说道:“近日,城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迹象,韩擒虎说道,这事是你师父给我说的,等夸官完赶快离开霸水长安。这是我和你师父李药师还有那几个师爷商量后,决定的,三日后完事你不必在朝为官,速回信都关,不要在京城逗留。”

苏定方听后,心中不禁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紧急。他原本还满心期待着等夸官结束后,在京城多留几天,好好孝敬一下师爷和师父们,尽一尽自己的孝心,然后再风风光光地回冀州。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心中充满了纠结与不舍。

“这么急么?我想等完事在京城多孝敬孝敬您们几天在回冀州。如今这……”苏定方有些犹豫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师爷和师父们的眷恋。

韩老王爷和李道爷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孩儿啊,以后有得是时间孝顺我们的,就怕你到时候要烦我们了。”韩老王爷笑着说道。苏烈一听,连忙摇手,说道:“不嫌烦不嫌烦。”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师爷和师父们的敬爱,这份敬爱之情,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

老帅韩擒虎见状,说道:“好了好了不说了,该吃饭了,边吃边聊。”苏定方连忙应了声好。他心里明白,师爷和师父们一定有他们的深谋远虑,他们的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应该毫无保留地听从他们的安排。

老王爷和李道爷对视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平南王贺若弼、圣手剑仙玉面剑客徐德言、双枪大将定彦平纷纷来到镇南王府。韩老帅一声令下,下人赶忙忙碌起来,不多时,好酒好菜陆续上桌。

众人分宾主落座,一时间,镇南王府内热闹非凡。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酒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这一顿酒,一是为了庆祝苏定方在武举中一举夺魁,成为武状元,他的荣耀让在座的老少英雄都倍感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在苏定方身上得以实现;二是大家难得相聚,正好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彼此的见闻和心得,分享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三原李靖率先开口,神色凝重地说起长安城的异象:“近来,我发现京城之中兵马调动频繁,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潮涌动。而且,我夜观天象,发现紫薇星乏暗,这绝非吉兆啊。”众人听了,都不禁皱起眉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们深知李靖精通天文地理,他的这番话,无疑给众人敲响了警钟,让大家意识到长安城或许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李道爷也点头附和:“不错,我也察觉到了异样。如今局势不明,定方啊,你夸完官后还是赶快离京,不要在长安任职了。”

苏定方听着各位长辈的话,心中满是感激,同时也有些许忧虑。他深知这些长辈们都是为了他好,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察觉到常人难以发现的危机。他们的话语,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为苏定方指引着方向。

接着,这些老人家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家传的武艺、兵法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苏定方。他们详细地讲解如何用兵,怎样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军情况排兵布阵,还分享了许多天文地理知识以及历史上着名的战役典故。他们的讲述,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苏定方的脑海中徐徐展开,让他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战场之中,亲身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与智慧。

苏定方全神贯注地听着,每一个字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他心中感慨万千,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这些军中大老的青睐,让他们自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孝顺这些老人家,绝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心血。

在交流过程中,定彦平拿起双枪,亲自为苏定方演示了一套精妙的枪法。那双枪在他手中犹如两条灵动的银蛇,上下翻飞,枪影闪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苏定方目不转睛地看着,仔细揣摩着其中的招式和发力要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不放过。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渴望,仿佛要将这套枪法的精髓全部吸收。

徐德言则在一旁讲解剑道的精髓:“剑乃百兵之君,讲究的是轻灵迅捷,以意驭剑。定方,你看这剑招,看似飘逸,实则蕴含着刚猛之力。”说着,他抽出佩剑,展示了几个凌厉的剑式,剑风呼呼作响。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苏定方对剑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剑道世界的大门。

韩老帅也分享了自己在战场上的指挥经验:“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灵活应变。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作为将领,一定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经验,让苏定方受益匪浅,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在军事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苏定方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长辈们深入探讨。他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每一个见解都独到深刻,让长辈们对他刮目相看。这一番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武学和兵法境界的大门,让他的武学造诣和军事素养得到了质的提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也渐渐有了几分醉意。馋席撤下,下人又端上了香茗。大家品着茶,继续聊起天下时局。从朝堂上的权力争斗,到民间的百姓疾苦,从边疆的战事纷争,到各地的风土人情,话题无所不包。他们的讨论时而激烈,时而平静,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分享着自己的见解,仿佛在描绘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众人这才各自回房休息。

书不重续,第二天、第三天接着夸官。这两天里,苏定方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中巡游,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祝福。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但心中却一直惦记着长辈们的叮嘱。他深知,自己的荣耀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那些关心他、支持他的人,以及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三天过后,夸官完毕。太子杨广听闻苏定方要离开,心中有些不舍。他找到苏定方,试图挽留:“苏卿,你才华出众,武艺高强,正是我大隋需要的栋梁之才。留在京城,孤必当重用,让你施展抱负。”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和期待,希望苏定方能留下来,为大隋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苏定方恭敬地行礼,婉言谢绝:“太子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但臣家中尚有老父,且如如今边关有突厥犯边臣想为国守边,臣先回乡帮助父亲安顿边境,日后若有机会,再为太子殿下和国家效力。”他的言辞恳切,既表达了对太子的感激之情,又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深知,在这局势不明的时刻,陪伴在父亲身边,才是他当下最重要的责任。

杨广见留也留不住,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孤就给你保留一个军籍。若国家有难,还望苏卿能挺身而出。”他的话语中虽然带着一丝遗憾,但也充满了对苏定方的信任和期待,相信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苏定方再次谢恩,辞别太子殿下,出了偏殿,回到镇南王府。这一晚,他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起在长安的这段日子,结识了众多英雄豪杰,得到了长辈们的悉心教导,心中满是温暖。但一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又有些不舍。他的心中五味杂陈,仿佛打翻了五味瓶,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对过去的留恋。

第二天,苏定方早早地起了床。他整理好行囊,来到前庭,向各位长辈辞行。师父师爷们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看着苏定方,眼中满是关切和不舍。他们的眼神中,仿佛藏着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韩老帅走上前,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定方啊,回去的路上要多加小心。记住,不要骄傲放纵自大,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爱和叮嘱,仿佛一位父亲在送别远行的儿子,希望他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平平安安,不忘初心。

苏定方重重地点点头:“孙儿记住了,多谢师爷教诲。”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感激,将韩老帅的话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李道爷也嘱咐道:“定方,日后若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为师。你天赋异禀,只要潜心修炼,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苏定方的信任和期待,相信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苏定方眼眶微红:“师父放心,孙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心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感激和敬意。他深知,没有师父的教导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徐德言、定彦平以及其他长辈们也纷纷上前,叮嘱苏定方一些注意事项。他们的话语中,有的是关于路途安全的提醒,有的是关于为人处世的教导,有的是关于未来发展的建议。苏定方一一应下,心中满是感动。他仿佛被一股温暖的力量包围着,感受到了长辈们对他深深的关爱和牵挂。

最后,苏定方和各长辈撒泪分别。他转身走出了镇南王府,出了霸水长安,踏上了官道,回奔冀州府。他的背影孤独而坚定,仿佛带着众人的期望和祝福,向着未来的道路走去。

一路上,苏定方的心情有些复杂。他既期待着能早日回到家乡,见到父亲,又对未来的未知充满了担忧。但他知道,无论前方等待着什么,他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在告诉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一两日,两三日,这日就到了山西、河南、河北三省搭界处。苏定方正骑着马往前走,忽然听到前面传来激烈的打斗之声。他心中一紧,连忙策马向前,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和谁在打斗,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