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 > 第188章 大地脉动中的科技方

2024年8月10日凌晨3时12分,四川雅安的地层深处传来沉闷的轰鸣。4.5级地震波如同巨兽的呼吸,沿着断裂带向地表蔓延。然而,当震动抵达采用星宁集团抗震技术的\"量子云筑\"公寓群时,这场在以往足以让居民惊慌失措的地震,却仅仅化作窗外量子灯光的一次轻微摇曳。

\"老公你看!吊灯都没晃!\"年轻妈妈李雯抱紧怀中的孩子,诧异地盯着客厅的全息时钟——地震发生的瞬间,时钟自动切换成抗震模式,底座的磁悬浮装置将整个摆件托起。而在卧室,丈夫张明正通过智能手环查看房屋状态:纳米级应力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显示,墙体的量子晶格结构吸收了99.7%的地震能量,剩余震动被智能减震系统化解为轻柔的缓冲。

这并非偶然。在星宁集团的量子指挥中心,3d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实时跳动,代表着分布在四川各地的587套\"量子云筑\"。技术总监陈昊盯着大屏幕,兴奋地向团队展示:\"你们看!震中区域的23号公寓,纳米修复材料已经完成墙面微裂纹处理,整个过程仅耗时2.3秒!\"监控画面中,建筑外墙的纳米涂层如同活物般蠕动,将细微裂痕自动填补,随后恢复镜面般的光泽。

在成都的一处社区,居民们聚集在广场上议论纷纷。以往地震后必然出现的恐慌场景并未上演,取而代之的是惊叹与好奇。\"我还以为是风吹窗户响!\"退休教师刘建国推了推眼镜,指着手机上的地震预警信息,\"结果小区连墙皮都没掉一块!\"他身旁的智能公告屏自动弹出科普画面,演示着量子抗震技术的原理:当震动来袭,建筑内部的磁流体阻尼器会瞬间凝固,如同给大楼穿上液态铠甲;而柔性的量子晶格材料,则像海绵般吸收能量。

消息迅速传遍网络,#地震中的量子建筑#的话题瞬间登顶热搜。星动短视频上,各地网友纷纷晒出\"量子云筑\"的抗震表现:有人拍摄到自家的智能家具在地震中自动调整重心,保持平稳;有人展示智能马桶在震动时自动锁定,防止意外;最令人惊叹的是一段无人机航拍视频,震区的\"量子云筑\"公寓群在摇晃中整体起伏,宛如漂浮在水面的诺亚方舟。

在星宁集团总部,沈知意通过量子通讯连线四川团队。\"这次测试再次证明,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推广到全球地震带。\"她的目光扫过实时数据,\"通知研发部,针对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强化版本,下周必须完成测试。\"镜头切换到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调试升级版的纳米修复材料——这种材料新增了自发电功能,能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使用。

地震后的清晨,建筑专家们赶赴震区。在某栋\"量子云筑\"公寓的地下室,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巨大的磁悬浮基座正在缓慢归位,这个直径20米的装置在地震时自动升起,将整栋建筑托起5厘米,彻底隔绝震动。\"这已经超越了传统抗震的概念,\"一位教授在直播中激动地说,\"星宁集团创造了一种'主动避震'的全新范式!\"

随着技术细节的披露,全球市场掀起热潮。日本建筑协会紧急发来合作邀约,希望引进技术用于改造东京的老旧建筑;智利政府提出要在首都圣地亚哥建造首个\"量子抗震新城\";就连处于地震带的美国加州,也放下成见,主动联系星宁集团商讨技术授权。

在四川,受益的民众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一位老奶奶带着亲手缝制的锦旗来到星宁集团办事处,上面绣着\"科技护万家,安稳胜千金\"。而在震区的临时安置点,智能机器人正在分发由\"量子云筑\"无土栽培系统生产的新鲜蔬菜——这些在建筑墙面生长的垂直农场,不仅提供食物,还起到了额外的减震作用。

夜幕再次降临,四川的群山恢复平静。\"量子云筑\"的光伏幕墙亮起温暖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在某栋公寓的露台上,李雯一家正通过全息投影观看地震科普节目。女儿指着屏幕上的量子晶格结构,天真地问:\"妈妈,这个会永远保护我们吗?\"李雯将孩子搂入怀中,望着远处依然完好的建筑群,轻声说:\"会的,宝贝,科技会一直守护着我们。\"

这场4.5级地震,不仅验证了星穹技术的卓越性能,更让世界看到:当科技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人类完全有能力在自然伟力面前,为自己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港湾。而星宁集团,正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定义着\"家\"的概念——它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承载希望与安宁的科技方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