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仪天下,从冒充丞相寡嫂开始 > 第17章 用她的双手,拿她想要的公道

冯清岁感觉有点蹊跷,笑问道:“嬷嬷这般模样,难道以前见过我?”

妇人登时垂下头来:“不曾见过。”

“听说你是手脚不干净,被自家小姐发卖的。”

冯清岁边说边留意她的神色。

妇人下颌绷紧了几分,双手不自觉攥紧裙角,但沉默了几瞬,也没有替自己辩解,只是将头垂得更低。

想必另有隐情。

冯清岁心想。

继续问道:“你可会算账与管人?”

妇人回道:“会,奴婢先前是在铺子里当管事的。”

冯清岁便看向牙人:“多少钱?”

牙人这才反应过来,她想买这妇人,摇头道:“宁大小姐那边说了,要卖远一点,不许留在京城。”

冯清岁笑了笑:“我是乌城人,乌城还不够远吗?”

牙人讶异:“您是乌城人?”

“是啊。”冯清岁微微颔首,“我来京城办点事,办完就回乌城了,你把她卖给我不算违规吧?”

迟疑片刻后,牙人点头:“确实不算。”

心里盘算着,反正这妇人送来大半个月了,也没遇上外地买家,这位年轻夫人既然是乌城的,卖给她也算符合要求,虽然她可能短时间不会离开京城。

“那就卖给您吧。”

牙人同意了这桩买卖。

“不过会纺织的女子我们这里暂时没有,您是要买还是要雇?”

“雇。”

“那您留个地址,我这边找到人了,好联系您。”

冯清岁让他到刚刚租下的其中一座宅院找她就好了。

牙人道好,在冯清岁带着妇人离开时,又叮嘱了句:“您在京期间,最好还是别让她露面,不然国公府那边的人撞见了,我们不好交代……”

冯清岁应了下来。

“放心,不会让你们难做。”

她把妇人带到刚租下的宅院,问过姓氏后,笑道:“徐嬷嬷,以后这里就归你管了,我要在这里开个羊毛作坊,斜对面那座宅子也是我租下的,打算弄个羽绒作坊,到时也归你管,你可有信得过的人?可以叫来一起帮忙,工钱好算。”

徐嬷嬷道:“有两三个可用的。”

冯清岁从荷包取出三百两银票,递给她。

“需要添置什么,你看着办。

我要做的毛衣和羽绒服不多,大概各两百件,每个作坊二十人应该够了,到时管早午餐,得雇两个厨娘,还得安排个采买。

这几天你先让人到城中各处购买羊毛和鸭绒鹅绒,等牙行那边找到人了,再安排清洗晾晒。

制作要用到的工具我这边会找工匠制作,到时再送过来。

……”

徐嬷嬷听完她的交代,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攥着银票道:“夫人一下子给奴婢这么多钱,就不怕……”

“你知道我是哪个府上的夫人吗?”

冯清岁笑问。

徐嬷嬷摇头。

“我是纪丞相长嫂。”

冯清岁搬出了纪长卿的名头。

“前有宁国公府,后有丞相府,你敢逃?”

徐嬷嬷:“!!!”

“那您不是京城人吗?怎么说自己是乌城人?”

“我祖籍乌城。”

“……”

徐嬷嬷还想问两句,但看着冯清岁明艳的脸庞,又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冯清岁回府后,就画起了草图。

纺线、织毛衣、做羽绒服,这些技能都是师父闲来无事教给她的。

她第一次穿上毛衣和羽绒服过冬时,因为太过温暖,都有点不习惯了。

她和姐姐在慈幼院时,冬日穿的都是柳絮和芦花做的袄子,初寒尚可,严寒完全不顶用,跟没穿似的。

院监说他们的日子够好的了,穷人家都是睡稻草裹稻草,房子到处漏风,因为缺薪少炭,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只能灌冷水。

这些话安慰不了她,她觉得每个冬天都很漫长。

手脚总是冻得裂开,风一吹,像有无数把刀子在皮肤上划过。

脸也被划开无数细缝,总是红扑扑的。

有时还会流血。

姐姐夜里抱着她睡,替她抵挡从窗缝里硬挤进来的寒风,手脚不曾暖过,落下病根,来月事后,总跟渡劫似的。

她拜师后,让师父帮姐姐看了,开了调养的方子,才放心随师父走。

给姐姐寄毛衣和羽绒服时,她在信里感叹:要是早点遇到师父就好了,我们就不用挨冷了。

姐姐回她说:“以后我们都不会挨冷了,我们还可以让其他孩子不用挨冷。”

姐姐有心做善事,但她是慈幼院长大的孤儿,姐夫家境贫寒,幼年丧父,是寡母做绣品养大的,刚开始当官时也捉襟见肘,同僚应酬从来不去。

直到小与出生,他升了礼部郎中,涨了薪俸,一家人手头才宽绰些。

过年穿得起新衣,日常也吃得起肉。

姐姐不用再卖绣品补贴家用。

但她还是不断刺绣,把卖绣品的银子攒下来,打算给慈幼院的孩子捐棉服。

姐夫很支持她,省下自己的薪俸,和她一起捐。

小与刚好是立冬出生的,他们每年便在小与生辰这天,选一家慈幼院捐赠。

“给小与积积福。”

姐姐在信里如此写道。

可小与只活了四个年头。

姐姐夫妻不得善终。

冯清岁放下画笔,看向几案上的腊梅花。

大半花朵已经凋零坠落,只有零星几朵挂在枝头,隐隐散着幽香。

积福行善又如何,老天爷从来不曾许诺善有善报。

人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

她会用她的双手,拿她想要的公道。

三天后,徐嬷嬷遣人告知,牙行那边物色了四五十人,请冯清岁过去看看。

冯清岁带着她一起去牙行选了人。

这些人有纺棉麻线经验,上手毛线不难,冯清岁教了两遍,便都学会了。

徐嬷嬷已经将原料、清洗晾晒用具、床铺桌椅、锅碗瓢盆灶台等物件准备妥当,厨子也雇好了,人一到就能开工。

冯清岁夸奖:“嬷嬷不愧是国公府出来的人,办事就是妥帖。”

徐嬷嬷显然调整好了心态,提起国公府没再低头,而是平静道:“夫人过奖了。”

冯清岁把接下来的事项安排好,由徐嬷嬷跟进。

自己每天依然陪荣昌侯世子夫人减重。

从魏氏这边又得到一条新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