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荒延村破局者 > 第5章 黄鬼村日常:一场由广场舞引发的血案

黄**日常:一场由广场舞引发的血案

黄**的平静被一台破音响打破了。

村东头的赵寡妇去县城闺女家带孙子,回来时扛了台二手广场舞音响,往自家院子里一放,每天清晨六点准时播放《最炫民族风》。李大爷的牛听见音乐就发疯,王寡妇的鸡吓得不下蛋,最惨的是狗剩——他每天要骑车去县城送豆腐,路过赵寡妇家时,音响里的“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总能让他手一抖,豆腐撒得满路都是。

“这玩意儿比外星飞船还吵!”狗剩拎着半块碎豆腐去找老周告状,“村支书,你得管管!”

老周蹲在村口抽旱烟:“赵寡妇男人走得早,跳舞解闷呢,你小点声儿。”

“解闷?”狗剩翻白眼,“她昨天跳《过河》,把锄头当船桨,差点敲碎我车窗!”

二、广场舞引发的乡村迪斯科

赵寡妇的广场舞越跳越出圈,竟吸引了隔壁村的老太太们。每天傍晚,二十多个老太太聚在她家院子里,挥舞着纱巾,把《酒醉的蝴蝶》跳成了《酒醉的大鹅》——队形乱得像被风吹散的稻草。

“赵姐,你这舞咋跟广播里的不一样?”隔壁村的王老太喘着气问。

“嗨,我改了动作!”赵寡妇擦着汗,“抬手是摘棉花,踢腿是赶鸡,扭腰是筛麦子,这不更接地气?”

这话传到黄**小学,校长灵机一动,让体育老师把广场舞改编成“乡村韵律操”。于是课间操时,全校师生在操场上挥锄头(道具)、扭腰筛麦子,路过的货车司机以为进了“行为艺术村”,吓得猛踩油门。

三、老周的危机公关失败

狗剩联合几个年轻人写了封“降噪申请书”,递给老周。老周皱着眉看了眼,上面写着:“广场舞噪音超标,建议改为晨间默读《乡村致富手册》。”

“净整虚的!”老周把申请书塞进裤兜,拎着两瓶二锅头去了赵寡妇家,“他婶儿,你这舞跳得真好,就是能不能晚点跳?年轻人要睡觉。”

赵寡妇递给他一碗绿豆汤:“中!我改晚上跳!”

结果晚上跳得更热闹,赵寡妇买了串LEd彩灯挂在树上,音响换成了低音炮,《荷塘月色》的鼓点震得墙皮直掉。李大爷忍无可忍,扛着锄头去砸音响,却被赵寡妇一纱巾抽在脸上:“老东西!我跳个舞招你惹你了?”

四、广场舞大赛与乡村F4

老周眼看管不了,干脆搞了场“黄**广场舞大赛”,规定只能用农具当道具,还请了县文化馆的老师当评委。

赵寡妇组跳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锄头当指挥棒,纱巾换成了化肥袋改制的披风;王寡妇组更绝,踩着打谷机当舞台,用簸箕当手鼓,唱的是自编的《打谷机之恋》:“轰隆隆的机器转起来,俺的情郎在谷堆里埋……”

最出人意料的是李大爷组——四个老汉穿着迷彩服,举着镰刀跳《军中绿花》,镰刀在月光下寒光闪闪,吓得评委老师直往后躲:“大爷,咱这是广场舞,不是军事演习!”

最后冠军被赵寡妇组拿下,奖品是一台太阳能音响。她抱着奖品在台上发言:“感谢村支书!以后我去村西头跳,不吵着大伙儿了!”

五、广场舞衍生的商业帝国

赵寡妇成了网红,县城超市请她去当“农产品推广大使”。她在超市门口支起音响,跳着《玉米丰收舞》,手里的道具换成了玉米棒子,边跳边喊:“黄**玉米,又香又甜!买十斤送一斤!”

这招居然很管用,超市的玉米销量翻了三倍。赵寡妇趁热打铁,带着广场舞队去隔壁村巡演,每场收五十块出场费,还能顺道卖自家种的辣椒。

“这叫‘舞商结合’!”狗剩酸溜溜地说,“早知道我也去跳《豆腐disco》了!”

