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左传游记 > 第16章 练习大篆体,隐公第九年

左传游记 第16章 练习大篆体,隐公第九年

作者:酸辣茄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01:54:02 来源:小说旗

文字,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与“载体”,更是能寄托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成为跨越时空、与过去以及未来交流的“工具”。

而这文字,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演化形态、不同的发展历史、不同的写法形态、以及…不同的精神内涵等诸多不相同的“因素”。

身为华夏的子孙,炎黄的后裔,在生我养我们的这片九州大地上,就曾经孕育诞生过不少的文字。

它们之间,也因历史的发展,曾经出现了不少的“交流”与“交融”,以此实现了相互间的共同发展。

至于这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一的汉字,它的出现与发展,也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礼”与“考验”的,并且出现了很多种的形态。

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阶段。

而汉字本身,更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形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经过西周的金文、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这些文字形态,也恰恰佐证了汉字是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的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

王嘉呢,早在还未来到他的老师左丘明大师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尚处在现代社会之时。

他就与他的教授,还有他的那些师兄妹们,一同探讨研究华夏文字的起因、发展历程以及对内对外相互之间的联系。

自打在来到他的老师左丘明大师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他便开始一心研究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写文字

只不过,由于地域与国别的差异,再加上当时交通信息相对不发达不完善,所以当时的语言文字也是千奇百怪,百花齐放。

而秦国等的大篆篆书字体,便因后世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得以普及,因此得名。

只是…不光是钱币和度量单位不同,就连这文字的类别以及写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这大篆篆书字体怎么样才可以写好呢,在这其中又有什么评判标准?

其他的字体字形,让左丘明大师还有他的师哥师姐等“先辈”们去看,他们又会有什么评价呢?

这不…自打拜入这左丘明大师的门下,成为左丘明大师的学生的时候,王嘉在整理并阅读历代各类文字与各种文学体裁,收集知识之余,他就注重于练习书写这大篆字体。

依据在现代跟随教授与老师等人所传授的相关知识,以及这春秋战国时代他的老师左丘明以及师哥师姐相关经验的传授下,王嘉在大篆字体的书写上,很快便实现了一定的突破,突飞猛进。

与此同时,他也在大量的自我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在自制的竹简上书写,琢磨探索着相对高效的写法。

“呃…这古人写字,从来就都是一笔一画,一步一个脚印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不能有所急躁,也不能有所懈怠,就如同在石碑上刻字一般,一个人的字,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可以窥探见一个人的为人、做事风格还有态度。”

“就是不知这古人所写的大篆字体,如此复杂麻烦,还不能有所心急,想必定是那上层王公贵族、中层士人阶层的专属吧。”

“如果是换成了下层民众百姓,大家都在从事着繁重的农活与体力劳动,哪有时间会动笔书写这些复杂的文字呢?”

“更多的时候,也应该是在口头相授吧。”

“我在把我这几日所练习的大篆字体给我的师哥师姐以及左丘明先生所查看,并想着让他们向我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先生倒是一点都不吝啬。”

“只是…我那师哥师姐倒是乖滑顽皮了些,总是在背地里挑三拣四的。”

“真是的…难不成,还真应了他们所说的那句话‘熟能生巧’喽?”

想到这儿,只见王嘉在竹简上蘸矿石所研磨成的颜料写字迹的毛笔,不觉的就给停了下来。

后来,在他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儿都没有什么结果之后,他便继续动笔在竹简之上做起笔录来了。

“切…现在细细想来,我那几个师哥师姐…不过是‘哗众取宠’,跟我开玩笑罢了。”

“这书写体迹虽然有些麻烦,雕刻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与其他诸侯国家的字体相比,是简单了不少了的,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要不然…为什么秦王扫**、一统天下,能使得这大篆文字能够快速的被百姓适应呢?难道是通过武力强征暴敛就可以实现的吗?”

