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左传游记 > 第36章 桓公之年尽,桓公十八年

左传游记 第36章 桓公之年尽,桓公十八年

作者:酸辣茄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01:54:02 来源:小说旗

身为一国之君,要想留下旷古烁今的美名,要的…就是要有一股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还有就是能够足够隐忍,有树立国家与民族繁荣富强的决心,以及为此持之以恒的勇气与毅力。

然而,纵观这古今中外,有多少代帝王将相胸怀大志,并为了自己与国家和民族?盛,以及一统下,为了江山社稷永固的理想与远大的志向而奋波。

只是,试问最终能实现并达到相应目标,筑成伟大之功业的,又有几人?

同时,就算是能够实现一统天下,可谁又能保证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够长久存在呢。

至此,古人有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衰。”

外部的危机,往往不见得会比内部危机难处理。

相反,如果说内部出现问题与危机,不及时处理,等到积重难返的时候,将会深陷万劫不复之深渊。

所以说,历朝历代有为的中兴之主,表面上是在为各式各样外患所忧虑。

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则是为内部危机所担忧。

只不过,要不然就是前代几位开国国君一生征战沙场,处理民族关系等外部事物,没有时间去处理内部琐事。

直到矛盾一点一点积累,最终问题扩大后,才引起这帝王将相的注意。

要不然啊,就是王侯将相虽胸怀大志,但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与选择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最后一错再错,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条道儿走到黑。

要不然啊,就是这宦官权臣蛊惑人心,为这怀有大志的帝王与一心为民为江山社禝做贡献的贤臣与忠良之士的进谏之路设下重重“阻碍”。

并且在这之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危机与困难正等待着他们。

所以说,想要实现一番大志向,取得一系列大成就,并后世广泛的赞誉,不论是在历朝历代,那都是相当困难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要想成为一名贤德的君王,不仅要处理好像国事外交这样的“外政”,内政一样要修明。

而且,在人生与其他万事万物之间,除了机遇之外。

最大的凶险,不是已知或者可以通预测预料见的即将到来的灾难与麻烦。而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溜到你身边,并潜移默化的给你带来巨大不良影响的大“问题”。

说到这鲁桓公,王嘉经过这些日子在《左传》的游历与探索之旅,并且翻阅了许多相关的着作典籍,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还有老师左丘明进行有关话题的深入交流与答疑解感。

很快,他便对鲁桓公的为政以及性格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呜…”

“话说,这鲁桓公的话,他应该是一为舍得为后世长久之基业作铺垫的一国之君。”

“若是没有他在位时期的广交诸侯国盟手,进一步归清内部与外部的危机。”

“也许,伴随着‘后起之秀’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本国‘吃老本’所带来的国力不足,从而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别提在之后庄公时期的长勺之战‘以少胜多’击退齐**队传为美谈了。”

“估计啊,很可能连原先瞧不上的中小诸侯国,都难有一战之力了。”

(连忙)“当然啦,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像曹刿这样的对的人,积极主动把握住关键的时机,杨其长、克其短,也是出奇制胜的关键一招。”

说到这儿,只见王嘉停顿了一下,然后后便继续说道。

“只不过,人啊,总是有功过与是非的。”

“就像太极有阴阳两个部分组成,任务事物与矛盾,都是在对立与统一这个微妙的‘平衡’之中进而向前发展的。”

“这鲁桓公,虽说为像鲁庄公这样的后世之君积极努力的创造相对良好的环境。”

“但是,由于他‘弑父夺位’,还有在位时期常常与其他大小诸侯国结盟与周边关系不友好的诸侯国进行长久的战争。”

“所以,这除了是他为政的一大‘污点’外,长期的对外战争,也让鲁国在原有‘世仇’宋国’的基础上,暗中其实也树立了不少的敌人。”

“与此同时,再加上内部的结盟伙伴间因为某事关系不合,从而翻脸大打出手。”

“其实,在他之后…也为后世鲁国之君为政,以及鲁国的‘掘起’设下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这样近乎‘死循环’的状态,在后来也必定是要跟据时局,适当调整战略政策的。”

