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民国的先生 > 第16章 会讲故事的先生(中)

民国的先生 第16章 会讲故事的先生(中)

作者:星星语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3 16:43:56 来源:小说旗

苏俊悠哉悠哉地走到旁边的讲桌前,拿起一根粉笔,在那几块用墨汁染得黑漆漆的木板拼成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个繁体字“苏俊”。

接着,他脸上挂着笑,指着黑板上的两个字,开口说道:“同学们!咱今儿上课前啊!先互相认识认识。我叫‘苏俊’,以后就是你们数理化这三科的老师啦。”

苏俊这边介绍完自己,再瞅瞅下面那些民国古人,一个个面无表情,跟木头桩子似的,就那么冷冰冰地瞧着他,连个最起码的礼貌微笑都不给一个。

这一下,可把苏俊弄懵圈了,看着这群人,他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道该咋办,也不知道该说啥好。

苏俊嘴角微微上扬,扯出一抹淡淡的笑,轻声细语地说:“行吧,同学们,今儿是咱头一回见面,那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里这人啊!说不定你们压根儿就没注意过,也没听说过……可在欧罗巴那边,她的地位那是相当高。好了,咱也不扯闲篇了,老师这就给你们唠唠这位奇女子。”说完,苏俊转过身,又在黑板上写下“王贞仪”三个字,然后不紧不慢地讲起了故事……

那是在大清朝乾隆那会儿,江宁城的小胡同里,住着个特别机灵、眼睛大大的、才情出众的小姑娘,她就是王贞仪。

而她就是在西方,西方人都管她叫中华的“居里夫人”“伽利略”……

这王贞仪啊!可真是个啥都懂的奇女子。苏俊讲到这儿,女学生眼睛似乎一下子亮了,男生呢,则是用那种特别不可思议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苏俊……

苏俊又笑了笑,接着往下讲:王贞仪是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打小就被家里的笔墨纸砚、经史子集围着。她对知识的那份渴望啊,就跟春天刚冒尖的小芽似的,劲头足得很,根本挡都挡不住。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头,她这股子求知的劲儿,就显得特别不合群。

家里的长辈们呢,虽说也觉得读书识字是好事,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挺上心,可一看到王贞仪对天文、算学这些在当时被认为是男人才能学的知识着迷,心里就忍不住犯嘀咕,时不时地就露出担心和困惑的样子。

每天晚上,等天黑下来,月亮高高挂在天上,星星一闪一闪的时候,别人家的姑娘都在闺房里安安静静地做女红、绣绣花,一门心思扑在那些针线活上,做得那叫一个精细。可王贞仪呢,就像只机灵的小猫,轻手轻脚地躲开别人的视线,麻溜地爬上屋顶。

她往那瓦片上一躺,凉凉的夜风一吹,手里紧紧攥着自己做的那些简单的观测仪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广阔无边的星空,心里头对宇宙万物到底是咋运行的,好奇得不行。在她眼里,那些星星就像是宇宙给她的神秘密码,一个劲儿地招呼她去解开里面的奥秘。

有一次,街坊邻居都聚在一块儿,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马上要出现的月食现象。

大伙脸上都是一副害怕、不安的神情,你一言我一语的,净说些什么这是老天爷降罪了,是给世人的严重警告之类的话,全是对月食这事儿的无知和恐惧。

可是苏俊又哪知道,他的三尺讲台下,他的学生同样也是充满了对月食的好奇与无知……只是他们不敢打断先生的讲话罢了……

没有注意到这些的苏俊,还是在那继续讲着……王贞仪站在人群旁边,一声不吭地听着大家议论,可心里早就开始琢磨了。她那聪明的脑袋瓜才不相信什么“天谴”的说法呢,就靠着自己平时积累的天文知识和研究,下定决心要把月食背后的真正原因找出来。

于是,在自家的小院里,她就捣鼓起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

她小心翼翼地把家里的圆桌搬到院子空旷的地方,把这圆桌当成地球;又找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放在合适的地儿,就当作是挂在天上的月亮;然后在不远处点上一支蜡烛,让那一闪一闪的烛光代表太阳。

之后,她就围着这个简易的“天体模型”,不停地摆弄着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眼睛死死地盯着光影的变化,就跟一个专心致志做艺术品的艺术家似的,对自己的“作品”那叫一个上心。

经过好多次的尝试,也经历了数不清的白天黑夜,她总算是成功模拟出了月食发生时候的样子,彻彻底底搞清楚了月食的原理,原来月食是被我们脚下的地球遮住了太阳的光线啊!