“呃…我想这个问题,倒也不用思考的太过于深入了。”

“倒是这前朝历代文字,以及后世之文体。就比如那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甚至是那宋体与现代工整的印刷字体。若是让我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以及左丘明先生所见了,他们一定会大吃一惊,耳目一新的。”

“不过相比于这个,还是得赶快把笔记做好才是第一大要事,毕竟之后不久,要是又有了新的书籍整理工作以及其他工作要做怎么办?”

“哼…等着吧,我王嘉一出手,必定会给他们极大的震撼的。”

就在王嘉沾沾自喜,并且认真的在一册竹简之上做笔记之时。

突然,他的师哥师姐刚好来了。

他们本想着提醒他们的王嘉小师弟马上就要进入书库,进行书籍整理工作的。

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王嘉小师弟在认真的用大篆字体做笔记,并且练习着大篆字体的相应写法时,他们便忍不住给出建议了。

“哟哟,我说小师弟呀,自打你拜入咱们丘明先生做门下弟子的时候,你每日在整理书籍之余,就如此勤奋废寝忘食,如饥似渴般的在做笔记笔录,难道不累吗?”

“至于这篆书字体,经过我还有其他几位师哥师姐的建议,以及师弟你这些日子的勤奋练习,真的是有起色了不少啊。”

“兰蕙师妹、芙蓉师姐,还有杜衡师弟、白芷师哥,你们说,对不对啊?”

见师姐茝玉如此说来,王嘉的那几个师兄妹,看着是师弟王嘉所写的字迹,现在也是有感而发。

好家伙,王嘉这小子,居然现在还没有发现。

直到后来,当听见他的师哥师姐在一旁小声议论的时候,他才有所察觉。

“咦?!”

“师哥师姐,你们…怎么突然出现在我身后啊。”

“哎哟喂,可把师弟我给吓了一跳。”

“不过话说回来,师弟师姐,你们此番前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见师弟王嘉如此问来,他们也不好意思再遮遮掩掩什么了,之后直接便解释道。

“其实也没什么啦,王嘉师弟,你师姐我还有你的其他几位师哥师姐,本想着过来提醒一下师弟你一会儿就要进入书库,继续整理书籍了。”

“我看见你现在正在认真的在竹简上作着笔记,我和你师哥师姐他们也就不好意思多加打扰你,所以只能是在你的身后小声讨论几句,应该没有打扰你吧?”

见他师姐如此说来…

此刻,他顿时便松了一口气。

之后,在见他的师哥师姐对他所写的大篆字体的评价、不足之处的指点以及鼓励后,王嘉感到十分开心,他也表示很快他便会去准时准点的到书库整理书籍。

后来,当他展示出他所书写的的大篆字体以及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甚至是那宋体与现代工整的印刷字体等诸多字体时,他的那些师哥师姐们,一下子便大吃一惊了,之后还纷纷想要向他请教学习书写这些字体。

至于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在看到这些字体并听到他的学生王嘉进行了一系列解释后,他便捋了捋自己嘴角与下颔上的胡子,轻笑几声,随后便说道。

“哈哈哈…”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泱泱华夏,文化居然如此深厚,并且还不断发展。”

“单从一字体而言,各具美感,就能让为师感到这时代的文化美与意蕴之美,实属是费心了。”

“果真,倒真是应了那仲尼兄所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之言啊,呵呵呵…”

“继续努力,嘉儿。为师相信你能在这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在与为师和你的这几位师哥师姐咱们的交流中,对不同传统之文化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见他的老师左丘明先生如此高度的评价,并且还十分鼓励他继续努力之时。

身为后人的王嘉,他可是十分感动的。

他也表示,今后他会更加努力耕耘于这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又过了些许时日…

王嘉,在与他的师兄们一同在整理书库中的各类书籍之余,他也凭借着先前读白话文《左氏春秋》的记忆,在寻找见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有关鲁隐公第九年行简草稿的内容后。

