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 > 第524章 时空折叠:双生星球的文明镜像

2030年2月13日,长安首都的量子新闻直播间内,全息摄像机的蓝光将整个演播厅染成科技感十足的冷色调。我身着绣有沈氏家徽的银灰色西装,站在巨型星图前,身后的虚拟屏幕正缓缓展开一颗蔚蓝色星球的3d模型——那是人类首个完全复刻地球生态的殖民星“镜寰星”。

“各位观众,现在为您揭秘人类文明史上最震撼的工程!”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量子共振传遍千家万户,“距离地球仅三个小时超高速电梯航程的镜寰星,即将向全球开放移民!”画面切换至超高速电梯的测试影像,流线型的轿厢在量子隧道中如银色子弹般穿梭,窗外的星光被拉伸成绚丽的光带。

消息瞬间引爆网络。各大社交平台上,#镜寰星购房热潮#的话题阅读量在十分钟内突破50万亿次。我打开智能终端,实时监控着虚拟售楼处的盛况:200层高档小区“长安云阙”的全息沙盘前,挤满了戴着VR眼镜的购房者。一位年轻白领激动地指着模型:“这套200平的空中四合院,既能看到复刻的大唐长安城,又能俯瞰贝加尔湖的全息投影,简直是梦中的家园!”

“沈会长,首批房源认购率已达99.7%。”沈宁的全息投影出现在身旁,她白大褂上别着镜寰星开发项目的专属徽章,“更令人惊喜的是,历史爱好者们对按照唐朝版图规划的区域尤为狂热。您看——”她调出地图,以长安为中心的1459万平方公里区域被标注为“大唐遗韵”,贝加尔湖周边则命名为“北海天域”,“就连日本、韩国的移民,都争相抢购‘东瀛坊’和‘高丽巷’的特色住宅。”

指尖划过操作台,镜寰星的实时画面在眼前展开。纳米机器人组成的施工大军正在建造复刻的大明宫,量子3d打印机逐层堆砌着汉白玉石柱;贝加尔湖畔,全息投影技术将湖水的波光粼粼完美还原,甚至能感受到拂面的微风。突然,通讯器震动,镜寰星项目总工程师的全息影像带着兴奋:“沈总,生态模拟系统通过最终测试!这里的空气、温度、湿度,与唐朝时期的地球相似度高达99.2%!”

然而,表面的繁荣之下暗藏质疑。网络上,反对派的声音逐渐发酵:“这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耗费海量资源复刻过去,意义何在?”面对舆论风波,我决定亲自直播回应。

站在镜寰星的“朱雀大街”上,我身后是鳞次栉比的仿唐建筑,身着襦裙的程序员与穿着现代服饰的居民擦肩而过。“各位,镜寰星不仅是地理的复刻。”我指向街边的量子书院,全息屏上正播放着《资治通鉴》的3d演绎,“我们在这里重建唐朝版图,是为了让文明的基因在星际间延续。看到贝加尔湖的名字,就会想起华夏先民的足迹;走进大明宫的遗址,就能触摸千年前的辉煌。”

直播画面突然切换至一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竖立刻有《唐律疏议》片段的石碑。“这些法律条文,经过量子算法优化,已成为镜寰星的社区公约。”我拿起一块复刻的开元通宝,上面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货币、建筑、文化,我们将历史的碎片重新拼贴,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在未来找到根的方向。”

当晚,镜寰星的夜空绽放起量子烟花,在全息投影的作用下,化作“万国来朝”的壮丽图景。智能终端不断弹出新消息:故宫博物院宣布在镜寰星设立分馆;敦煌研究院将用全息技术还原莫高窟;甚至连失传已久的唐乐,都通过AI算法重新编曲,在“梨园坊”奏响。

在200层的“长安云阙”顶层,一位白发老人抚摸着窗棂上的雕花,老泪纵横:“我爷爷曾说,等贝加尔湖重新属于华夏那一天,他要去湖边看日出。现在,我替他实现了这个梦……”窗外,复刻的贝加尔湖泛起粼粼波光,与远处的“长安城”量子塔交相辉映,仿佛时空在此刻折叠,千年的文明长河,在星际间奔涌不息。而镜寰星,这个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双生星球,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