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岐黄手记 > 第89章 脉证相应依经取穴

岐黄手记 第89章 脉证相应依经取穴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5:44:01 来源:小说旗

霜降后的杭城凌晨,气温骤降至零下,仁济堂急诊室的白炽灯在夜色中划出一道温暖的光带。26岁的林小羽裹着灰色羽绒服踉跄进门,领口处沾着少许呕吐物,手机屏幕上“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报告在冷光下泛着苍白。她左手捂着喉咙,右手死死攥着病历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颈间的甲状腺结节在吞咽时微微凸起。

“苏医生,救救我……”林小羽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嗓子疼得咽口水都像吞刀片,吃了三天奥美拉唑,半夜还是被胃酸呛醒。”实习生小张连忙搬来椅子,注意到她羽绒服拉链只拉到胸口,露出里面印着“程序员鼓励师”的t恤,袖口还沾着键盘的油光。

苏怀瑾接过病历,指尖刚搭上林小羽的寸口,右寸脉的浮滑感便清晰传来,如同小鱼在浅滩游动,轻取即得,中取圆滑。“右寸属肺,浮滑脉主肺热痰浊。”她翻开《灵枢·经脉》,书页在“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喘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处折着角,“您最近是不是常吃辛辣、喝咖啡?”

林小羽点头,掏出手机里的外卖记录:“连续两周凌晨吃麻辣香锅,昨天开会时突然咳嗽到说不出话。”小张举着动态喉镜报告上前,显示屏上声带充血红肿,食管下段黏膜可见散在破损:“西医诊断反流性咽喉炎,建议用激素喷雾。”

“您的脉滑是痰热蕴肺,浮象说明病位在表。”苏怀瑾示意林小羽躺下,从无菌柜取出针灸针具,包装上的“环氧乙烷灭菌日期:2023.10.25”清晰可见,“太渊穴是肺经原穴,列缺穴通任脉,两穴合用能清肺热、降胃气,比单一用药更直接。”

林小羽盯着针灸针,身体不自觉后缩:“我从小怕针,这针这么细,会不会扎到血管?”苏怀瑾轻笑,用碘伏棉签消毒她的手腕:“现代针灸针是0.25mm的不锈钢细针,比医院抽血的22G针头还细一半。”她指着脉象仪,右寸脉的滑象在屏幕上形成连续的波浪线,“您看这脉势,就像水流湍急,针灸能帮着疏导河道。”

小张递过穴位图,指尖点在腕横纹桡动脉搏动处:“太渊穴是脉会,能调节血管张力;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针灸大成》说它‘主偏风口噤,胸膈逆气’。”苏怀瑾补充:“配合照海穴,专治咽喉肿痛,这是《玉龙歌》里的经典配伍。”

林小羽突然皱眉:“我还有慢性咽炎,西医说要长期用布地奈德喷雾,会不会有依赖?”苏怀瑾摇头,用压舌板观察舌苔:“黄腻苔说明肺胃湿热,激素喷雾只能缓解表面炎症,针灸配合中药才能治本。”她捏起一根针灸针,在灯光下转动,针尖闪着柔和的光,“先针太渊,得气时会有酸胀感,是气血汇聚的信号。”

进针瞬间,林小羽面色突然苍白,额头冒出冷汗:“我、我有点头晕……”苏怀瑾立刻停针,将她的座椅放平,按压内关穴:“别紧张,这是晕针反应,第一次针灸常见。”她抽出温热的毛巾敷在林小羽额头上,“就像新手开车遇到急刹,身体需要适应。”

五分钟后,林小羽缓过气来,发现针柄上多了个艾绒团:“这是……”“温针灸。”苏怀瑾用打火机点燃艾绒,淡蓝色的火焰轻轻跳动,“艾绒燃烧的热量通过针体传到穴位,能增强太渊穴的温通作用,就像给管道加个恒温器,让紊乱的气机稳定下来。”

诊室里,艾灸的烟雾袅袅升起,在脉象仪屏幕前形成淡淡的云翳。苏怀瑾翻开林小羽的饮食日记,麻辣火锅、冰美式、烧烤的记录占了大半:“这些辛热食物都是‘助燃剂’,得换成小米粥、银耳羹,给肺胃降降火。”她指着针具包装盒上的追溯码,“每根针都有独立批号,扫码能查到灭菌流程,比家里用的牙签还卫生。”

小张举着手机展示《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我们严格遵循Gb\/t 标准,进针深度、角度都有明确规定。”林小羽盯着屏幕上的操作视频,终于放松下来:“原来针灸不是乱扎,像做精密手术。”

留针20分钟后,林小羽惊喜地发现喉咙紧绷感减轻,反酸次数减少。苏怀瑾调整列缺穴的针刺角度,针尖向肘部斜刺15度:“这个方向专门针对食管反流,现代研究证实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比药物起效更快。”

送走林小羽,苏怀瑾刚在针灸记录单上签字,护士小林领着位45岁的男性进来,左手捂着右胁肋部,面色潮红:“苏医生,反复低烧两周,37.5c左右,西医查了血常规、ct都没问题,就是左关脉弦细。”

苏怀瑾搭脉,左关脉弦细如琴弦,轻取即得,重按稍减:“左关属肝,弦细主肝郁气滞,是不是最近压力大、爱生闷气?”患者苦笑道:“公司项目失败,每天凌晨两三点睡不着。”

“《伤寒论》说‘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弦脉主之’,您这是少阳病低热。”苏怀瑾调出肝胆b超申请单,“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调和肝脾。”她转身时,针灸盒的金属碰撞声与脉象仪的蜂鸣声交织,空气中还弥漫着未散的艾香。

诊室里,林小羽留下的艾灸余温尚在,新患者的脉象仪已开始采集数据。苏怀瑾看着小张认真准备b超引导针灸的样子,想起凌晨针灸时林小羽逐渐舒展的眉头——中医的脉证相应之道,从来都藏在这一呼一吸的脉象里,藏在毫厘之间的穴位配伍中。每个患者的病痛都是一道独特的谜题,而脉诊与针灸的结合,正是解开谜题的关键钥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