凭借着他那情景在线头脑风暴法,他便尝试着进入这鲁隐公第九年的世界。

果不其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幻,很快…他便来到了鲁隐公第九年间的中原大地。

话说在这一年,也如先前一般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在这一年的春天,周天子派遣了大臣南季来到鲁国进行聘问。

三月癸酉的时候,天气突变,下大雨打雷了。

庚辰的时候,又下了大雪,同时挟又去世了。

夏天的时候,又修筑了在郎地的城墙。

秋天七月的时候至冬天时分,鲁隐公与齐僖公两国国君相会于防地。

就在这鲁隐公第九年春天的时候,此时正值周历三月癸酉。

本来万里无云且,阳光明媚的晴空。

刹那间,便被乌云笼罩,仿佛是日月颠倒,变幻了天。

而天边边一声惊雷,天空电闪雷鸣,降下的道道闪电,宛若霹雳一般,令人震撼。

在这之后,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大雨声,这倾盆大雨便倾泻而下,连续下了许多天。

而身处在雨地之中的王嘉,在见到大雨倾盆的场景之后,连忙抱头鼠窜,可惜身上还是被淋湿,成了落汤鸡。

直到,在见到有一户人家肯收留他暂时居住并且躲避风雨之时,他才免于被继续淋湿的命运。

此刻,正当他连忙答谢那户善良的人家,并且将身上所携带的一部分钱财送给他们以示答谢之后。

在烛光的映照之下,简单洗漱完毕之后,他便换好了新的粗布衣裳,然后准备收拾一下,然后入睡。

此时,主人家也正好来到他这里向他提醒。

“小伙子,这几天天上都下大雨,电闪雷鸣的,你就暂时在我这里住下,不要乱跑了。”

“至于那门窗之类的,大娘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及时关上,如果真被大雨给淋湿了,那可就不好了。”

见大娘如此好心提醒,他也立即回应道。

“多谢大娘出手相助,小辈定当铭记于心!”

见王嘉如此说来,再见塔起身拱手恭敬行礼,那位大娘连连摆了摆手,又提醒了几句话,便缓缓离去了。

“小伙子呀,天色不早啦,你还是早日歇息吧。”

“之后,你若有什么打算,跟大娘说说也好。”

见大娘如此说来,王嘉又是再三答谢,随后便将大娘送了出门,劝她也早些休息。

伴着微弱的烛光,望着天边电闪雷鸣的样子。

他的心里,顿时便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自古以来,因为未知原因所发生的天气突变,想必在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古人眼中,常常是会被当做天神降下的灾祸一样看待。”

“至于那君王大臣,更是会借此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祭祀昭告天下之人自己为政的德行。”

“但若是遇到那些横征暴敛,奢靡无度且无所作为的昏君之时,后人因为其作为反面教材的代表。”

“也许是出于警示后人的目的,所以通常也会用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从侧面来映衬这昏君暴君无能的表现。”

“只是…不管那史论是否真实,亦或是古人人为的杜撰,只要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其实…这一切也都可以算作是合理的。”

在想罢这些事后,王嘉在感叹之余,心中又有了许多疑问。

“唉…若是遇上了这不寻常的天气灾害与气候变化,按照古人的观点看法来说,这天下必定又要发生一些动乱了。”

“只不过,我先前看原书的解释中说,这癸酉,除了表示时间之外,还有其他特殊的意义。”

“而这癸酉,其他一系列书籍中给出的解释又是什么呢?”

“也许是过了一些时日,我把这个知饮给忘了。”

“等到回去之后,还是请教一下我那亲爱的左丘明丘明先生吧…”

“好,天色也不早了,咱这就入睡。”

在这之后,王嘉二话不说,便熄灭烛火,躺在床榻上入睡了。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到了这庚辰的日子,只见天上下起了大雪。

而王嘉,见天气情况没有那么恶劣了,便想着在留宿几日,就告别那户人家。

遥望着满天苍茫的大雪,身处在其中,宛若是在天人合一的意境之中。

而这一天,也是正式开始记载的日子。

王嘉,在看到眼前的雪景,身上不自觉的披上了先前那户善良的人家所赠予的厚衣服。

后来,他又想起了书中的内容,心中又有了些许疑问。

“这白茫茫的天空,还有那白雪皑皑的雪地,就宛如是一片清冷的湖面,还有那广阔的平原。”

“山头也因此披上了一件白毛氅衣,就是不知道天边有没有白鹭和鸟儿在飞翔?”