“呃…也不知道我总结的是否相对全面。”

“不过…如果有什么我不理解的地方,我除了翻阅相应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外,也可以像先前一样去寻求我的那几位师哥师姐,以及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的帮助啊。”

“毕竟,嘿嘿…他们可是多次解救我于‘水火’,并与我共同进步的人啊。”

在自己对鲁桓公有一个大致评价后,王嘉这小子心中不禁好奇起来:“不知道我的那些师兄师姐们会如何评价这位国君?”于是,便和往常一样,在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在书库工作时,假装漫不经心地随口问道:“你们觉得鲁桓公这个人怎么样啊?”

一听师弟王嘉如此问来,他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纷纷露出了沉思之色。其中一个师兄突然想到什么似地说道:“哦!我想起来了,我们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身为史官,曾经为这位国君写过传记,我们还有幸读过呢。”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另一个师姐接着说道:“是啊,如果要客观评价为国君的为政得失与形象的话,咱们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的评价,或许更专业一些吧。毕竟,老师作为史官,有着更为严谨的态度和全面的视角。”

在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交流的途中,王嘉还不忘随手拿出笔记本与自制的小竹简册子,开始记录起相关内容来。他认真地听着师兄师姐们的讨论,并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整个氛围热烈而又充满了求知欲。

在这之中,王嘉还一度回想起先前在大学历史系就读的时候,那时的他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每当他在研究一些项目或阅读相关书籍时遇到难题,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亲自去找他的同系师兄妹们寻求帮助。而那些善良、热情且乐于助人的师兄妹们总会不厌其烦地为他答疑解惑。

那段时间里,他们一起讨论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见解和观点;他们一同探讨古代文明的兴衰,试图解开历史谜团。在这个过程中,王嘉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那些美好的回忆,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些与师兄妹们共同度过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每一次的交流都是那么愉快,充满着欢声笑语。他们的耐心和热情让王嘉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让他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

如今,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那些珍贵的记忆却始终深深地印在王嘉的心中。他时常怀念起那段时光,怀念起那些曾经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师兄妹们。这些回忆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份财富,激励着他不断前行,继续追求知识和真理。

之后,只见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告诉他等一会儿休息的时候,去请教一下咱们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吧,或许他老人家的理解更加透彻,分析得更加全面,你之前遇到问题,不也老是向他请教吗?

一听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如此说来,王嘉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决定听从他们的建议。毕竟,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是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他的见解和指导一定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春秋》。于是,王嘉趁工作中途休息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的工作与体息的地方请教了。

此刻,恰逢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在查找相应书籍,总结完一年的重大事件,并完成相应的传记记载后,短暂休息了一会儿。当他看到王嘉前来请教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知道,王嘉是一个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学生,对《春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他相信,通过这次交流,王嘉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见到王嘉来了之后,他非常高兴地迎上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两人交谈间,王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希望得到解答。听到王嘉的问题后,左丘明先生忍不住大笑了几声,他轻轻地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然后告诉王嘉,评价一个人物需要保持相对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不仅要看到这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到他可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只看他的功绩,同时也应该关注他犯下的过错。只有这样,才能对人物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接着,左丘明先生带着王嘉再次来到他藏书的地方,开始在书架上寻找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书籍。他们一起翻阅这些书籍,仔细研究其中记载的内容,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在此过程中,他们时不时发出笑声,愉快地交谈着。除了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之外,他们还谈到了君王如何治理国家以赢得天下民心的问题。通过这次交流,王嘉受益匪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此之中,王嘉还一度吟诵起几首诗了。这些诗作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左丘明听得入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兴趣。

“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吗?”左丘明好奇地问道,目光中闪烁着兴奋。

王嘉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这是我家乡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被称为诗词。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左丘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表达方式。这种新颖的文学形式让他感到无比新奇,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见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如此问来,王嘉便热心地向他介绍起诗词这一后世之人所创文体来。在此之中,他还向他大致讲解了中国几千年文体的演变史。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的新诗和散文,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左丘明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他去探索,而王嘉带来的这些新知识将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见学生王嘉如此说来,左丘明丘明先生一开始的感觉便是十分震惊,这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多他从未了解过的知识文化。

