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穿越天龙,我拿到了虚竹的剧本 > 第103章 当一把文抄公

“唉,说来惭愧,我家教严,这次是偷跑出来的,还没敢回去。”听到李逍的话,付在星也是难得的面露难色。

“所以我俩都是兜比脸干净的人?”李逍倒是很淡定,还对着付在星开起了玩笑。

“兜比脸干净?”付在星听罢也是一笑,随后说道:“闽生你果然是妙人。”

“不过这妙人还是有其他的进去的方式。”

这下子李逍倒是来了兴致:“什么方法?还让白嫖啊?”

“唉,别说的这么难听嘛!”付在星却是神秘一笑,然后低声说道:“奉旨填词柳三变你知道吧?我们可以学他啊。”

“柳三变?”文学功底一般的李逍一时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柳耆卿,就是写《望海潮》那个”见李逍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付在星也是再度开口提醒李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啊~”这下子李逍总算是反应过来了,柳永的大名脱口而出,引得周围也是来听曲的学子都是驻足观望。

“慎言!怎么能直呼其名呢,你这家伙。”付在星一听李逍的话当即是小声阻止道。

李逍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很难意识到在古代一个书生对着另一个书生直呼其名实际上是相当的不礼貌的,尤其是对方还是前辈又地位尊崇的时候。李逍这么没礼貌那些文人墨客多少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不过现在的李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付在星提起了柳永,李逍当然是是明白是要凭着诗词文章混进去。可是李逍的文学功底实在是一般,别说作词了,他都搞不清楚大部分诗词的作者和年代,要是脱口而出是唐诗或者北宋某个词人着作那可就是真的丑大发了。

付在星见李逍在这里踌躇,天真的以为对方是在酝酿着什么绝妙诗词,在一旁满眼期待的到处乱晃在马路上很是扎眼。

这边有几个自恃才高的学子也是满脸嘲讽的盯着两人,一个明显的武林世家出身,一个更是一副僧人的打扮,两个宵小想要靠才华得到花魁的青睐去歌楼,简直是个笑话,更何况这两个家伙还在这里对着柳屯田直呼其名,更见其狂妄。

李逍苦恼了一阵最终还是放弃了,要是李逍完全不想试试那也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自己实在是不敢赌,于是对着付在星半开玩笑的开口道:“付公子啊,你指望我语出惊人,还不如靠着你自己的一柄长剑去试试运气,毕竟这公孙大娘舞剑也是一段佳话,不如你也试试?”

付在星顿时有些丧气,李逍当即像是找回了场子又进一步的开玩笑道:“要不你拿这首去试试?”

“有了吗?有了吗?”

“你且听好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果然是好词啊,闽生可真有你的。”付在星不疑有他,只听到这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确实精妙自然是欢喜的不行。李逍也不是故意选的这一首,只不过恰好听见了远处有歌女正在吟唱,拿来戏弄一下付在星罢了。

“好个文抄公,欧阳公的词是一字不改,当真是不要脸。”旁边一直盯着李逍他们的几人之中有一人立马开口嘲讽起来。“没实力就少在这里丢人现眼。”

说着几个同样书生模样的人也是开口嘲弄起李逍两人。

付在星听见这话,先是有种被李逍戏弄的不快,但是很快就被这帮人的言语激到了,立马就是反唇相讥:“都是进不去的人,有脸嘲讽我们?你们倒是好有文采啊。”

领头那人刚刚也是想学柳永却被歌楼婉拒了,这话也是戳到了他的痛处,一时之间言语更加的刻薄,眼见着和付在星都快打在一起了,李逍也是有点无奈了。

原本李逍只不过是想戏弄一下付在星,好“报复”一下,刚刚付在星一直嘲弄自己,却被这几个读书人整的也很是火大,现在也是对着付在星说道:“我劝付公子还是不要动手的好,免得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说我们欺负了他们。”

闻言付在星也是一笑,那几个文人自然是意识到自己远不是李逍和付在星的对手,有些庆幸自己刚刚没有上头的同时,还不忘嘲讽李逍两人是胸无点墨,只会舞刀弄剑。李逍确实不生气,只是自顾自的开口道:

“欧阳公的《生渣子·元夕》固然是前无古人,但也并非后无来者,纵观古今历代咏元夕者当属这首《青玉案》为最。”

这下子不仅是这个几个学子,周围很多人都是围了上来,这欧阳修毕竟是上一代的文坛领袖,就算是今日的苏学士在这里恐怕也不敢说出自己的词超过了欧阳公的疯话,大家自然是奔着让李逍出丑来的。尤其是那几个学子,眼睛都快笑细了,众人也是受到影响,个个都是一副看戏的模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总计8句,67个字,别说是前无古人了,在李逍那个时代就算是之后的近一千年,也无人能超越。但是可惜啊,李逍为了自己的好胜之心,硬生生将一首寓意丰富的词变成了写情的词,终是落了俗气。

更重要的是从这首词“诞生”的那一日起,就不停的有人问李逍那词中的“她”究竟是谁?李逍是被问的不厌其烦,也无法回答,从此开始发誓再也不敢当文抄公了。

当然这一首青玉案不仅仅是让李逍赢了这群书生,拿到了进入歌楼的机会,同时也是惊到正在宴会诸位乡绅的苏学士。

苏轼可是一个实打实的豁达之人,在宴席之中对于这首词极为欣赏,命乐工当场演奏,并差人打听作者,想要见上一面,毕竟自己已经收到了回京任职的诏书不日即将启程。

很可惜此后李逍很快就会卷入更大的江湖洪流,而苏轼也会深度参与朝内的党争并最终被流放,两人至死也没能见上一面,今夜的杭州城几乎是两人离得最近的一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