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荒延村破局者 > 第25章 鬼村冬韵与辣油火塘的「鬼话」传承

第二十五章 **冬韵与辣油火塘的「鬼话」传承

大寒这天,荒**的辣油火塘烧得正旺。王鬼角往火里添了块辣油柏枝,火苗腾地窜起,在雪夜中映出老槐树的影子,像个戴着鬼角的守岁人。二混子抱着酒坛凑过来,坛子里泡着用鬼胎果酿的「鬼火酒」,酒液在火光下泛着琥珀色,隐约能看见游动的辣油丝。

「知道为啥咱村的火塘叫鬼火塘吗?」刘老鬼的曾孙突然开口,往火里扔了把辣油玉米芯。芯子爆开的瞬间,火苗里竟浮现出百年前的场景:王二麻子四人缩在火塘边烤偷来的红薯,张赖皮把辣油饼埋进炭灰,赵小偷用树枝在地上画鬼角,县太爷的灯笼光从远处晃来,惊得他们手忙脚乱地用雪盖火。

「那年除夕,他们就是在这火塘边发的誓。」老人用拨火棍在灰里画出鬼角形状,「说往后再也不偷,要靠辣油活出个人样。」话音未落,火塘里的辣油丝突然聚成四个小人影,蹦蹦跳跳地举起「不偷」的木牌——那是荒**的「鬼话全息」,只有心怀良善的人才能看见。

灰衣人带着儿子来送「鬼账年糕」,年糕里掺了辣油金粉,咬一口能听见轻微的钟鸣。孩子盯着火塘里的小人影惊呼:「爹!鬼角小人在跳舞!」灰衣人摸着他的头笑:「那是荒**的老鬼们在教你守规矩呢。」王鬼角往孩子手里塞了个辣油火把,火把柄上刻着「不偷」二字,是用百年打鬼木柱的碎屑做的。

子时将近,火塘边响起「传鬼话」的老仪式。村里最年长的老人摘下鬼角,露出鬓角的辣油胎记,开始讲述荒**的「鬼话」——不是吓人的故事,而是祖祖辈辈用辣油和汗水凝成的教训:「偷一根辣油葱,烂一个鬼心肠」「鬼角戴得正,不怕影子斜」「辣油泼鬼面,心亮路自宽」。

二混子听得入神,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偷摘邻居家辣油桃,被母亲追着打了三条街的事。「那时候不懂,现在才知道,母亲追着打的不是我,是我心里的偷鬼。」他往火里添了块辣油豆饼,饼上的「戒」字被火烤得滋滋作响,香气里竟混着母亲的皂角味。

鬼火酒过三巡,王鬼角取出祖传的辣油皮影。牛皮刻的鬼角小人在火光下活了过来,演绎着王二麻子四人从偷鬼变护粮人的故事。当皮影里的县太爷说出「打鬼不如治心」时,火塘里的辣油丝突然化作锁链,缠住试图偷酒坛的「鬼鼠」——它们叼着的酒葫芦上,赫然刻着「偷」字。

「看见了吧?鬼火塘能照出偷鬼。」王鬼角笑着给鬼鼠们喂了块辣油饼,「但只要肯改,鬼火也能暖人心。」鬼鼠们吃完饼,竟用尾巴在灰里画出「改」字,蹦蹦跳跳地钻进辣油罐堆,拖出个生锈的钱袋——里面装着不知谁藏的偷来的辣油钱。

岁末的雪越下越急,火塘却烧得比任何时候都旺。灰衣人的儿子举着辣油火把,跟着皮影戏的节奏跳起傩戏舞步,火光将他的影子投在老槐树上,影子的鬼角竟与树干上的年轮纹重合。王鬼角望着这一幕,忽然明白:荒**的鬼话从来不是传说,而是刻在血脉里的辣味基因,是每个良人心里永远烧着的火塘,是无论多少个寒冬都冻不坏的、滚烫的初心。

寅时,火塘渐渐熄了,只剩下通红的炭灰。王鬼角用辣油在灰里写下「春」字,灰屑遇油立刻腾起热气,在空中凝成鬼角形状的蒸汽。二混子打着酒嗝往家走,脚边的辣油火把忽明忽暗,照亮了雪地上的两行脚印——一行是他的,一行是鬼角小人的,歪歪扭扭却坚定地通向黎明。

这一晚,荒**的辣油火塘终究没灭。它在老槐树的根系里,在每个**人的梦境里,在代代相传的鬼话里,继续燃烧着,像一颗永远不会冷却的辣味心脏,跳动着属于荒**的、不死的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