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左传游记 > 第13章 隐公第六年,又有新奇遇。

左传游记 第13章 隐公第六年,又有新奇遇。

作者:酸辣茄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01:54:02 来源:小说旗

不管是什么国家,古代的文代瑰宝,放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如果能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断挖掘利用其中的内涵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以此造福全人类,想必其影响必定会是源源不断,细水长流,深深浸润每一个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之耕耘付出的人。

并且,它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黯淡褪色,反而随时光推移,你了解它越深,反而会越感觉它无上的奥妙与乐趣,体会更多的快乐与别样的感受。

毕竟,就好比是刚沏好的,冒着热气且茶香四溢的茶。一开始品尝,你会觉得其寡淡,觉得让人索然无味。

但时间一长,它本身的味道,其实也就激发出来了。

而且,伴随着清香的茶汤入喉的那一刻,其潜藏在深层的滋味,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愈发的多样。

而你品茶所处周遭的环境,例如视觉观感、气味与听闻到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你对茶的品味,它是多层次、多样化且变化着的。

如果以茶自比,或许…这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伴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共鸣与回应,使得更多人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沐浴身心,更好地回报自己亲爱的祖国,真诚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百姓群众。

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理应学习并不断传承,将其弘扬光大并不断追寻其精神本质和文化内核,更好的服务祖国与当代社会。

王嘉,他既是一位跟随导师与师兄妹奔波于各大考古挖掘现场的考古者,同时也是文化古籍的阅读者、学习者与传承者。

他在不断的学习中,也在尝试创新其表达方式,也便更好的与时代接轨,回应时代之需求。

而且,他也希望能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达古代文化典籍,使其不缺失本质内核的同时,又能为百姓所接受。

这…也是他奋斗并且努力的目标之一。

这不,自打从梦里意外的来到了这春秋与战国的时代,在见到了一代大师左丘明,同时又接连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

王嘉,便决心尝试一下,利用自己生动的文笔,同时运用那个时代的文字与语言,将这些先秦着作所涉及的各部分内容,改写成那个时代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再穿插一些有关于未来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进一步丰富内容。

或许,就使其不再变得晦涩难懂,从而激起那个时代更多人对此的了解与学习。

这听起来,貌似难度不小。

可是…这项工作如果被证实是可行的话,那么当他回到现代社会,他的那个时代的,他的这一行动,就可以如火如荼的进行,从而创作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于是乎,今日…

当王嘉与往常一样,在与他的那几个师兄妹一同在整理书库当中的内容时。

他与先前一样,在整理他负责整理的那片区域的书籍的时候,他很是注重挑出来一些各领域有名的先秦文化着作来读。

然而这一次,却与之前不一样,他在阅读的同时,还决定尝试将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改编。

就因为这个,他还特吃他还特此仿照古法,提前制作了几册空白的竹简。

没过一阵功夫,他便找见了涉及诸多领域的许多本先秦文化着作。

半盏茶酒的功夫,他便着手翻找着一些比较经典的篇目,好改编成生动的故事。

你还真别说,经过他这一番努力,他还是找到了不少的篇目的。

“嗯…真没想到这里除了一般篇目外,还有先秦的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这类中国散文始祖级别的内容啊。”

“像这《老子》、《庄子》、《墨子》等等一系列名着佳作,还有诸多名录,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啊。”

“好,那我就尝试尝试,把它们写成几篇生动的故事吧。”

王嘉想罢,于是乎卷了卷袖,之后便研墨提起毛笔尝试对这些内容进行改编,并用大篆字体写成一篇篇生动的故事。

就在他忙碌了一阵儿功夫,将这些的内容改编完成,并用毛笔使用大篆字体将其书写在他提前准备好的那几册竹简,之后准备尝试进行阅读时。

好巧不巧,他的师哥师姐见他如此举动,纷纷前来围观。

“咦,王嘉师弟,你在这里专心致志的在做什么呢?”

“就是就是…王嘉师弟,不要那么小气,跟我们分享分享嘛。”

转眼间,见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前来围观,王嘉他自然不好掩饰什么,于是乎便把他写在竹简上的故事向他们分享了。

“哦?原来,你们都想看师弟我写的故事啊。”

“那好吧,师弟我正好尝试写了几篇,可能有些地方不太完善,师哥师姐你们多多见谅。”

王嘉这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知道遵循古人的书写方法-从右往左写,他还明知其他一系列注意事项。

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会比较生疏。

但时间一长,大抵也都能实现“熟能生巧”这一目标吧。

之后,当得王嘉的那几位师兄妹阅读完他所写的那几篇故事后,都纷纷称赞他的故事不错。

“嗯…文笔虽然青涩了些,但故事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连贯性也比较强,语句相对来说平易近人,也挺生动了。”