随后,他轻笑一声,随后便说道。

“哈哈哈哈哈…”

“现在的年轻之人,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看来…我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博览群书,丰富阅历才行,可不能因为老师就停止学习的脚步。”

“指不定呀,哪天就被学生给‘超越’了。”

“仲尼兄尚且都能做到与他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不断纠正错误,共同进步。”

“看来…为师我也得要努力了,呵呵呵…”

后来,王嘉带着他满满记录着的笔记,很是开心。

在此之余,他也将关键的知识点与信息,记录在他原先准备的小竹简与小册子中,方便他日后回到现代之后,与现代相应的着作典籍进行比对。

再到了后来,一切便恢复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像往常一般,着手去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鲁桓公第十八年的竹简草稿。

之后,他又通过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鲁桓公第十八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关于所负责区域的竹简与书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先放到了一边,之后再做。

不多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交织。

他的思绪,很快便来到了鲁桓公第十八年的世界。

呵呵…在鲁桓公执政第十八年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许多有趣的事情的。

鲁桓公第十八年的春天,周历正月时分,鲁桓公与齐襄公在名为泺地这个地方相会。

然后,鲁桓公与夫人姜氏,便到齐国去了。

紧接着,夏天四月丙子的时候,鲁桓公在齐国去世了。

之后,丁酉时分,鲁桓公的灵柩,便从这齐国运回鲁国。

再然后,时间来到了秋天七月之时。

最后,在冬天十二月己丑的时候,正式安葬鲁国的国君鲁桓公。

说来也巧,就在鲁桓公执政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最后一个年头之时。

此时的王嘉,便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伴随着时间的与空间的变化与位移,他也是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鲁国的大殿与宫阙之中。

(震惊的)“咦?!这里…怎么有一股莫名其妙熟悉的感觉?”

“总感觉…这里先前好像来过。”

“说到这儿,让我好生想想,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想到这里,只见王嘉陷入了沉思。

但很快,先前鲁隐公元年发生的各大事件,便依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连忙)“等等…”

“这里…难道不是鲁国的宫殿吗?”

“我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在鲁隐公执政的时候。”

“没想到啊,时过境迁…”

“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居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只不过…对我而言,时空位移,时间也只不过是转瞬即逝。”

想到这儿,眼见此情此景,只见王嘉愈发的感慨了起来。

哒哒哒…

咚咚咚咚…

然而,就在这时…

只见,在王嘉的周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脚步声。

这下子,是彻底的引起了王嘉的注意力。

“嗯?!有动静?”

“走吧…瞧瞧去。”

不多时,只见王嘉像往常一般轻车熟路,一边躲避过往兵士的搜查,一边蹑手蹑脚的朝声音传来的方向靠近。

之后,当到来到脚步声传来的地点,在暗中定睛一看。

才发现…好家伙,他现在是来到了这鲁国宫殿里的行宫与正殿交界处。

而鲁桓公呢,则是心事重重的来回踱步。

(暗想)“这…”

“寡人想去出行至齐国,与吕君在泺地相会。”

“可就是不知道,夫人愿不愿意一同前去呢?”

“唉…”

“不管了,总之…就这么决定吧!”

一见鲁桓公如此“忧心忡忡”且一度“犹豫不决”的样子,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此刻便再度想到了些什么。

“这桓公现在看来,像是有什么心事在困扰着他一样。”

“我依稀记得,在《左氏春秋》一书中,对此的解释是桓公打算出行,于是和姜氏一起准备到齐国去。”

“接下来,如果不出所料的话,肯定会有一个名叫申繻的大臣站出来劝说。”

果不其然,就当这鲁桓公将他打算同其妻姜氏一同前往齐国的决定公之于众。

很快,一位名叫申繻的大臣,他便站出来反对了。

对于这件事情,他是如此表态的。

“君上,卑臣听说女子有自己的丈夫,男子有自己的妻子,不能够相互间不尊重,这就叫做有礼。”

“您难道忘了,先前与前代齐国君王的约定了吗?”