“呼…想到这儿,我真想赋诗一首。”

“白雾清空留光影,天人合一无我境。”

“前日几番倾盆雨,今时又逢霜华天。”

“白虹贯日夜颠倒,冰雨齐落花草衰。”

“不知天地曾动荡?惟愿世间无灾景。”

在不觉间吟诵完一首诗后,王嘉舅舅有感而发了。

“这天气变化如此之剧烈,想必之后必定又会发生什么灾祸吧。”

“唉…我不求别的,只希望天下苍生能够极大的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灾祸,平平安安,仅此而已。”

在感叹完之后,王嘉的疑问随之而来。

“我记得在《春秋》这部着作里,曾经记载了这件事,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对应的解释。”

“只不过,我是有些遗忘了,就是不知道这天气不正常下大雨或者下大雪,这古人又怎么定义呢?”

“罢了罢了,想半天都想不通。”

“之后还是继续请问我那亲爱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吧…”

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王嘉,此时便来到了修筑郎地的城墙。

而天气也变化,为了原来的夏天。

望着那众多工人百姓修筑城墙的场景,在望着那高高的城墙。

一系列相关记忆,便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在这里修筑城墙,难道是又出于什么原因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切估计又是诸侯国之间的‘博弈’吧。”

“不行,我得去好生探查一番。”

于是乎,王嘉便决定去探索一下这件事背后所发生的原因。

《春秋》中对这件事有所记载,在这郎地修筑城墙,是因为修成不合时令。

这宋殇公对周王不尊敬,郑庄公时任周天子的左卿士。

正因为这宋殇公对周王室有过大不敬的行为。所以郑庄公要以天子的名义来讨伐他,攻打宋国。

作为郑庄公曾经相识的老朋友,王嘉此次便偷偷请求面见了他,并与他进行交流。

“大王,您觉得这宋殇公的行为,它合乎礼法吗?”

“那自然是肯定不合乎周礼了,居然对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如此不尊敬,身为左卿士的我,必定要带领郑国给这宋国一个教训,好继续树立周王氏在天下的威名。”

“此等‘杀鸡儆猴’之术,想必一定能够震慑其他诸侯之国。”

“这可是报仇与向周王室尽忠的好机会,我岂能够放过?”

当然,这郑庄公的这一番话里,也暗藏着他的政治野心。

至于王嘉呢,对此也不敢有什么其他言论,也只能是一味叫好。

“大王,您此举,实乃是开天辟地之大事啊。”

“这在世人眼中,必定会创功在千秋之大业!”

王嘉这波儿“彩虹屁”,那可拍的是一愣一愣的,说得这郑庄公也十分开心。

而宋国,也曾因为被攻入外城的那次战役,因而怨恨鲁隐公,所以就没有向他来报告。

这下子,鲁隐公发怒了。

“好你个宋殇公,你们宋国与我们鲁国两国曾经结盟,在祭祀的时候所说的山盟海誓的话是多么的令人刻骨铭心。”

“如今今日郑国来犯,你却因为一件小事憎恨我们鲁国这么久,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居然没有向我来报告,这太不符合盟约国之间应尽的义务了。”

“来人啊!”

“君上,您有何贵干?”

“给我派使者去宋国,我宣布鲁国要与宋国之间要断绝来往,不可延误!”

“是!”

