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北城门大开敞亮,却不见往日的人来客往、货流繁忙。
城门两边阵列百来位士兵,戎装抖擞,一脸正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军队乐师一路吹奏,唱响胜利的凯歌。
在城门口迎接的官兵和重臣闻声而动,举起长枪,严阵以待。
郭大将军的高头大马率先进城,他脸上没有凯旋的喜悦,浑身紧绷,不怒自威的眉目任谁看一眼都吓得两股打颤。
迎接的大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郭大将军脸色为何如此难看?
等他们看到后面缓缓入城门的棺材,人都懵了。
谁死了?居然用这么名贵的棺木运进城。
皇上之前收到郭大将军来信,信上没说哪位人物卫国战殁。
郭将军脸色不善,什么都不愿多说。
副将出来打圆场,缓和气氛,给迎接大臣解释前因后果:
“我们班师回朝的途中,被一群黑衣人偷袭。
郭大公子为保护大将军,心脏挨了一剑,不治而亡。”
老子死了儿子,谁的心情能好?
皇上已经在太庙候着,郭大将军马不停蹄领军过去,少数士兵运着棺木回郭府。
虽是胜利的场面,瞧着却有几分凄凉。
见到皇上后,郭大将军压抑着心中的苦痛,体面完成了仪式,向皇家先祖告奠献捷,感谢先祖庇佑。
皇上漠不经心说着敷衍的话:
“爱卿辛苦了,为国鞠躬尽瘁,有你乃大穼之福气。有赏,重重有赏。”
郭大将军泪水忍在眼眶里打转,洪声悲痛:“我儿郭嘉礼在归来途中受贼人所害,重伤身亡。”
多的话他已是一句讲不出来,泣不成声。
身为人父,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眼前却无能为力,这个峥嵘一生的铁骨男人感受到的是钻心的绝望和悲痛。
他祈求皇上能给他儿一个公道,给郭家一个公道,不要让他儿枉死。
听到郭嘉礼死了,皇上先是一愣,脸色旋即恢复如常,
“爱卿节哀顺变,您的好儿子戎马一生、为国捐躯,朕定追封他为一品护国大将军,举国之重礼厚葬。”
郭大将军眼里闪过一丝不悦的神色,皇上不问来龙去脉,对他儿子的死无动于衷,只给些虚妄的名头。
但君是君,臣是臣,臣子不能以下犯上去要求皇上对他儿子的死感同身受。
君王九五至尊、胸怀天下,怎能把一个小小的将军放在心上。
郭大将军磕头跪恩,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头磕地的那一瞬,更多的泪水流过他脸上沧桑的沟壑。
他可怜的儿,就这样盖棺定论,在皇上心里掀不起一点涟漪。
郭大将军回到家中,前厅灵堂赫然摆了两副棺材,他疼爱的小女儿也没了。
接连失子的老将军扛不住打击,当场昏了过去。
家眷、仆人吓得脸色大变,蜂拥而上给他掐人中、针灸,大喊着请御医。
郭家灵堂乱作一团。
等郭大将军缓过劲来,眼皮沉重地掀开,他讲的第一句话是:“扶我到灵堂去。”
他讲话向来说一不二,就算他此时身体虚弱,他的几位夫人不敢忤逆,小心翼翼扶他过去。
一群人还没挪到灵堂口,便听见翁叡祺悲痛欲绝的哭声,以头抢地,势要撞死自己,好到地下陪他的未婚妻。
前来吊唁的大臣们拉住翁叡祺,劝他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
翁叡祺死命挣扎,背上的伤口再度裂开,浸湿了孝衣。
鲜红的血在白布上晕开,触目惊心。
他对未婚妻情深不寿的爱意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好好的一对璧人就此天人永别,谁不叹一句可惜。
郭家上下对外一致说辞是郭小姐失足溺水而亡,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小姐的死不简单,
她是被人蓄意杀害,伪装成意外的样子。
柳条儿的尸体就是最好的证明,发生意外的清晨有外人来过,残忍杀害了主仆二人。
有人害怕郭家权势滔天,功高盖主,只能斩断老将军的根,叫他这棵大树无根而亡。
郭家本就掌管着全穼朝最多的军队。
如果掌管西南三大州的翁叡祺和郭嘉芸成亲结合,郭家几乎掌握了全国大半的兵权。
没有君王能忍受卧榻之侧有猛虎酣睡。
郭孝义从小伴随皇上,对君王的脾性了如指掌。
皇上狭隘多疑,自私猜忌,许多功名显赫的大臣完成任务后被卸磨杀驴。
大儿子、小女儿被杀,二儿子重伤在床、高烧不醒,未过门的女婿亦被偷袭受了重伤。