那一刻,她高兴得跟撒欢的小鹿似的,在小院里蹦蹦跳跳,眼睛里全是胜利和自豪的光。

她心急火燎地就想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所有人,想用科学的道理把大伙心里头那些愚昧的恐惧都给赶跑。为此她还写下了《月食解》该书中是这样解释月食的“新月之时,月在日、地之间,地影蔽月,则生月食,故月食常在望(农历十五)。虽每月必有朔望,但不一定见月蚀,只有在黄道与白道交点附近,才有蚀象发生。”

见苏俊毫不犹豫的背出王贞仪作品上的文章,学生们心里不由一惊,都为苏俊的博闻强记赞叹不已……

学生们又继续听苏俊讲道: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贞仪也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长得亭亭玉立的,可她对知识的探索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痴迷、越来越深入。

她整天把头埋在古代算学的那些书里,那些字又难懂,公式又复杂,可在她看来,这些都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绊脚石,而是通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每次碰到不好理解的难题,她二话不说,收拾包袱就出发,去拜访各地的学者。这一路上,她可吃了不少苦,风里来雨里去的,饿了就随便吃点,困了就找个地方凑合一宿。而且,还没少遭人白眼、被人嘲笑、受人质疑。

但她就像块硬邦邦的石头,不管狂风怎么吹,暴雨怎么打,她都一步也不往后退。

不管是在陡峭山路边上那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客栈,还是在闹哄哄的集市中那破破烂烂的茶摊,都能看到她刻苦钻研的身影。

她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凭着自己的天赋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解开了一道又一道把数学界折腾了好些年的难题,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题方法。

她还把这些宝贵的知识仔仔细细地整理成册,用她那好看的字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满心盼着这些文字能给以后的学生们照亮求知的路,成为他们在学术这条道上往前走的指路灯。

苏俊微微顿了顿,神色平和却又透着几分笃定,缓缓开口道:“同学们,王贞仪留世的数学着作主要有《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这些着作,在当时的学术领域是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展现了王贞仪非凡的智慧与才华。”

学生们听闻此言,不禁对这位清代的杰出少女心生叹服,同时也为王贞仪在数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所震撼。他们望向苏俊的目光中,满是钦佩与惊讶,对苏俊那超强的记忆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时间,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而安静,学生们都竖起了耳朵,满心期待地等着苏俊继续讲述关于王贞仪的故事……

苏俊又缓慢的讲道:虽说王贞仪的生活压力就像座大山,一直压在她身上,世俗的偏见也像甩不掉的影子,跟在她后头,时不时就像刺儿一样扎她的心,可王贞仪压根儿就没动摇过,一直坚定地走在自己选的学术这条路上。

她拿着蘸满心血的笔,写着自己对科学有多执着、多热爱。不光写,还敢干,用行动跟所有人说,咱女的脑子一点不比男的差,在科学这大片的天地里,也能发光出彩儿,亮瞎大伙的眼。

她这一辈子,虽说只有短暂的29个春秋,可就跟那超漂亮的烟花似的,特别绚烂。她就像一颗贼亮的流星,“嗖”地一下,从古代科学界那有点冷清的天上划过,留下的那道亮光啊,谁也没法给抹掉。

这便是我们中华历史的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王贞仪的事儿啦!苏俊讲到这儿。再瞅瞅学生们!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学生们都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他,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突然,教室里“噼里啪啦”响起了一阵像打雷似的掌声……小五“嗷”地一嗓子喊起来:“先生,太棒了!这下我可知道了,我们女人一点也不比男人差,我们女人也一定能当科学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