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67章 脉位深浅察病位表里

岐黄手记 第67章 脉位深浅察病位表里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仁济堂急诊室的玻璃上蒙着一层水雾,苏怀瑾刚给陈立远开完调整后的补中益气汤,就听见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苏医生,120送来位老爷子,低热一周了,西医查不出原因!”护士小林抱着电子体温计,身后跟着个推着轮椅的中年男人。

轮椅上的老人裹着厚外套,面色青白如纸,鼻尖挂着细密的汗珠,呼吸声重得像破旧的风箱。“爸,37.8c,又是低热,”中年男人递过病历,“血常规、胸片都做了,cRp 15mg\/L,西医说不像细菌感染,让转中医试试。”

苏怀瑾戴上手套,触到老人冰凉的手腕——脉搏沉紧,重按才得,指下像绷直的琴弦,带着明显的紧张感。“大爷怕冷吗?最近出过汗没?”她边问边垫上脉枕,老人的手指微微发颤,指甲泛着青紫色。

“整宿整宿睡不着,盖三床被子也不暖,”老人声音沙哑,“咳嗽没痰,就是骨头缝里冒凉气,跟被人灌了冰水似的。”舌象分析仪显示舌质淡白,苔薄白而润,舌根部有淡淡的齿痕,典型的少阴病征象。

程野抱着检测报告进来,显示器上的cRp数值闪烁着淡黄色警示:“15mg\/L,轻微炎症,但肺部ct无感染灶,甲状腺功能正常,排除甲流和肺炎。”他调出脉象图,“脉沉主里,紧脉主寒,符合《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关键在脉位,”苏怀瑾用棉签轻点寸口,“轻取摸不到,重按才有力,说明病在里。紧脉像绳子打结,是寒邪束缚。”她转向家属,“表面看是低热,其实是身体底子虚,寒邪躲在深处捣乱。”

中年男人皱眉道:“附子有毒吧?我爸有胃溃疡,能吃吗?”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百度搜索的“附子中毒案例”,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

苏怀瑾耐心解释:“制附子经过12小时蒸制,乌头碱降解率超过90%,药典规定最大剂量15g,我们用12g,符合规范。”她翻开《本草纲目》,“细辛不过钱,3g是安全剂量,且这批细辛经过马兜铃酸检测,没问题。”

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身体蜷缩成虾米状,苏怀瑾趁机观察:无汗、恶寒、脉沉紧,正是太少两感证——太阳表证未解,少阴里阳已虚。“西医看到的是低热,”她在病历中写道,“中医看到的是寒邪藏在少阴经,像老鼠躲在墙缝里,得用附子温阳,麻黄解表,细辛打通表里通道。”

“麻黄6g开腠理,让毛孔微微出汗;制附子12g先煎1小时,煮到口尝无麻感再下其他药;细辛3g通表里,引药直达病处。”苏怀瑾写下处方,特意在附子旁边画了个星号,“这三味药像三个士兵,附子打前锋温阳,麻黄断后解表,细辛当向导带路。”

程野递过电子体温计和手环:“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和心率,超过38c随时联系我们。”他指着墙上的《伤寒论》条文,“这种病最考验时机,早一步解表伤阳,晚一步寒邪深入,得像走钢丝一样精准。”

老人的儿子仍有疑虑:“西药都没用,中药能退烧?”苏怀瑾笑道:“您父亲的热是虚阳浮越,就像冬天湖面结冰,底下的水还是凉的。附子把底下的火生起来,麻黄把表面的冰化开,寒热一平衡,烧自然就退了。”

药房老周捧着制附子过来,黑褐色的附子块泛着油光:“苏医生,这批江油附子,蒸制时加了甘草水,红外光谱监测显示乌头碱含量0.02%,符合药典要求。”他又展示细辛,“北细辛,根部饱满,马兜铃酸1含量0.001%,远低于限量标准。”

苏怀瑾点头:“《雷公炮炙论》说‘附子炮裂,去皮脐’,现代炮制更科学,每一批都测毒性成分。”她转向家属,“药要分三次温服,喝完盖被子静卧,等后背微微出汗就好,别捂太严,免得汗出太多伤津液。”

想起陈立远的细脉,她补充:“和之前的补药不同,这次要借药性打通表里,就像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得先把淤泥冲走,才能让水流顺畅。”

深夜煎药室,苏怀瑾盯着砂锅里翻滚的药液,制附子的苦味混着麻黄的辛香弥漫整个走廊。老人服药后一小时,额头冒出细汗,体温降至37.2c,脉沉紧稍缓,但关脉仍显虚弱。

“苏医生,”值班护士突然跑来,“家属在护士站闹,说我们用毒药害人,要查附子的检测报告!”苏怀瑾放下药勺,快步走向走廊,看见老人的儿子正举着手机拍摄药袋,屏幕上是某短视频平台的“中医有毒论”视频。

她深吸一口气,调出药房的质检报告:“您看,制附子的乌头碱含量、细辛的马兜铃酸含量,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盖章。”又翻开《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我们按药典用药,签署了《毒性中药知情同意书》,流程合规。”

中年男人的手指顿在半空,视频里的激烈言论和眼前的检测报告形成鲜明对比。苏怀瑾放缓语气:“中医用毒药治病,就像警察用枪抓坏人,关键是枪法准。我们开的剂量比药典上限还低30%,就是为了安全。”

凌晨三点,老人的体温稳定在36.8c,脉沉紧转为沉缓,苏怀瑾刚在病历里写下“表邪渐解”,护士站的呼叫灯又亮起。“明天有位年轻女士,心悸手抖,脉率112次\/分,甲功显示Ft3超标三倍。”小林揉着眼睛递过预约单。

窗外的秋雨敲打着玻璃,苏怀瑾摸着脉枕上的艾草印记,想起《黄帝内经》“脉者,血之府也”的教诲。从沉紧脉到数疾脉,从表里辨证到寒热分辨,中医的脉诊就像精密的导航系统,指引着疾病的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