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109章 黄芪固表愈自汗

岐黄手记 第109章 黄芪固表愈自汗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第109章 黄芪固表愈自汗

杭城的深秋裹着桂花香,市中医院产科病房里,消毒水味混着新生儿的啼哭,显得格外温馨。苏怀瑾刚查完最后一个产后病房,就被产科王主任叫住:“28床的产妇自汗不止,西医的止汗药不管用,您给看看?”

推开28病房的门,28岁的李敏正靠在床头,脸色苍白如纸,额角的汗珠不断滚落,刚换上的棉质睡衣又湿透了大片。丈夫小陈正拿着毛巾反复擦拭,见苏怀瑾进来,眼神里满是焦急:“医生,她每天要换七八次衣服,吃了退烧药也没用,是不是月子没坐好?”

苏怀瑾搭脉时,触到脉细弱如丝线,再看舌苔淡白薄嫩,典型的气虚不固证。“产后气血大亏,腠理不固,”她轻声解释,“不是内热,是气虚自汗。”话未落,旁边的西医张医生插话:“黄芪性温,产后多虚热,用了会不会上火?”

“黄芪是补气圣药,但量效不同,功效迥异。”苏怀瑾翻开《医学衷中参西录》,“15g补中益气,30g固表止汗,60g利水消肿。李敏产后出血量300ml,bmI正常,30g刚刚好。”她转向小陈,“就像给漏气的气球补气,黄芪能把毛孔的‘漏洞’堵住。”

张医生仍有疑虑:“可文献说黄芪可能升高体温。”苏怀瑾调出2020年《中国中药杂志》论文:“黄芪多糖能调节t细胞平衡,降低IL-6这些促炎因子,反而有抗炎作用。”她指着李敏的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90g\/L,黄芪还能促进造血。”

处方笺上,玉屏风散加减清晰列明: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另配维生素d滴剂。“防风能走表,白术健脾,三药合用,就像给身体建了道防风墙。”苏怀瑾特别交代,“黄芪要选内蒙古产的绵黄芪,切片呈菊花心,皂苷含量最高。”

三天后复诊,李敏的睡衣终于不再湿透,能抱着孩子安静哺乳了。检测报告显示,她的IL-6水平从25pg\/ml降至12pg\/ml,cd4 t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张医生看着数据惊叹:“没想到黄芪调节免疫的作用这么直接。”

考虑到产妇哺乳不便,苏怀瑾联系制剂室将黄芪制成免煎颗粒。她亲自盯着hpLc检测仪,看着黄芪甲苷峰达到0.8%:“80c热水冲服,才能溶出最多多糖,这和古人煎煮黄芪取汁的道理一样。”

傍晚查房时,李敏摸着孩子的小脸笑了:“现在终于有力气抱宝宝了。”苏怀瑾整理病历,想起祖父教她辨认黄芪时说的话:“黄芪如良将,量小则守,量大则攻,关键在辨明虚实。”窗外,tS集团的广告车正播放着“特效止汗药”的广告,她心头一动,记下了这个频繁出现的名字。

离开医院前,苏怀瑾接到药监局电话:“您举报的tS集团红参案有进展了,他们的产品检测出非法添加雌激素。”想起张女士的**结节,她意识到这场与虚假养生的战争远未结束。走出产科,新生儿的啼哭与中药房的捣药声交织,她知道,每一味药的正确使用,都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她在诊疗日记中写道:“黄芪固表,固的是气血之堤;医者辨证,辨的是虚实之要。当商业噱头滥用药材,我们更要守住量效之尺——那是千年医道留给现代人的精准密码。”合上笔记本时,远处的仁济堂灯火通明,那是中药房在为明晨的煎煮做准备,黄芪的淡淡豆香,正透过窗户,飘向杭城的深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