六、广场舞引发的家庭伦理剧

赵寡妇的儿子大鹏从城里回来,看见他妈在台上扭腰,脸涨得通红:“妈,你能不能干点正经事?让人看见多丢人!”

“咋不正经了?”赵寡妇擦着汗,“我这是带领乡村文化复兴!”

大鹏一气之下,把音响藏了起来。赵寡妇找不到音响,急得直哭,广场舞队的老太太们组团来家里骂大鹏:“你这娃咋这么不懂事?我们跳广场舞,血压都降了!”

老周得知后,带着村医去给大鹏做思想工作:“年轻人,你妈跳舞是社交需求,跟你打游戏一个道理。”

大鹏梗着脖子:“那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扭屁股!”

村医推了推眼镜:“根据研究,广场舞能降低中老年抑郁风险,比你买的那些保健品管用。”

七、广场舞的终极形态:葬礼迪斯科

这天,村里的陈大爷去世了。陈大爷生前最爱看赵寡妇跳舞,儿子小陈找到赵寡妇:“婶,我爹临走前说想看你跳《好日子》。”

赵寡妇带着舞队来了,在灵堂前跳起《好日子》,纱巾换成了白色,动作也改成了慢板。老太太们边跳边哭:“陈大哥,你走得太早啊……”

没想到这场景把小陈看哭了:“我爹要是看见,肯定高兴。”

这事传开后,竟成了黄**的新风俗——谁家有老人去世,都会请广场舞队来跳“哀悼版”广场舞,《走进新时代》改成《走向奈何桥》,《小苹果》变成《小纸箔》。县文化馆的老师听说后,连连摇头:“这民俗创新,我跟不上趟啊!”

八、广场舞的意外收获:黄昏恋

赵寡妇的广场舞队里,有个沉默的老头——村西头的刘屠户,老伴去世多年,每天默默给赵寡妇搬音响、递毛巾。

“他刘叔,你咋不跳?”赵寡妇擦着汗问。

“我笨手笨脚的,怕给你丢人。”刘屠户挠着头,从兜里掏出块芝麻糖,“给你买的,甜。”

一来二去,两人竟看对了眼。狗剩撞见他们在村头散步,大喊:“赵婶跟刘叔跳‘双人舞’啦!”

王寡妇凑过来八卦:“你俩啥时候办席?我给你们跳《夫妻双双把家还》!”

赵寡妇笑着捶她:“跳你的《打谷机之恋》去!”

九、黄**的广场舞哲学

如今,黄**的广场舞队扩大到五十人,连老周都加入了,每天清晨在村部门口跳《社会主义好》。狗剩的豆腐车经过时,音响里会传来老周的喊声:“狗剩!好好骑车!别偷瞄姑娘跳舞!”

赵寡妇的太阳能音响从来没关过,没电了就摆在晒谷场上充。有次下暴雨,音响被淋坏了,全村人自发凑钱给她买了台新的——比之前的更响、更亮,还能连接蓝牙。

某个夏夜,广场舞队在打谷场上跳《夜空中最亮的星》,灯光照亮了半个村子。李大爷的牛不再发疯,反而跟着节奏甩尾巴;王寡妇的鸡蹲在音响上打盹;狗剩送完豆腐回来,把电动车往旁边一停,跟着扭起了腰。

老周擦着汗对赵寡妇说:“他婶儿,以后咱村该改名叫‘舞**’。”

赵寡妇笑着摇头:“管它叫啥,大伙儿开心就行。”

月光下,锄头、簸箕、镰刀在手中挥舞,汗水滴在打谷场上,混着音响里的鼓点,敲出了黄**独有的节奏——不是迪斯科,不是民族风,是实实在在的、热气腾腾的乡村日子。

章节核心:

1. 去奇幻化的乡村叙事:聚焦广场舞这一乡村常见元素,通过邻里矛盾、文化冲突、民俗创新展开故事;

2. 群像喜剧刻画:赵寡妇的泼辣与活力、老周的圆滑与包容、狗剩的酸溜溜与接地气,每个人物都带着乡村特有的烟火气;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广场舞与农具结合、葬礼与迪斯科混搭,展现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荒诞适应;

4. 温情底色:从噪音纠纷到集体支持,从家庭矛盾到黄昏恋,冲突背后是乡村社群的温暖联结;

5. 生活流幽默:用改歌词、农具当道具、葬礼跳舞等细节制造笑料,让读者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乡土趣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