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91章 脉象突变识传经之变

岐黄手记 第91章 脉象突变识传经之变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第91章 脉象突变识传经之变

杭城的深夜被细雨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深秋的湿冷。杭城妇幼保健院七楼的会诊室里,监护仪发出规律的“嘀嘀”声,幽蓝的屏幕光在雪白的墙壁上投下不断跳动的影子,让整个空间都显得格外压抑。26岁的林小薇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产后大出血已经是第五天了,她的嘴唇毫无血色,白得近乎透明,像是蒙了一层薄霜。

林小薇的腕间插着留置针,三路输液管蜿蜒连接着吊瓶,透明的液体一滴一滴地注入她的身体,试图挽回那逐渐消逝的生机,可却怎么也压不住她那异常的脉象。苏怀瑾脚步匆匆,推门而入,白大褂上还残留着仁济堂特有的中药香气。她手里紧紧攥着急诊病历,上面“血红蛋白62g\/L”的红字格外刺眼,仿佛是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苏医生,你可算来了。”主治医生张主任快步迎上来,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输了4单位红细胞,出血暂时是控制住了,可她一直喊心慌,西药升压药已经不敢再加量了。”张主任的语气里满是焦急与无奈,身为西医,面对此时的状况,他已经有些无计可施。

苏怀瑾没有立刻回应,她的目光迅速落在病床上的林小薇身上。只见林小薇双眼紧闭,眉头微蹙,额头上还渗着细密的汗珠,每一次呼吸都显得那么微弱。苏怀瑾走到床边,轻轻坐下,缓缓伸出手,指尖搭在了林小薇的寸口。就在触碰到的瞬间,她心里猛地一沉。

那脉象革如鼓皮,劲急而中空,手指下传来的感觉就像是按在一面紧绷的牛皮鼓面上,毫无弹性。这正是《濒湖脉学》中所描述的“革脉形如按鼓皮,亡血失精半产崩”的典型脉象。再看林小薇的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眼皮还在微微跳动,像是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的舌淡无苔,就像一块光滑的羊脂,没有一丝杂质。苏怀瑾心里明白,这是三焦俱虚的严重表现。

“上焦虚则神不宁,中焦虚则气不生,下焦虚则精不固。”苏怀瑾轻声呢喃着,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给周围的人解释。她迅速翻开随身携带的《三焦辨证论》,泛黄的书页在指尖翻动,发出细微的声响。“得用柏子仁养上焦心神,归脾汤建中焦气血,龟鹿二仙胶填下焦精血。”苏怀瑾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打破了会诊室里压抑的沉默。

她转过头,看向一旁的药剂师,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龟甲胶、鹿角胶烊化时用温黄酒,《本草纲目》说酒能行药势,引药入下焦。”药剂师连忙点头,快步走向药房,准备按照苏怀瑾的要求去调配药物。

林小薇的丈夫王浩站在病床边,双手紧紧攥着会诊记录,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的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担忧,看着苏怀瑾,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中医能止住隐性出血吗?ct显示宫腔还有积血。”王浩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他害怕失去妻子,害怕这个刚刚组建的小家庭就这样破碎。

苏怀瑾轻轻叹了口气,她理解王浩的心情,换作任何一个人,在面对妻子这样的状况时,都会感到无助和绝望。她调出凝血功能报告,指着上面的数值,耐心地解释道:“纤维蛋白原偏低,归脾汤里的党参、黄芪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就像给身体派了维修工,去修补血管的漏洞。”苏怀瑾的声音柔和而温暖,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王浩带来了些许希望。

实习医生小李举着脉象仪,眼睛紧紧盯着屏幕,脸上满是惊讶的神色:“革脉的波形图像陡峭的悬崖,和正常脉象完全不同!”小李是个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典型的革脉,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苏怀瑾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革脉主大失血,情况危急,我们得从三个方向来补。上焦用柏子仁堵漏气口,让心神安宁;中焦用归脾汤打气球,补充气血;下焦用龟鹿胶加固气球壁,稳固肾精。”苏怀瑾的解释通俗易懂,让在场的人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张主任盯着处方单,眉头再次皱了起来:“龟鹿二仙胶含动物药,会不会增加肝肾负担?”张主任是西医出身,对于中药的使用,他总是有着一些顾虑。

苏怀瑾不慌不忙,展示出药材检测报告:“龟甲胶来自浙江养殖基地,重金属残留低于国家标准,配合西医的保肝治疗,不仅不会增加肝肾负担,反而能减轻输血后的代谢压力。”苏怀瑾的回答有理有据,让张主任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病房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服药12小时后,林小薇的革脉稍稍缓和了一些,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丝希望。然而,就在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林小薇突然变得烦躁不安,嘴里还说着胡话,手脚也开始胡乱挥舞。王浩急得眼眶泛红,他猛地站起身,冲到门口,用力拍打着门:“是不是中药太燥了?医生,你们快看看啊!”王浩的声音里满是焦急和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病情刚刚有了好转,却又突然恶化。

苏怀瑾立刻走到床边,仔细查看林小薇的舌苔。只见林小薇的舌尖隐隐出现了红点,这是三焦虚火上浮的表现。苏怀瑾心中有数,她迅速说道:“三焦虚火上浮,加麦冬15g、五味子6g,《千金方》说麦味地黄丸能敛虚火。”说完,她又转头对护士说:“调整输液顺序,让中药与缩宫素间隔1小时,子宫收缩和补气血不冲突,但得讲究先后顺序。”

在苏怀瑾有条不紊的指挥下,护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半小时后,奇迹发生了。林小薇的脉象逐渐转为细弱,虽然依旧虚弱,但却终于有了一丝胃气。王浩看着妻子逐渐平静下来的面容,眼眶里闪烁着泪花,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会诊室的时钟指向凌晨四点,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自动煎药机里,龟鹿二仙胶的胶香缓缓飘散出来,与监护仪的电子音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苏怀瑾翻开林小薇的产后记录,看着上面孕期体重增长不足5kg的记录,不禁轻轻叹了口气:“孕期脾虚没调,才会产后气血崩溃,就像地基没打牢,房子容易塌。”苏怀瑾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惋惜,如果孕期能够及时调理,也许林小薇就不会遭受这样的痛苦。

王浩摸着妻子冰凉的手,眼中满是愧疚:“她孕前总说累,我以为是矫情......”王浩的心里充满了自责,他后悔自己没有多关心妻子,没有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苏怀瑾轻轻拍了拍王浩的肩膀,安慰道:“现在补还来得及,归脾汤里的白术用的是安徽亳州的麸炒白术,健脾效果比生白术强三倍,《药典》里写得明明白白。”苏怀瑾的话语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王浩的心。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里时,林小薇的血红蛋白升到了78g\/L,革脉也转为细涩。苏怀瑾刚在病历上写下“三焦同治有效”,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她掏出手机一看,是仁济堂急诊发来的消息:“45岁男性,2型糖尿病,突发雀啄脉,伴强烈饥饿感。”

苏怀瑾望着林小薇逐渐红润的唇角,心中五味杂陈。她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革脉如鼓,病在三阴;雀啄如啄,病在厥阴。”她迅速收拾好药箱,龟鹿二仙胶的余温还残留在掌心,而新患者的脉象图已经在她的脑海中清晰浮现。那是比革脉更复杂的雀啄脉,需要运用六经辨证中的厥阴病治法来应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