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 第121章 舆论发酵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第121章 舆论发酵

作者:词中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3 16:52:24 来源:小说旗

让十名锦衣卫离开,崇祯并没有让李若琏也走。

反而看向了王承恩:“昨晚上直播的手机,跟录像的手机呢?”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了两台手机。

“陛下,这台是昨晚直播的,这台是昨晚录视频的。”

崇祯为了这次的行动早已筹备多时。

昨晚不单单有人直播,更是有人将昨晚到今早发生的一切都拍了下来。

包括监生们纵火打砸,包括他们大逆不道的话。

还有天赐证据、天谴吐血。

一直到今天早上自己说的话,尽数都拍了进去。

“李指挥使稍等一会,大伴赐座!”

说完,崇祯便是打开了笔记本,把手机的数据线插上了。

看着里面的视频,崇祯很是满意。

“大伴,昨晚上拍视频的小太监要好好赏赐一番!”

“是皇爷,那小子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呐!”

大半个小时之后。

“如今秀才及以上书生免赋税的特权被废,必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甚至不少读书人会骂朝廷,骂朕。”

崇祯将一个U盘拔了出来交到了李若琏手上:“但他们不知道,朕这里还有昨晚发生的事。”

“一旦这份视频公布出去,朕跟读书人的矛盾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甚至来不及骂朕。”

“百姓跟读书人的矛盾会被挑起,同时那些无辜躺枪的读书人也会恨监生们,也会恨那些罪臣。”

李若琏听着崇祯的话,只感到脊背发凉。

皇帝轻轻松松就转移了矛盾,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受害者。

如果没有这份视频,那么士人阶层怎么说都行,毕竟他们人多,又掌握话语权。

完全可以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但视频公布就不同了,那时皇帝就是一个受害者。

明明知道了一切,也只是将祸国殃民的罪臣们抓起来,甚至都没有用刑。

即便被天下人怀疑也依旧独自忍受,没有迁怒任何人。

直到罪臣们煽动监生闹事,又是纵火又是打砸。

更是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逼得皇帝退无可退,这才牺牲洞察之心跟十年阳寿揭穿了一切。

就这样,皇帝依旧没有大开杀戒。

充分说明了皇帝的仁慈,心胸宽广。

再看看那些监生跟罪臣们做的狗屁倒灶的事,两相对比简直天差地别。

免赋税这条特权被废,还能怪皇帝吗?

那是他们咎由自取。

崇祯接着道:“朕稍后就会派几个技术员给你。”

李若琏抱拳:“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快公布出去。”

“不!”

“别急,让子弹飞,让舆论继续发酵,那些读书人现在跳得越欢,到时候被打脸就越惨,百姓们就越能认识到他们丑恶的嘴脸。”

接下来,崇祯又叮嘱了李若琏一些重要的事,这才让对方离开。

“老许,那些晋商你还不打算下手吗?”

崇祯看向了许青,他知道晋商跟许青有些仇怨。

他原以为许青会迫不及待报仇,却想不到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动手。

许青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行,他们还有用处。”

“你是说己巳之变?”

许青点头:“没错,并且如今晋商们必定人心惶惶,生怕我找他们麻烦,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想要寻找出路。”

崇祯若有所思。

许青已经得势,晋商们在朝中的大臣尽数被下狱了。

如今晋商几乎已经走上了绝路。

想要活命,只能离开大明,或者期待大明改朝换代。

历史记载之中。

晋商与建奴关系密切,时常贩卖大明禁售的物资给建奴。

己巳之变时,建奴兵围遵化城。

夜里竟然有内应在城内纵火,这也是导致遵化城被快速攻破的原因。

有推测,就是晋商放的火。

历史之中,今年十月建奴就会绕道蒙古,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

如今晋商们已经无路可逃,那么联合建奴已经是唯一的退路。

所以,只需要监视晋商的一举一动,或许就能知道建奴的动向。

甚至利用晋商给建奴下套。

“好,反正只剩下个把月时间,那就让他们再活几天。”

许青却是阴险一笑:“不过利息咱们可以先收一点啊!”

…………

就在两人商量之际,消息迅速流传了出去。

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道道消息让京城所有人都是久久无法回神。

“一众国子监的学生居然又是打砸又是纵火?还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陛下牺牲十年阳寿与洞察之心,恳求上苍赏赐证据?”

“众多罪臣的罪名被彻底坐实了?”

“朝廷收回了读书人的特权,从此之后哪怕是举人、进士,只要名下有田地都得缴纳赋税?”

这几个消息,虽然语焉不详,但也是透露出了很多消息。

有人喜大普奔,有人气急败坏。

也有人根本不信,嗤之以鼻。

“太好了,若是那些文人老爷也得缴纳赋税,那我们穷苦百姓就能轻松不少。”

“就是啊,那些大老爷们仗着特权,不但自己家里田地免赋税,还替别人免税,一旦朝廷缺钱又加派赋税,最终还是我们穷苦百姓承担了一切。”

能说出这样的话,必定是穷苦的底层百姓。

对于这个消息无比欣喜。

“当真可笑,陛下跟朝廷糊涂了吗?”

“免赋税乃是祖制,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是为了让我辈读书人专心钻研学问,报效国家。”

“祖宗之法不可变,陛下此举置太祖皇帝于何地?”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皇帝如此算得上孝顺吗?”

相比起农户,一众读书人却是气急败坏。

他们为何读书?

当真是为了报效国家吗?

不,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升官发财。

而这个消息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迎头一击,也代表他们以后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没了。

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

一下子,这个阶层怒上心头。

他们疯狂引导舆论,企图给朝廷施压。

他们说士人免税乃是国策,更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

当今皇帝此举实乃不孝。

各种大义凛然的理由在他们嘴里冒出。

有捏造事实的,有无中生有的。

不少无知的百姓果然被他们给带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