“违反了这一点,一定会坏事的!”

虽说,这大臣申繻的言语十分激动,想要让鲁桓公“回心转意”。

但是,一向不好内政的鲁桓公,又哪里能够耐下性子,接受他的建议呢?

于是乎,只见他朝申繻摆了摆手,然后便冷冷地说道。

“罢了…罢了…”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吧。”

“寡人在今早时分,早已派人前去齐国回应吕君之邀请,与吕君在泺地相会。”

“君子一言九鼎,寡人总不能食言吧?”

“好啦,这件事情,就不劳烦爱卿你多虑了。”

见鲁桓公如此说来,一向直性子敢于直谏的大臣申繻,也不得不放弃他接下来的进谏之路。

此刻,只见他朝鲁桓公的背影看了看,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然后便转身离开。

见此情形,只见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不由自主的感慨道。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都是忠言逆耳啊,谁都喜欢听好话。”

“只不过…有的时候,好话并不一定代表就对你有好处。”

“相反,它很有可能会使将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而最终导致可怕的后果。”

“然而,有的时候,虽然有些话比较难听。”

“但是,真正对你这么讲的人,其实才是最关心你,且最了解你真实情况的人。”

“如果说…在关键的时刻悬崖勒马,亡羊补牢,也许…事情还来得及‘挽救’,不会酿成什么太大的后果。”

“不管是在高堂之上还是官场之中,最懂世间明理,深谙其中道理的人,往往不如会阿谀奉承且圆滑多变的人活得通透与畅快。”

“在这之中,无疑是受到环境因素和其他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他们的‘求真’之路产生各种大大小小的阻碍。”

“有的时候,光靠建议与提醒,其实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

“在关键的时刻,还是得靠自己明辨是非,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与败,也许…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一息之瞬。”

“除此之外,就要靠本人自己的造化,还有应对各种环境与情况的能力了。”

在这之后不久,等到了约定的时间,鲁桓公便与齐襄公在泺地相会,然后带着文姜去齐国。

可是,齐襄公却在暗中与文姜私通,鲁桓公责备文姜,文姜把这事原封不动的告诉了齐襄公。

于是乎,此刻…在齐襄公的心里,便心生了邪恶的念头。

“呵…”

“好你个允君,竟敢打骂寡人之妹,寡人未来的老婆。”

“寡人先前,就一直对这件事情怀恨在心。”

“现在可好,总算让我逮到机会可以好好复仇了。”

“妹妹莫怕,等寡人在酒宴上精心设局,暗中处理掉这桓公,就不会有人在责骂你了。”

“而且,咱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公公正正的在一起了,哈哈哈哈…”

说到这儿,只见文姜害羞的点了点头,然后便依偎在这齐襄公的怀里。

然而,在看到这一幕的王嘉,心里却想起了不好的念头。

“完了,大事不好啦。”

“这下子…桓公恐怕是‘在劫难逃’啊!”

果真如王嘉所想,在夏天四月丙子的时候,齐襄公宴请桓公,并让他喝了许多美景。

宴后,他便让公子彭生扶持鲁桓公登车,鲁桓公最后死在了车上。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嘉那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这…怎么会…”

“我最亲爱的挚友之一啊,你怎么能够死的如此不明不白?”

“难道说,先前那吕君齐襄公设宴款待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场有去无回、九死一生的‘鸿门宴’吗?”