怪不得皇上听到他儿子死讯时一脸冷淡,原来背地里早打算让他家破人亡。
郭孝义整个人如堕冰窖,骨子里凉透了。
自古君王多薄幸,平叛完北方的战事,他郭家就是颗没用的弃子。
如果皇上直接收回郭孝义的兵权,他内心好歹都能接受。
可皇上采取了最阴毒的方式,直接夺走他子女的性命。
要不是大儿子以身相护,他早死在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郭家男儿从来英勇无畏,上阵杀敌永远冲在最前面。
可铁骨铮铮的郭大将军内心也有柔软的地方,他的亲眷、族人全仰仗着他的荣光。
如果他倒下了,郭家九族上万人的命如何保之。
郭孝义陷入彷徨。
翁叡祺做了一件震惊全临安的事情,他为郭嘉芸穿上喜服,三书六礼八抬大轿来迎娶她。
临安城十里红妆,街上看热闹的人不计其数。
有人劝他,既然未婚妻已身死,就让往事随风,不必执念过重。
翁叡祺一意孤行,固执地要给郭嘉芸最盛大的婚礼。
新婚那天,新郎脸色沉重骑在高头大马上,后面跟着新娘子的棺材。
棺材上绕了一圈喜庆的红花布。
翁叡祺有情有义,就算新娘死了也绝不辜负,要让她进翁家的祖坟。
街上看热闹的百姓无不为他们凄美的爱情落泪。
郭孝义沉默寡言看着这一切,心中悄然有了打算。
他要造反,推翁叡祺为新帝,为他仅剩的儿子、万千的族人谋一个出路。
郭家和衡王府同时出殡,整个临安城的百姓出来为这对年轻的兄妹送行。
漫天飘洒的纸钱掩盖不了亲人的痛哭声。
逝者下葬安息后,生活激起的涟漪逐渐平静,人们又回归到生活的琐碎。
新婚三日后,翁叡祺独自一人回门,郭家上下热情款待他这个新姑爷。
翁叡祺毕恭毕敬,献上厚礼。
郭嘉芸的亲娘越看这个女婿越喜欢,翁叡祺嘴巴也很甜,一口一个娘亲。
女婿算作半个儿,她自己好大儿没了,上天又送来一个品行端良的好女婿,也算待她不薄。
郭夫人亲昵的架势俨然把他视作亲儿子。
郭孝义板着张脸,不苟言笑,瞧着和翁叡祺没什么话说的样子,却在默默打量他是不是个能成大器的人。
这几年翁叡祺的胆识和能耐大家有目共睹,是前途无限的后起之秀。
越是这样,皇上越看他不顺眼。
锋芒太盛,亦把他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翁叡祺和他们郭家实际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大火烧起来的时候谁也逃不走。
郭孝义支开闲杂人等,把翁叡祺引到密室,神色庄重讲出全盘计划。
他长枪直入,挑明要造反、打算立翁叡祺为新帝。
翁叡祺有些惊讶,他没想到郭孝义这么快就倒戈相向,
以为还得再下点苦功夫,没想到只做了计划的第一步就让郭大将军全线崩溃,放弃多年来坚持的操守和忠诚。
翁叡祺自然演出惊讶不已的样子,对老丈人说的话痛心疾首,嘴上念叨一些泛泛大空的君臣纲伦。
郭孝义竭力劝导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叫他明白如今的处境有多危险。
年轻人仍旧一脸冥顽不灵,心里只有家国大义。
可当郭孝义提到皇上暗中派人将郭嘉芸故意推下水,活活淹死,为的就是让郭家和衡王府结不成这个亲,以免两家权势壮大。
翁叡祺顿时脸色大变,痛心不已,直呼有什么冲他来,何苦害他可怜善良的芸儿。
翁叡祺这出戏做到位了。
郭孝义更加坚定他是正确的托付,发誓赌上性命也要推翁叡祺坐上帝位。
翁叡祺“心痛万分”地接受郭大将军的决定,气氛已经烘托到位,再拒绝下去就不礼貌了。
正当大家以为战事平息,日子又会好起来的时候,北方来信,淦人再次发动袭击。
皇上本做打算要削郭孝义的职,分散他手里的兵权。
可战事又起,君王还得仰仗郭家为他打仗卖命,只得往后推。
所幸郭孝义的大儿子和女儿莫名其妙地死了,不然郭家的权势膨胀起来,叫他这个做君王的如何自处。
西南流民又开始大规模作乱,翁叡祺也不得不回到封地上,领军坐镇。
皇上在宫中等待战场上的捷报,期望他的忠臣良将大杀四方、大胜归来。
没想到却等来一纸讨伐檄文,掌管穼朝主要精兵的郭大将军伙同他的女婿造反,
控诉皇上残暴不仁,治理无能,贪图美色,亏空国库也要为他的美人大修行宫。
朝廷官员结私营党,搜刮民脂。
种种恶举以致天怒人怨,全国到处都是饥荒、瘟疫,民不聊生。
国将不国,大厦将倾。
讨伐檄文不是空穴来风,字字属实,每字每句都在诉说着百姓的血泪悲痛。
多年来,穼朝广大百姓苦受压迫,忍着饥饿劳作,任劳任怨,却仍旧衣不裹体、食不果腹。
连年的灾荒、瘟疫甚至有的地方饿殍遍地,易子而食。
真正的明君会让这种人间惨剧发生吗?
