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荒延村破局者 > 第6章 紫禁城「辣油新政」与四鬼的辣味朝议

第六章 紫禁城「辣油新政」与四鬼的辣味朝议

金秋十月,皇上在太和殿召开「辣油新政听证会」。四鬼身着御赐「辣味朝服」,朝服上的鬼角纹用辣油金线绣成,走动时竟有淡淡香气飘出。殿内金砖已用辣油反复擦洗,每道缝隙都透着「清正」二字的暗纹,这是李秀才用辣油墨亲自设计的「防贪阵」。

「诸位爱卿,自辣油验心案后,各地仍有苛捐杂税逼人造假。」皇上抬手示意,殿门处推来装满账本的辣油车,「河南府竟对辣油坊征收『鬼角形状税』,荒唐至极!」永革翻开账本,见「形状税」细则竟规定辣油需炼成标准鬼角弧度,否则每差一分加收十文,气得算盘珠崩出三丈远。

「陛下,辣油之祸,祸在层层盘剥。」苏老鬼越班奏事,鱼叉在地面划出南洋鬼商的走私路线,「他们勾结地方官,用『辣油专营』之名垄断市场,百姓若用古法榨油,便扣上『通鬼』罪名。」话音未落,河南府尹竟浑身发抖,腰间鬼角佩饰掉在地上,露出「鬼商同谋」的刻痕。

李秀才展开《天下辣油困局图》,图中用辣油标出全国七十二处「毒油据点」,每个据点都与当地官员的辣油俸禄挂钩。最触目惊心的是江南「辣油织造局」,表面织锦,实则用毒油浸泡丝绸,致染工十有九盲。皇上拍案而起:「着四鬼为钦差,巡行天下,凡涉毒油贪腐者,不论官职,一律先斩后奏!」

首站河南府,四鬼在辣油坊地下挖出「鬼角税银窖」。窖中白银铸成千鬼角形状,每个鬼角都刻着被逼死的匠人名字。刘老鬼用虫叉挑起税银,银块竟渗出黑油——那是用匠人鲜血熔炼时留下的痕迹。永革当场算出:苛捐杂税使百姓辣油成本激增三成,而贪官与鬼商分走七成暴利。

在江南织造局,四鬼解救出被囚禁的染工。染工们的双眼已被毒油熏瞎,却仍能凭记忆辨别真辣油香气。苏老鬼含泪为他们敷上辣油明目膏——此膏用荒**母液加天山雪菊炼成,涂之可清毒明目。当第一个染工重见天日,他摸着苏老鬼的鱼叉笑了:「恩人身上的辣油味,比天上的太阳还亮。」

三个月巡行,四鬼在三十省掀起「辣味风暴」。他们拆毁毒油工坊二百余处,斩杀贪腐官员六十四人,解救被迫掺毒的匠人近万。每到一处,必建「辣油鸣冤鼓」,鼓面用辣油牛皮制成,敲之声传十里,且唯有真冤者击鼓,鼓心才会渗出辣油。

冬至返京时,四鬼的辣油巡按车装满了百姓送的「民心辣油」。这些油用各家最好的辣椒炼制,坛坛罐罐上贴着「谢」「清」「善」等字,甚至有孩童用辣油在罐口画鬼角。皇上望着这堆「非标准」辣油眼眶湿润:「此乃天下百姓的辣油真心,胜却宫廷万两黄金。」

太和殿庆功宴上,皇上颁布《辣油均赋令》:废除一切苛捐杂税,设「辣油公仓」平抑物价,允许民间自酿辣油直接进贡。四鬼则呈上《辣油匠人保护状》,规定凡从业三十年以上的辣油匠,可获「鬼角匠人」称号,其子孙入仕免考辣油科。

酒过三巡,永革望着殿外飘雪,突然想起打鬼县的老槐树。他悄悄掏出算盘,算出此时家乡的辣油井该结薄冰了,冰下的母液却仍温热,正如这人间的辣味正义——虽历经寒冬,却永远在人心深处,咕嘟咕嘟地熬着,熬着,终有一日会熬出个清清爽爽、鬼角朝天的好世道。

这一晚,紫禁城的辣油宫灯照得雪地通红。四鬼站在午门城头,看百姓提着「民心辣油」回家过年,灯笼的光影将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与城墙上的鬼角砖纹叠在一起,宛如一幅永不褪色的辣味丹青,画里画外,都是打鬼县人用百年心血写下的、关于清白与坚守的不朽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