“想必…在这其中,一定是齐襄公等人在‘暗箱操作’。”

“至于挚友桓公之死,想必要不然就是饮入了过多的毒酒最后毒发身亡,要不然就是被灌醉之后秘密派人将其杀害。”

“可恶啊,齐襄公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竟然如此不择手段。”

“此人…果真如史书中记载一般,行为极其恶劣,难怪最后会落得如此惨痛的下场。”

“这么严重的‘外交事故’,我想…鲁国人一定会为他鸣不平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违背天理常规的事情,做恶多端不行善积德的人,最后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报应的。”

“阿弥陀佛,挚友啊…安息吧…”

说到这儿,只见王嘉一度“老泪纵横”,且“泪洒当场”。

在这之后不久,他便决定结识尚未继位,还身处公子之位的鲁桓公,并与他提前结为好朋友,与便接下来顺利的进行日后的游历之旅。

当鲁国人得知这件事后,他们便警告齐国说。

“我国国君敬畏君王的威严,不敢安居,所以到贵国来重修旧好。”

“只不过…礼仪虽然完成了,他却没能回国,又没有人承担罪责,在诸侯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所以…我们请求杀死彭生以清除这种影响。”

迫于鲁国的舆论压力和当然局势,没有办法,齐国人权衡在三后,便杀死了彭生。

王嘉见到这一幕,心里也是稍稍安慰了一些。

“呼…桓公啊,好在最后涉及你命案最深的彭生,与你一同到九泉之下。”

“这下子,真可谓‘苍天有眼’啊。”

紧接着,来到秋季时分,只见这齐襄公率领军队驻扎在首丘,子亹前去会见,高渠弥为辅相。

到了七月戊戌时分,齐国人杀死了子亹并且还车裂了高渠弥。

其残忍之道,一度令人发指。

之后…又过了一些时日,只见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子回国,并被拥立为国君。

这次会见,祭仲明白这齐国人不怀好意,所以假借生病的理由没有前去。

对于这件事情,有人说:“祭仲有先见之明,所以能够幸免于难。”

祭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回答道。

“嗯…的确是这样的。”

至于王嘉呢,他对于这件事情是这样评价的。

“齐国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一切手段。”

“如此卑劣可耻的行径,想必也一定不会长久下去。”

“在这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脱离违背本心,且心怀邪恶,那么纵使自己‘伪装’的再好,也会终有一天会有露馅,且会承担应有的‘惩罚’的时候。”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的时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老天爷,虽说做不到绝对的公平。”

“但是…只要是这只怀邪念之人,他的‘计谋’,还有所行之事,是一定不会长久的。”

“与此同时,这也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警示。”

“人啊,处在如此‘复杂’的世间与社会之中,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提前预知危险,从而自主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来规避它。”

“会判断,同时也会选择…”

“这…无疑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

“这祭仲称病,无疑是他在审时度势之后,基于现有的情况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

“他的这一做法,值得人们学习。”

“后世的司马懿,也许就从中借鉴学习到了相关为人处事的经验,从而成为三国争霸最后的赢家。”

在这之后,又过了一段时日…

眼见这周王室中,周公想杀死周庄王而立王子克为天子。

大臣辛伯在得知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便火速的告知了周庄王,于是帮助周庄王杀死周公黑肩。

因为这件事情,王子克逃亡到了南燕这个地方。

起初,这王子克受到周桓王的宠爱,桓王把他托付给了周公。

对于这件事情,大臣辛伯劝谏说道。

“大王,就依卑臣之见。”

“这妾的地位同王后,庶子等同嫡子,二卿有同等权利,大城市规模与都城相等,这都是祸乱的本源。”

他假借这些事情,其实就想告知周公每个等级就要有每个等级该有的权利和义务,要懂得守规矩,不能够轻易跨界。

否则…破坏规矩的代价,是十分“严重”的。

然而,周公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所以遭到祸害。

对于这件事情,王嘉再度有感而发。

“除了要善于细心听取并接纳别人有益的意见外,我们还应该要有底线的意识,不能盲目的‘越界’。”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如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破坏原有的‘规律’与‘平衡’的话,那么就理应承担相应的后果。”

“不听取他人对自己有益的意见,盲目自主决定行动,同时忽视了其中暗藏着的‘规律’。”

“最后的后果,也就只能由自己承担了。”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在这之中,王嘉与许多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后来,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时,他便将其中重要的信息记录在他先前准备好的小竹简小册子上,之后再细细分析。

然后,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书籍整理与分类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办公的地方,寻求答疑解惑。

之后,便进入了师生问答环节。

到了后来,他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一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到了鲁庄公第一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