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82章 少儿脉数清透余热

岐黄手记 第82章 少儿脉数清透余热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第八十二章 少儿脉数清透余热

仁济堂儿科诊室的卡通挂钟正“滴答”走着,表盘上的小熊举着听诊器,时针刚过十点,诊室门“砰”地被推开。穿米色卫衣的乐乐妈抱着孩子冲进来,卫衣下摆还沾着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5岁的乐乐软趴在妈妈肩头,小脸烧得通红,睫毛上凝着泪珠,指甲缝里还留着住院时消毒的浅黄碘伏印子,指尖无意识地揪着妈妈洗旧的棉质上衣衣角,那里还留着几处奶渍印子。

“苏医生,您快看看吧!”乐乐妈声音带着哭腔,腕间银镯子撞在门边的自动煎药机上,发出细碎的响。她手忙脚乱地从帆布包里翻出电子体温计,往孩子耳后一贴,“滴”的一声,37.8c的红色数字在屏幕上跳动,“肺炎出院都一周了,每天下午就低烧,西药吃了三天没用,血象查了也正常……”

苏怀瑾起身接过孩子,乐乐的小身子轻得像片羽毛,住院手环的红丝带还系在腕上,褪色的字迹写着“儿科23床”。她掀开孩子领口,锁骨下方还有留置针的淡淡瘀痕,指尖轻轻搭在寸口——三根手指刚触到皮肤,就感受到急促却虚浮的搏动,像小鼓槌在指腹上断断续续地敲,一息六至,算算足有110次\/分。

“乐乐妈别急,先坐下说。”苏怀瑾抽出纸巾帮孩子擦了擦鼻涕,卡通压舌板在台灯下泛着柔光,“您看乐乐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边尖还有小红点,这是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的表现。”她指着墙上的卡通脉象图,小熊图案的“数脉”旁边标着“儿童正常脉率70-110次\/分”,“乐乐的脉数而浮取无力,说明正气虚了,余热却还在体内打转。”

乐乐妈盯着处方单上的“生石膏15g”,手指捏紧手机,屏幕上还停在某育儿论坛的帖子:“儿童长期低热当心白血病——”“苏医生,石膏是不是太寒凉了?我听说小孩喝了会拉肚子……”她声音发颤,目光扫过诊室里的中药柜,薄荷、连翘的药香混着暖气,让她想起住院时孩子输的寒凉抗生素。

“您放心,我们用的是自动煎药机,生石膏先煎30分钟,药性会变得很温和。”苏怀瑾点开电子药典,儿童用药安全模块里,生石膏的每日最大剂量标着“20g\/3岁”,“而且我把原方的粳米换成了淮山药,《本草纲目》说淮山药‘益肾气、健脾胃’,专门护着孩子虚弱的脾胃。”

记忆突然翻涌,苏怀瑾想起自己6岁时肺炎初愈,祖父在厨房用石磨磨淮山药的场景,白花花的山药泥熬成稠粥,撒上点白糖,就是她病中最温暖的味道。她从抽屉里取出印着卡通图案的量杯:“每天分四次喝,每次就喝这么多——”量杯上的100ml刻度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就像给身体慢慢浇温水,把余热顺着小便带走。”

乐乐突然咳嗽起来,小身子在妈妈怀里缩成一团,后背的肋骨隔着薄衣服都能摸到。苏怀瑾抓住时机,用三根手指演示“三指定关法”:“儿童脉短,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寸关尺,您看,乐乐的脉跳得快,但轻轻一按就没劲儿,这就是虚热的表现。”

脉象仪的屏幕上,脉波曲线像春风拂过的湖面,虽有起伏却不够沉稳:“浮取不足是表虚,沉取仍数是里热,说明乐乐的正气还没恢复,残余的病邪还在捣乱。”她点开《本草纲目》现代研究页面,淡竹叶的成分分析里,黄酮类化合物的退热机制用红字标着,“淡竹叶利尿不伤阴,比退烧药温和多了。”

乐乐妈这才注意到自己手机里存着的成人益生菌冲剂,图标上“增强免疫力”的字样格外刺眼。她苦笑道:“昨天看网上说要补充益生菌,买了最贵的进口冲剂,结果孩子喝了直喊肚子疼……”苏怀瑾摇头:“儿童肠道菌群和成人不同,成人冲剂里的膳食纤维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不如用淮山药熬点粥,安全又养胃。”

三天后的复诊在午后,阳光斜斜照进诊室,乐乐的体温降到37.2c,小脸红润了些,却在喝药时突然吐奶。白色药汁混着黄色黏液溅在妈妈胸前,乐乐妈手忙脚乱地擦着,手袋里的益生菌冲剂“啪嗒”掉在地上:“是不是中药太凉了?早知道该听他爸的,继续用退烧药……”

苏怀瑾捡起冲剂,包装上“成人型”三个字让她皱眉:“这类冲剂不适合孩子,您看成分表,低聚果糖含量那么高,脾胃虚弱的孩子根本消化不了。”她重新搭脉,脉数稍缓,却仍有90次\/分,“余热退了大半,但胃气还是虚,我加味太子参6g,专门补孩子的气,就像给小身体充充电。”

这时,穿西装的乐乐爸推门进来,领带歪在胸前,西装袖口还沾着医院的消毒水味:“烧了这么多天,中药到底有没有效?同事说他家孩子肺炎后低热,吃了两周中药都没好……”他语气里带着不满,目光落在处方单上。

苏怀瑾调出血常规报告,淋巴细胞比值仍偏高:“病毒感染后的低热,西医确实没有特效药,这正是中医的优势。乐乐的脉数从120次\/分降到100次\/分,说明身体的正气在恢复,就像打仗时援军到了,正在慢慢清理残余的敌人。”

她转身用卡通贴纸哄乐乐张嘴喝药,新调整的药汁里加了半勺蜂蜜,符合《本草纲目》“蜂蜜矫味和中”的记载。乐乐皱着鼻子舔了舔,眼睛一亮:“甜津津的!”小舌头乖乖地卷着汤匙,妈妈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乐乐妈红着眼眶整理药盒,发现每张药袋上都贴着便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淡竹叶先洗后泡”“淮山药掰小块”,甚至画了个小小的笑脸。苏怀瑾递过手写的饮食单,字迹工整:“忌油炸、忌生冷,每天上午十点煮小米粥,米油给孩子喝,米渣妈妈吃——”

三日后的清晨,诊室门被“咚咚”敲响,乐乐像只小麻雀般飞进来,颈间的住院手环终于摘掉了,小脸上洋溢着病愈的喜悦。他抱着苏怀瑾的腿不松手,另一只手举着退热贴:“阿姨,不烧啦!”乐乐妈跟在身后,手里攥着体温正常的检测单,眼角的细纹里全是笑意:“早该信中医的,后悔没早点来找您。”

苏怀瑾刚要记录病案,妇科诊室突然传来惊呼:“医生!我肚子发紧!”抬头看见28岁的孕妇扶着腰进门,手腕上的胎心监测仪闪烁红光,宫缩频率显示每10分钟一次。她胸前的工牌“仁济堂”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与乐乐妈手中印着“中药免煎颗粒”的药袋相互映衬。

“乐乐妈,下周带孩子来复查,记得提前预约。”苏怀瑾转身时,药柜里淡竹叶的清香味飘来,混着远处胎心监护仪的“滴滴”声,在诊室里轻轻萦绕。窗外的梧桐树影透过纱窗,在乐乐的卡通退热贴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中医治疗的细腻与温度——那些看似温和的药材,那些精准的脉诊辨证,正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去病痛的阴霾,让每个小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