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文娱:1990 > 第12章 雨、桥、河、伞

文娱:1990 第12章 雨、桥、河、伞

作者:嗷世巅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3 09:5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川林为人十分热情,刚见面聊了没几句,就极力邀约两人一起去吃烧烤。

张延和王忠旗实在推脱不过,最后只能答应下来。

除了他们三个,随行的还有黑豹乐队全体成员,以及那位和窦维仿佛连体婴儿一样的女主持。

路上据郭川林自述,他最早也是黑豹乐队的成员,后来水平不行就主动退位让贤了,转而做些跑腿打杂的工作。

再后来稀里糊涂就有更多乐队找上门,想要让他帮着联系演出什么的。

现在他手底下已经有四支乐队了,不过最有感情的始终还是黑豹。

偏偏黑豹命运多舛,明明是最早成立的,在京城名气也最大的,可年初在津门举办现代音乐会时,其它三支乐队都顺利登台,唯独黑豹因为没有原创歌曲被刷了下来。

借着年初演唱会的东风,登台亮相的乐队全都声名鹊起,而只有乐器上了台的黑豹却成了圈内笑柄。

黑豹的成员自然气不过,这才有了今天的雪耻演唱会。

郭川林说到这里,就忍不住无奈摊手:“其实来之前我就劝过,这俩月他们光顾着赌气了,写出来的东西太情绪化——可这年头愿意抛家舍业搞摇滚的,又有几个人是听劝的?

我只希望等这次回去,他们能真正沉下心来搞出几首好歌,到时候我们再来给津门人民做个总结报告。”

说到这里,他认真看着王忠旗和张延道:“这都是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尤其是刚才的窦维,小伙子今年才21岁,本来已经考上了京城青年音乐团,就是因为喜欢摇滚,才毅然加入了黑豹。

虽然今天他……但我希望咱们杂志社能给年轻人多一点宽容,我相信以他的才华,日后肯定能大放异彩!”

怪不得他会力邀两人一起吃夜宵,路上还主动介绍起了黑豹乐队的事情,原来是担心换衣间里发生的事情会刊登在杂志上。

王忠旗本想说点片汤话糊弄过去,张延却主动解释道:“郭大哥,你可能是误会了,我其实是写长篇小说的,今儿来采风,也是打算以后有机会写一写这方面的故事。”

他既然是想结交人脉,总不能一直藏着掖着。

王忠旗在一旁听了,生怕张延被小觑,忙补充道:“张延老师的作品特别精彩,这次来津门签约,是我们副社长亲自张罗的,六月份我们杂志从双月刊改成单月刊,张老师的作品是第一期的封面主推文章,到时候肯定能火!”

郭川林听完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道:“原来是我小瞧兄弟你了,愣是把大作家当成了记者——其实我也喜欢看小说,到时候一定买来拜读。”

“买什么买。”

明知道对方是在客套,张延还是顺水推舟道:“这一顿饭难道换不来一本杂志?郭大哥你留个地址,到时候我直接样刊给你寄过去——以后要是有什么关于摇滚乐队的问题,我也好跟你请教。”

见张延‘当了真’,郭川林倒也没含糊,直接给张延发了张名片,上面地址电话一应俱全,还写着承办各种文艺演出的广告词儿。

张延也给郭川林发了一张自己的,郭川林接过来扫了一眼,就愣住了。

“批发冥币?!”

“嘿嘿~”

张延嘿笑道:“兄弟以前在印刷厂工作,顺便帮厂里搞搞副业。”

郭川林也忍不住笑了,伸手拍了拍张延的肩膀道:“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其实我们这些人也都是半路出家,不过我相信坚持下去,梦想肯定会有实现的一天!”

互换名片之后,双方的关系明显亲近了一些,于是郭川林便把缀在后面的黑豹乐队喊过来,挨个给张延介绍了一下。

黑豹乐队的成员都是60后的年轻人,年纪最大的李童也才26岁,退伍军人出身的鼓手赵铭义和张延同岁,至于主唱窦维和刚加入乐队的键盘手栾竖,都是69年出生的,比张延还小了两岁。

所以等到了烧烤店,坐在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彼此很快就熟络起来。

唯一例外的就是窦维,本来听了那番‘甜蜜’宣言,张延还以为这是位个性张扬的主儿,结果到了烧烤摊上属他最沉默寡言。

大多时候,窦维都只是和身边的女朋友姜欣交头接耳、卿卿我我,并不理会队友们的闲聊。

见张延对窦维格外关注,郭川林笑道:“这小子就是这样,平时八棍子打不个屁来,可一旦上了头嘴上就没个把门的,什么大话都敢往外秃噜。”

“不是大话。”

这时窦维难得反驳一句,但也只说了四个字就没下文了。

倒是一旁的姜欣,举起啤酒信誓旦旦道:“我相信他,他以后肯定能把崔建给干了!”

