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 第119章 安排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第119章 安排

作者:词中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3 16:52:24 来源:小说旗

“朕身体不适,都散了吧!”

崇祯虚弱地摆了摆手,转身走进了东华门之中。

“恭送陛下!”

所有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一众罪臣原以为必死无疑,结果好歹捡回了一条命。

虽然即将要成为劳改犯,但总比一家子死了好。

监生们也是如此,想不到皇帝如此宽宏大量,不但饶了他们的命,甚至不需要他们做劳改犯。

至于那些没有被下狱的大臣们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有些也犯了错误,只不过罪名不是很大。

如今皇帝离开,看来这件事是翻篇了。

袁可立快步上前,担忧的道:“陛下,您的身体没事吧?”

崇祯摇了摇头:“问题不大,休息几天即可,只不过十年阳寿……”

他长叹一声,又是话锋一转:“袁老,如今铲除了一批蛀虫,朝堂上空出了不少位置。”

“你德高望重又嫉恶如仇,朕打算命你为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主管官员们的升迁,不知你意下如何?”

如今崇祯二年,吏部尚书是王永光。

不过王永光此人中规中矩,小问题有,大奸大恶倒是算不上。

这次有些小把柄在崇祯手中,但崇祯也没有拿出去,更没有下狱。

因此如今的吏部尚书还是王永光。

但崇祯可是知晓后世历史的,自然想要换更有能力的人上来。

同时如今的王永光也已经68岁了,最关键的是朝堂上有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对方也难辞其咎。

袁可立作揖:“臣惶恐,臣识人不明有眼无珠,怕是做不好。”

崇祯凑到了他的耳边,低语道:“袁老不必担心,朕稍后会让人给你一份名单,都是朕前段时间通过洞察之心挑选出来的,小问题或许有,但都算不上大奸大恶之辈。”

之所以让袁可立当吏部尚书,将名单还有官员升迁的重任交给对方。

最关键的就是袁可立威望足够高。

四朝元老,又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能文又能武!

有人想要托关系走后门,也不敢跟他摆谱。

袁可立眼睛一亮,竟然是皇帝之前通过洞察之心挑选出来的?

“老臣遵旨!”

崇祯看向了一旁的王永光:“王大人,朝中官员如此**,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臣……死罪!”

王永光脸色一白,跪了下来。

“行了,错不全在你,起来吧!”

“谢陛下!”

王永光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却听崇祯接着道:“错不全在你,但你依旧有责任,以后你就做吏部侍郎,与袁老一起管理吏部吧!”

“是,老臣必定将功赎过!”

王永光总算松了一口气。

自家事知自家事,自己大问题没有,但不代表什么问题都没有。

大肆敛财不存在,但下面的人送点古玩字画、碳敬、冰敬还是存在的。

他不相信拥有洞察之心的皇帝一无所知。

最关键的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有几人都出事了。

一旦皇帝揪着不放,自己不死也得被罢黜。

…………

随意安排了一些事,崇祯便踉踉跄跄地回到了乾清宫之中。

一回来,他便是迫不及待地脱掉身上满是猪血的龙袍。

“赶紧给朕更衣!”

“老许,这衣服穿着太恶心了!”

崇祯一边在两名宫女的服侍下更衣,一边跟许青抱怨。

许青刚想说话,一阵仓促的脚步声便是响了起来。

“皇后驾到!”

周皇后一脸焦急地跑了进来,看着地上满是鲜血的龙袍,她吓得花容失色,差点便是昏迷了过去。

“陛下,您怎么了?臣妾刚刚听说你昨晚吐了很多血,又折损了十年阳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昨晚她在坤宁宫早早就入睡了,一觉醒来竟是听到了如此惊天噩耗。

看着周皇后到来,崇祯也不觉得意外。

自己又没有特地封锁消息,对方今早知道很正常。

“朕无碍,晚上有空再跟你慢慢解释!”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跳了两下。

看崇祯不似有事的样子,周皇后也是放心了不少。

“陛下您真的没事?可是这血……”

“这血说来话长,不过有一件事朕得提醒你……”

崇祯看向周皇后:“你应该知道最近不少官员被朕给拿下了吧?”

“臣妾知道!”

这几天朝野动荡,她就算身处后宫也略有所闻。

甚至刚刚还听说皇帝拿出了确凿的证据,被捕下狱的大臣一个都逃不掉。

崇祯严肃的道:“国丈本来也应该被拿下的。”

“什么?父亲他?”

周皇后心中一惊,手脚都是冰寒了起来。

崇祯早有了准备,他打开了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

“皇后你自己看看吧!”

“这……这是父亲他……他竟然……”

看着视频之中,国丈周奎利用职权徇私枉法,收受贿赂。

吃空饷、卖官等等罪状。

甚至向贫民放贷,收取天价利息。

崇祯一个冷哼:“朕让他当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他就是这样报答朕的?”

对于周奎,崇祯恨不得将对方抽筋扒皮。

现在做的事还不是最让他生气的。

真正让他杀心四起的还在后面。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已经逼近京师。

大明大厦将倾,但国库空虚。

崇祯向勋戚百官摊派饷银,还特旨升周奎为侯爵。

派司礼太监到他们家宣旨,顺便索饷。

周奎反复强调自己没钱,宣旨太监一番分析利弊,周奎才勉强捐了一万两。

崇祯觉得少,让他捐两万。

周奎舍不得,就向周皇后求救。

周皇后东拼西凑拿出了五千两,让周奎再凑五千两,然后交给皇帝。

结果令人惊掉下巴的操作来了。

周奎贪得无厌,将周皇后给的五千两还扣下两千两,只上交了三千两。

而你以为是周奎没钱吗?

九天之后,李自成攻破京城,为求活命。

周奎单单是白银就拿出了五十二万两,这还没算其他的珍宝。

但最让崇祯愤怒的还不是这些。

清军入关后,皇太子朱慈烺有天夜里投靠周奎。

结果周奎第二天就将朱慈烺卖了,将消息告诉清军邀功。

当然,即便当时清军说这个朱慈烺是假的。

但也无法否认周奎的恶行。

并且最大的可能就是清军为了名声,才这样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