(连忙)“不过等等,王嘉师弟,你这些故事的内容,大部分都和师姐我读过的那《诗》、《书》、《礼》、《义》、《春秋》等一系列名篇佳作好类似啊,从中体现的元素也比较多。”

“该不会…王嘉师弟,你的这几篇故事,刚好就是从这一些名作中选取的吧。”

见师姐发现了端倪,王嘉也只好吐舌头卖乖,好化解尴尬。

“嘿嘿…”

“真没想到,这都被师姐你给发现了,嘻嘻…”

当然,有称赞,自然就会有意见。

而他的师兄妹,有的则是就内容没有完全通俗化,恐这天下百姓读不懂,白然在民间也难以流传。

有的则是担忧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非门客门徒,家中有地位和背景的人,恐怕都读不起书,并为此感到叹息。

而王嘉对此却并不感到难过,因为只要他所写的故事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的这一付出,其实就已经值得了。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谦虚耐心听取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的建议,并以此作出改动与调整,从而使得他的那几篇故事更加饱满有张力。

不多时,正当王嘉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进行其他相关内容的讨论,并在不久后继续投入整理书籍的工作中时。

突然,只见老师左丘明来这书库进行例行检查了。

当他读到王嘉所改编的故事,并且听闻王嘉的想法,他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并称赞王嘉很有头脑与自己做事的那一套,天资充盈。

同时,他也对王嘉能够将这些古代经典名篇转写成生动的故事,从而能够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民间百姓更多的了解到这些名篇着作所蕴含的知识与精神文化内涵而感到高兴。

之后,他还想一度与王嘉合作,尝试一下这全新的写作方法。

毕竟,左丘明左大师他长年尊崇他的朋友孔仲尼,也十分推崇他那“有教无类”的学习方法与儒家文化那仁义的做事准则。

虽然在那个奴隶主与封建社会的过渡与交织的时代,能够受教育的阶层和百姓不多。

但倘若能让百姓更多的了解当今的知识和文化,能够让他们在短暂的闲暇之余能够关心时政,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那距离他们所谓的“盛世之邦”,自然也就不远了。

左丘明王嘉道。

“嘉儿,如果你之后可以继续努力加油的话,说不定还真能成一代天才。”

王嘉听后深受感动,并表示他自己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他的理想事业中,不辜负丘明老师和师兄妹对他的期待。

后来,和以前一样,王嘉决定先找见记载着鲁隐公第六年事情的《左传》竹简草稿,并通过他先前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情景再现法,从而进入这鲁隐公第六年的世界,展开了一系列的奇遇。

然后,他再将剩下没有完成的书籍整理工作完成。

没过一盏茶酒的功夫,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他便来到了《左传》中有关记载鲁隐公第六年内容的世界。

话说,在这鲁隐公第六年的春天。

只见,这郑国人来到鲁国弃怨修好。

这种情况,负责记录史实的史官,一般都会将其称为“更成”。

而左丘明大师呢,亦然也会在他所撰写的《左传》一书中,将其称为“更成”。

夏天五月辛酉的时候,鲁隐公与这齐僖公相会了,并在艾地结了盟。

在秋天七月的时候,冬,宋国人攻打下了长葛

恰巧,就在这时,只见郑国人与这鲁国人重归于好的地方,王嘉自然也在一旁远远的观望着。

当看见郑国人与鲁国人有说有笑、欢声笑语的场景时,他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

“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而不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与问题,这自然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方式。”

“毕竟,倘若真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的话,那就能减少很多无辜百姓和士兵的伤亡,从而做到真正的“和平”,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

“能在这里看到两个诸侯国之间重归于好的场面,在这混乱纷争的时代,实属难得啊。”

此刻。见此情形,王嘉他自然是感慨万千的。

而郑国的国君穿着较为正式的服饰,举办较为隆重的宴饮以及祭祀,以此欢迎和招待鲁国的国君,表达了能够重归于好的愿望,一看就诚意满满。

后来,翼邑的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到随地去迎接晋侯,并把他安置在了鄂地。

晋人呢,便因此事称呼他为鄂侯。

而王嘉呢,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果然,先前老师教授所教授给我有关历史的内容,现在看来果真不假。”

“古人的很多官职称谓甚至是谥号与帝王的庙号,很多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受他的生平或者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的影响。”

“如此一来,这晋人称晋侯为鄂侯,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这个名字直观又好记,又有什么其他名字可以代替呢?”