这姑娘是71年出生的,今年才刚满18周岁,但已经跟了窦维一年多。

看俩人那起腻的劲儿,键盘手栾竖忍不住有些吃味,酸溜溜道:“MD,成天看这俩货腻腻歪歪的,赶明我也去找个女朋友!”

鼓手赵铭义闻言直撇嘴:“说的跟你没睡过女人似的,上回在三里屯……”

“那不一样!我想要那种除了在床上发浪,还能陪我一起闯的女人!”

“那你去追萧楠……”

“好了!”

郭川林打断两人,对张延道:“兄弟别见怪啊,这帮孙子除了音乐之外,在其它方面都是俗人一个。”

“俗人好啊,这世上俗人越多,我们通俗小说才能卖得越好。”

这一顿夜宵吃到了11点半,本来都准备要散伙了,张延正跟郭川林抢着买单呢,外面忽然就下起了雨。

看着门外的丝丝缕缕,张延刚想来句‘好雨知时节’,忽听后面‘嗷’一嗓子,转过头就见窦维扯着姜欣冲出了饭馆。

旋即雨幕中传来他的歌声:“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这首崔建的《假行僧》,窦维唱起来别有一番滋味,甚至可以说是和崔建各有千秋,和他之前在台上唱‘原创’时简直判若两人。

窦维借着酒劲儿起了个头,乐队其它人也都大呼小叫着冲进了雨中,参差不齐的歌声,很快就从《假行僧》变成了一首英文歌。

“这帮孙子真能给老子找麻烦!”

郭川林骂了一句,把饭钱拍在前台,又冲张延说了句有空常联系,就跟着跑了出去。

而张延只是略一犹豫,也紧跟着追了出去。

“我尼玛……”

王忠旗在后面急的跺脚,最后却只能咬牙陪着。

雨中。

黑豹乐队一首一首的唱着,刚才骂街的郭川林也乐在其中。

张延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但也能感受到一股别样的躁动和畅快,或许这就是摇滚吧。

到最后,窦维领着众人上了金汤桥,他一脚踩在铁栏杆杆上,仰着头像是在酝酿着什么。

就在众人都对他有所期待的时候,窦维忽然一低头‘哇’的吐了出来,吐的自己满鞋都是。

众人见状哄堂大笑,谁知窦维拿袖子擦了擦嘴,转头就盯上了张延:“作家、作家,你别光在后面听现成的,来一首诗,要应景的,要有雨、要有桥、要有河,要有伞——能做到吗?!’

这话明显带了些挑衅的意味。

窦维其实是个敏感多疑的人,对于张延莫名其妙混进乐队里,身边还带了个专门捧臭脚的,本能的感到不爽和排斥。

再说作家又不是地里的大白菜,哪那么容易就碰上个真材实料的?

“窦维!”

郭川林皱起眉头,正想站出来打个圆场,就听张延道:“作家和诗人可不是一回事,不是每个作家都会写诗的。”

郭川林忙附和道:“对啊,你这不是强人所难……”

“不过我恰好会一点。”

谁知张延却来了个大喘气,他说着就走到了窦维身边,学着窦维刚才的样子,一只脚踩在栏杆上仰起了头。

他以前确实写过朦胧诗,水平虽然比较一般,但若是加上梦里的见闻,拿来应急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沉吟片刻后,张延便徐徐朗诵道:“每座桥都是温暖的,因为它们让河不再难过;

雨把钢索拧成琴弦时,倒影正缝补水面的伤口;

沥青是新结的痂,承载着,无数伞花盛开又凋零的轨迹

铆钉、铆钉……”

念到半截,张延有些黔驴技穷,于是对窦维摊手道:“半首行不行?”

就见窦维嘴巴张得老大,费力吐出俩字:

“卧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