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 > 第156章 基建狂潮·智建未来

2023年11月28日,京城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大地,而星宁集团超级别墅项目的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量子塔吊在高空划出银色弧线,纳米级3d打印机发出规律的嗡鸣,智能运输机器人在工地间穿梭不息。这场横跨京城、深湾区、副省级特区城市,辐射郑州、湘城、湖广、杭城等中部地区的基建盛宴,正以科技赋能的姿态,掀起前所未有的建设狂潮。

“各位工友,我们的薪资待遇绝对透明!”在郑州分工地的招聘现场,项目负责人举起量子平板,屏幕上跳动着诱人的数字,“普通工人月入八万起,奖金、年终奖按季度结算!宿舍配备三室两厅,带量子厨房和智能书房,移动板房里的家电一应俱全,随时能开火做饭!”话音刚落,排队应聘的人群瞬间沸腾,农民工老张攥着身份证往前挤:“俺在工地干了二十年,头回听说有这好事!”

工程师招聘区更是竞争激烈。80名工程师岗位吸引了全球顶尖学府的高材生。28岁的量子建筑博士林薇从麻省理工学成归来,在面试中指着全息投影的施工方案侃侃而谈:“传统建筑的抗震设计依赖钢筋混凝土,而星宁的量子晶格结构,能让别墅在9级地震中保持完好。”她的自信赢得了面试官的认可,当场拿到15万月薪的录用通知。

质检员的选拔同样严苛。60名质检员需通过量子检测系统的考核——识别0.01毫米的材料误差、检测纳米涂层的附着力、验证智能设备的响应速度。某建筑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李阳在实操测试中,仅用30秒就通过量子显微镜发现了建材中的气泡缺陷,顺利获得10万月薪的工作机会。

这场招聘风暴席卷全国,各地求职者蜂拥而至。杭城分工地的报名人数突破十万,湘城的面试大厅排起了千米长队。为了确保公平,星宁启用区块链招聘系统,所有应聘信息上链存证,AI面试官通过微表情分析、专业能力测评,在0.1秒内完成筛选。“我们要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建设未来的合伙人。”沈知意在项目启动会上强调。

施工现场的科技感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智能安全帽内置量子定位芯片,实时监测工人的生命体征;机械外骨骼让普通工人轻松搬运百斤建材;3d打印机会根据设计图自动调整参数,将液态量子混凝土凝固成复杂的建筑结构。在深湾区工地,一台巨型量子盾构机正在地下掘进,它的钻头配备AI自适应系统,遇到坚硬岩层会自动调整切削策略。

项目的进度管理堪称奇迹。星宁的量子项目管理系统将整个工程拆解为2800万个任务节点,AI调度中心根据天气、材料供应、人员状态实时优化施工方案。当京城工地的水泥运输因大雪受阻时,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用无人机空运急需材料,同时调整施工顺序,确保工期不受影响。

工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行业标杆。智能宿舍的墙壁能切换不同的场景模式——想家时变成江南水乡,放松时化作海滩度假屋;量子厨房的料理机器人能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制作美食;智能书房的全息投影系统,让工人在业余时间可以免费学习建筑知识、提升技能。“在这里干活,感觉像在科幻电影里。”一位来自湖广的工人在星动短视频上分享道。

随着工程推进,各地政府也积极配合。郑州市长亲自带队考察工地,现场宣布将开通项目专属绿色通道;杭城市政府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减免相关税费。这种政企协同的模式,让项目的审批、用地、配套设施建设一路畅通。

在舆论场上,#星宁超级工地#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惊叹于工地的黑科技:“这哪是盖房子,分明是在建造未来城市!”也有人质疑高薪资的可持续性,星宁官方立即发布财务报告:“项目预计产值2万亿,人力成本仅占5%,完全有能力承担优厚待遇。”

当夜幕降临,各地工地的量子探照灯照亮夜空。沈知意通过量子通讯系统巡查各个工地,看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施工数据,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她知道,这场为期九个月的基建行动,不仅在建造世界顶级的别墅群,更在培育一支掌握尖端技术的建设大军,为星宁集团的未来版图奠定坚实基础。而那些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工人、工程师、质检员,也将在这场科技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财富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