(偷笑)“嘿嘿…当然也不排除为了省事儿且通俗易懂的因素。”

就在王嘉这小子对相关的事情发表了看法之后不久…

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移与变化…

转眼之间,便来到了这鲁隐公第六年的夏天。

夏天的时候,鲁国和齐国在艾地结盟,鲁国开始与齐国修好。

而身处艾地的王嘉,此刻见两国君主-鲁隐公与齐僖公,在盛大的祭祀仪式下结盟的场景,顿时在脑海中又浮现了十分熟悉的场景。

“这一幕,我总感觉在先前见过。”

“难不成,两个国家互相结盟,都是提前选取好了一块地方,然后举行祭祀和其他相应的仪式吗?”

“呃…那估计,这天底下的诸侯国,大部分斱会是这个模板了。”

时光一转,在五月庚申的时候,郑庄公入侵了陈国,俘获了很多残兵败寇,同时也掠取了不少东西。

虽然,看着那战场激烈的场面,十分让人热血沸腾,心生豪迈与勇猛之气。

但是,一见那士兵呐喊助威、擂鼓作响、誓死拼杀、旌旗舞动,还有不时飞来的阵阵箭雨流矢等等一系列场景,就无不让王嘉的心头不禁发怵,生怕这战争的灾难会波及到他的身上。

此刻,出于害怕突如其来手握戈矛长枪、横跨刀剑、身披铠甲兜鍪的士兵要冲过来与他一决死战。

同时,还有时不时离得他很近的飞箭流矢,隐藏在暗处难以发现的暗器,他便只好偷偷躲藏在一处隐蔽的地方,静观其变。

可是,即使他现在心里满怀惊恐之情,可一见那郑庄公的雄姿与那英勇豪迈,且热情饱满,能与众将士同甘共苦的神情,他便顿时为之钦佩不已。

“虽然战场上十分危险…”

“可这郑庄公,在我王嘉眼里,可真不愧那是一代豪杰!”

时光回溯,在往年的时候。

这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曾经多次请求与陈国结好。

可是,陈桓公却偏偏没有看清局势,没有同意郑国的请求。

此刻,面对多位大臣的上书请求,身边还有诸多大臣提出的意见,搞的陈恒公那可是焦头烂额,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随即,只见他皱着皱眉头,随后便大手一挥,向众大臣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今后不要向寡人上书这件事了。”

“寡人现在心意已决,是断然不可能同意郑国与咱们国家结盟交好的。”

“这其中的一系列事情,寡人我自有分寸,并不是毫无道理。”

“好了,就这样吧,寡人可不想再听取你们谈论有关这件事的内容了。”

“唉…”

此刻,正当这陈桓公叹了口气,准备离去之时。

突然,只见大臣五父站出来劝谏说。

“君上,这亲近仁义而和睦邻邦,可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啊。”

“君上你看现在的局势,这郑国在这郑庄公的英明治理下,那可是国富民强,兵强士勇啊。”

“曾经,这周平王的王党军队与他所率领的军队进行了一场大战,这世人本以为周王室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谁知,到了最后,周平王的王党军队居然战败了,连周平王惶恐逃跑的时候,他的肩膀处也被这郑庄公的一箭给射中了。”

“现在,虽然周王室的势力是有所势微。”

“可是,能和周王室所叫板、并且能够与之分庭抗礼的国家,除了这郑国以外,能做到如此这般国国家,目前来看是十分少少的。”

“所以说,现在郑庄公向咱们陈国请求,希望咱们陈国能与之结盟交好,这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啊。”

“卑臣希望,君上您能够三思而后行啊!”

“这样,也算是为咱们全国的百姓社稷着想。”

“如果做了错误的决定,那可真就是会限咱们陈国于万劫而不复啊!”

即使,大臣五父如此苦苦哀求。

可是,这陈恒公,却依旧没有想要改变他的原先的想法。

不多时,他回答道。

“五父爱卿啊,不是寡人不支持赞同你的看法。”

“只是…寡人现在觉得,这宋国与卫国两国,才是可怕的祸害。”

“而郑国与咱们陈国相较有一定的距离,即使攻打过来,郑国又能为咱们陈果带来什么危害呢?”

见陈桓公如此执迷不悟,这大臣五父,自然是无言以对,不知道该说什么。

索性,他也只好先行告退。

而在一旁偷偷观察着的王嘉,在事后也找到了这五父,并与他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了解到了许多。

当看见他知晓一切,但又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与负罪感之时,王嘉也不禁为这陈国的百姓与江山社稷所担忧。

不过他明白,自古以来,君王昏庸无能所做出的错误决定,又岂能是一位知时事且懂事理的贤能大巨手能左右改变的呢?

于是乎,他便安慰着那五父,希望他能够宽心一些。

君子,对这件事情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善良不能够丢失,邪恶不能够滋长,这就是说的陈桓公吗?”