于是乎,经过这一件事情,鲁国正式与宋国断绝了来往。

而王嘉,也是通过与鲁隐公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得知了这件事情。

对此,他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天哪,果然没有真正的‘联盟’,想必各自都心怀鬼胎,大难临头都各自飞了。”

“这下子,估计唯有在独善其身下对外进行交流合作,才是处世的最好原则。”

秋天的时候,郑国人用天子的名义来到鲁国报告攻打宋国的事情。

“君上,我们郑国国君郑庄公托我来告知于您,因为宋殇公对周王室犯大不敬,所以我们郑国人要替周王室行正义之事,望君上您能周知。”

鲁隐公听罢,也只是点头默许。

可是,在暗地里,他早已经想好了对这件事的对策。

(暗想)“看来局势现在不妙啊,我得赶紧想办法再找盟友加固防线,以防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波及到我鲁国。”

“同时,为了表示向周王室的孝忠,这攻打宋国的事情也必须提上日程,也好解我鲁国燃眉之急,扬眉吐气。”

于是乎,在冬天的时候,鲁隐公就与齐僖公在防地相会,开始商量着攻打宋国的事情。

北戎入侵了郑国,郑庄公抵御了他们。

他对抵御戎军之事忧虑,于是他就说。

“这北戎人的兵力大部分是步兵,而我们更多的则是车兵。”

“寡人害怕他们会包抄偷袭我们。”

介于这件事,大臣公子突便进谏道。

“君上,其实您对这件事情不必完全担忧。”

“派遣勇敢而又不刚强的人去诱敌,一交战就赶快后退。”

“趁此机会,我建议君上您提前设下的三处埋伏等待他们。”

“这北戎国的士兵轻率而不整肃,贪图钱财而又不相互关爱,在战胜敌国、瓜分钱财的时候也各不相让,战败的时候也各不相救。”

“依我看,在前面的人见到财物俘虏,定然会急于前进,前进而遇到伏兵必定会快速逃跑,而在后面的人不加救援兵就没有救应。”

“这样,我们就能够获胜了。”

一听这话,郑庄公很是开心,便按照他的话去做了。

而王嘉听后,也是深有感触,不禁点了点头以示同意。

与此同时,他也向着郑庄公上书了相关的建议。

之后,郑庄公采用了公子突的这一计谋。

北戎人的前军,在遇到伏兵败退的时候逃跑。

大将祝聃便追赶他们,乘胜追击,包围他们前后夹攻,把他们都击杀了。

戎人的后军随即拼命逃走。

十一月甲寅的时候,郑国人大败戎军,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呀!

就连王嘉,他也对此感到十分激动。

在这期间,这王嘉还有一系列的相关的人物进行交流与交谈,并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感受。

就在游历完这鲁隐公第九年之时,王嘉的思绪随即便回到了现实之中,自己也对此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在这之后,他便加紧整理他负责那片区域的书籍。

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去寻找老师左丘明,去寻求答疑解惑了。

没过半盏茶酒的功夫,转眼间,便来到了师生问答环节。

“先生,弟子有几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放下手中的书)“王嘉啊,你既然有疑问,你大大方方的问我为师就好了,不必遮遮掩掩的。”

“嗯…”

“先生,学生想问你,这‘癸酉’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再有,这下大雪,《春秋》一书中也有相对应的解释吗?”

左丘明一听,哈哈一笑,随即便解释道。

“哈哈哈,原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来问为师的啊。”

“这是个好问题…”

“据《春秋》中记载,这‘癸酉’啊,也就是开始下大雨的日子。”

“这庚辰,也就是下大雪,也是记载事情开始的日子。”

“至于下大雪一事,为师查阅了这《春秋》一书,上面对这件事,是这么说的。”

“这件事是因为气候不正常的缘故,但凡是下雨,连续三天以上就叫做‘霖’。”

“平地积雪一尺,这种现象叫做‘大雪’。”

“王嘉,现在…你明白了吗?”

见老师左丘明先生如此说来,王嘉顿时便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了。

之后不久,他在与老师左丘明再度进行其他话题的讨论。

在恭敬的拜别老师后,他也继续认真的进行他的工作与学习了。

伴随着时光飞逝,这一天,也很快便过去了。

接下来,在这鲁隐公第十年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