现在北方根本没有什么战事,西南没有流民窜乱,全都是幌子。
皇上意识到自己受骗,大嚷着要杀了这些叛徒,把他们剁了喂狗!
翁绪的儿子造反,他这个老子事先并不知情。
等消息传来时,他想携家眷逃跑已来不及。
皇上瓮中捉鳖,把衡王府的人抓了个干净,处以极刑,以泄心头之恨。
抄家问斩的消息传到翁叡祺耳里时,他正在军帐里处理公务。
小兵两股颤颤跟他说这件事,生怕主帅太过悲痛迁怒于他这个传话的。
可翁叡祺脸上没有任何波动,甚至眼皮都没抬一下,专心阅读军文。
看主帅这么淡定,小兵也没那么害怕了。
他只是有些纳闷,看来主帅不像传闻中的仁义重情之人,倒像杀伐果断的冷面战神。
小兵不由感慨正是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舍弃一切,置之死地而后生。
也许主帅早就料到了这一天才会如此淡定。
对翁叡祺而言,狗皇帝这么多年终于为他做了一件好事。
衡王府那群蛀虫仰仗他母亲的嫁妆逍遥快活到今天才死,翁叡祺还嫌他们死得太晚。
当年他善良可怜的母亲气急攻心、得了重病,可翁绪不同意请医看病,活活把他母亲逼死。
翁绪简直是灭绝人性的人渣!衡王府就是散发着恶臭的牢笼,从根上就腐烂萎靡。
这群蛀虫没一个念着他母亲的好,甚至常常非议诋毁她。
他们恶毒刻薄的言语无异于剜翁叡祺心头最柔软的肉,又痛又恨。
恨他们,却碍于亲缘关系动手不得。
现在借昏君的手除掉他们,两全其美,他不至于背上弑父弑亲的骂名。
失了民心的君王如何还能守护自己的帝位?
反叛的队伍愈发壮大,不少地方的乡绅长老亦加入翁叡祺的讨伐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多年的隐忍不发、暗中蛰伏为的就是这个一触即溃的局面。
他要让昏君好好看着王朝如何覆灭,轰然倒塌。
杀人不过头点地,片刻的恐惧和害怕后便能得到解脱。
而诛心之痛才是一个人最不能承受之痛,他要让昏君痛苦不已,活在最深的恐惧之中。
翁叡祺是个天生的将王,他心思沉稳,运筹帷幄,精通行军布阵。
打仗时他带头冲锋,骁勇无畏的气势大大提升士气,经常吓得对峙的御林军两股打颤。
更让士兵们折服的是翁叡祺的神机妙算。
他几乎次次算准朝廷的作战计划和进攻方式,叫朝廷一路折戟,狠狠挫败了敌方将士们的军心和士气。
越来越多的人称赞翁叡祺才是真正的九五至尊,连老天都在冥冥之中帮助他。
翁叡祺不置可否,任由各种关于他的谣言传得神乎其神,凭着人们的想象力把他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
只有神才能一呼百应。
这么多年的精心谋划、密布关系网传递情报,不就是为了唬住那些不明所以的人吗?
身边没有人能看穿他,包括与他形影不离的几位副将。
外人看到的就是打胜仗对他来说手到擒拿,就像喝水吃饭般简单自然。
翁叡祺智多近妖,玩弄各种阴谋阳谋,手段高深,叫棋子心甘情愿为他卖命却一辈子不知道真相。
不到半年时间,翁叡祺带兵攻破临安城,闯入皇宫。
他没有第一时间杀死皇上,而是把他的皇后妃嫔、所有子女、信任的宦官大臣全集中到广场上,叫皇上好好看一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