“滋长邪恶而不改正,随后就自己蒙受祸害。”

“即使想要补救,可是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而王嘉呢,对此也是颇有评论。

“这陈桓公,由于在关键的时间点做了错误的决定,因而要让这陈国百姓和江山社稷所蒙羞,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我以为,他身为一国之君,没有很好的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从而草草的作出了决定,是极不负责任的。”

“而这善良与邪恶,往往就会在这些国事的处理之中,从侧面所展现出来。”

“至于其善良和邪恶的评判标准,我想着天底下和百姓的心里,自然是会有一杆“天秤”的。”

至于这《商书》之中,则是分析道。

“邪恶蔓延的时候,就会像火焰一样在原野上燃烧,不能面对接近,又怎么能够扑灭呢?”

周任,他也有一句话说。

“治理国家的人,见到恶就像农夫尽力除去草一样,把它割掉铲除后堆起来做肥料。挖掉它的老根,不让它再次生长。”

“这样的话,善也就能够发展了。”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善恶的评判观,是基于一定的标准的。

而王嘉呢,这是基于他自我的观点与看法,从而阐述出他对于善恶的评判标准,这更符合于现代人对一件事的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

时间再度推移,伴随着空间的变化。

到了秋天的时候,宋国人攻打下了长葛。

冬天的时候,京师派人来报告饥荒的情况。

鲁隐公代替周王室,向宋国、卫国、齐国、郑国各国购买粮食,当然也是尽了很大的诚意的。

这件事情,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合乎礼仪的事。

而王嘉呢,更是认为这是践行了周朝尊卑等级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一个重大的体现,是符合传统礼义观的。

郑庄公到达成周去,首次去朝见了周桓王,他以原有礼仪的方式,向周桓王行礼。

“陛下,卑臣恭迎陛下您成为这天地间新的天子。”

“此番,是卑臣第一次朝见天子陛下。”

“请陛下您接受卑臣之礼…”

虽然,这郑庄公给了这周桓王很大的面子。

可是,这周桓王却对他不加礼遇,迟迟不肯回应。

在一旁围观的王嘉见状,心中自然是有了疑问。

“这周桓王,为何见了臣子郑庄公行如此大礼,他却一点表示都没有呢?”

“难道说…是因为先前他的父亲周平王在与之交手时,肩部中箭受伤,而这拉弓放箭之人,正是这郑庄公吗?”

“看来…此事必定不会简单。”

“呃…之后还是询问一下我亲爱的左明老师呢。”

就在王嘉围观的时候,眼见气氛一度陷入僵局。

眼见情况不妙,这周桓公便对周桓王小声说道。

“我们周朝东迁洛邑,依靠的是晋国还有这郑国。”

“好好的对待郑侯,用于鼓励后来的诸侯,还怕来不及,何况不加礼遇呢?”

“天下陛下,老臣希望您能够多加三思,不要因为这件事情而轻易动了咱周王室与这郑国多年修好的和气。”

“虽说,先前你的父王有与这郑庄公交战肩部中箭的屈辱史。”

“但是,老臣还是希望天子陛下您能够听老臣一句劝告,政策应当因时而变,灵活多样,不要陷入过往的恩怨而止步不前。”

“虽然有一些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应当铭记。”

“但…咱们还是得要根据情况,从而适应当下的情况啊!”

“老臣在此,希望天子陛下您能够三思。”

而这周桓王,在听了大臣周桓公的建议后,并没有过多反应,只是点了点头。

过了好一阵,他才想起了原来还在朝他行礼的郑庄公。

这下子,可把郑庄公给惹怒了。

只见他连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灰,随后便大袖一挥,转身离去,丝毫不给他们留面子。

此刻,只见他怒吼道。

“原来你们周王室是这个样子,真是一群忘恩负义之辈。”

“我郑国,以后不会再来了!”

即使,周围大臣见状纷纷惊恐上前拉住这郑庄公,想要挽留。

可这郑庄公,还是去意已决。

至于王嘉,此刻则是连忙上前与其交谈。

之后,他便得知了不少的内容。

在到了后来,当他从《左传》的世界中重新回到了现实中时。

他在第一时间,把相应的书籍整理任务完成后,又根据古籍着作,写了几篇故事于竹简之上,随后便去寻找他的老师左丘明了。

后来,在完成照常的师生问答环节之后,王嘉还与他的老师左丘明继续探讨着有关把古籍文化着作改编成生动故事的话题。

转眼间,这充实的一天,便就在书海的遨游之中结束了。

而这鲁隐公第七年的内容,也在朝我们缓缓走来。

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