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香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失魂

天香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失魂

作者:胭脂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4 19:11:31 来源:小说旗

掌珠自从宫中回来之后,便一病不起,先是高热不退,而后神志昏昏,转眼之间已经缱绻了六七日。出宫时皇帝还命了太医随行照看,而两位太医初时只说是风寒积聚在体内,吃过两剂药后,却渐渐发起了热来。

她镇日躺在床上,时梦时醒,朦胧间不辨昼夜。如此迁延得久了,身边此后的人都不免微微疑心,究竟是太医开的药没有效用,还是她自己打心底里并不情愿尽快好起来?

只有青鸾无怨无悔,不分白日黑夜的守在她跟前。偶尔间她乍醒过来,也会抓住她的手问道:“你是谁?怎么在我房里?”

青鸾当下不由骇然,偏偏金萱进来她又认得,还能间歇说上几句话。过后太医再进来诊脉时,听说此等情形便推测——徐王妃许是一时病的入魔障了,看来竟似忘却了一些近来的事情,只记得自己以前刚入王府之后那几年的状况。

青鸾听得太医这样的诊断,不由心中冷笑连连。太医所说的失魂症,她自然知道其中干系厉害,太医得出此等结论,似是在保全大家的颜面,又似是早有人授命所至。

只是她不知道,掌珠的失忆之症,到底是她自己因为太过伤心而一时魔怔,还是被人在汤药中做了手脚的缘故?

因为心中担忧,青鸾甚至不得不与金萱两人分工,所有送上来的汤药,都要经由她们先行尝过之后,才能送到掌珠跟前。

但掌珠却并未能够如她们预期的那样,渐渐好起来。

仿佛是母女之间心有感应一般,宫中的沅芷夫人,伤势也未见好转。皇帝在起初几日罢朝之后,终于在正月初九这日召见了几位朝中重臣,又连下几道旨意,将国事都委交与太子以及几位重臣商议处理,自己则守在远瀛殿中,日常除却国师全摩之外,便无人能见到圣颜。

沅芷夫人在太医和医女的精心照顾下,其实已渐渐好转。只是因为伤在头部,所以苏醒得来也暂时不能睁开眼言语。而人总处在似这般四周帘幕低垂,殿中药香弥漫,身上又无半分气力,便很容易恍惚起来,觉得诸般纷杂人事愁苦烦忧皆可抛诸身后,世间只余此一病躯,可静享这孤单安乐。

只是她却也不敢放纵自己病得更加厉害,若真病糊涂了,那么掌珠和长城两个孩子可要如何安置?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她一直知道,自己之所以一直撑着这口气,便是放心不下掌珠,更不敢放心将她和长城交托给他人。便是皇帝从前的山盟海誓,到底她在心中并没有信过半分,所谓的爱屋及乌,那更是海市蜃楼一般的虚幻。

这日天近黄昏,殿外似有风声呜咽。因为她的药太医再三叮嘱,必须是要热着喝下去才有见效,赶上这两日以琼也累得病倒了。余下几个服侍她的宫人轮流伺候服药,一大碗药汤总是不能一次便喂完,便不知是谁想出了个怪主意,索性将煎好的汤药盛在银汤瓶里,温在了暖阁的炭盆边,备她服用,是以现下一阁皆是微酸微苦的药香。

沅芷夫人自己于此事倒不甚介意,只要闻着这气味,她便仍旧可以心安理得的卧病在床,不需去面对自己亲生女儿那惨痛而又震惊的目光。

只是今日,那汤瓶似乎被放置得太过近炉火,也没人看管,瓶中药汤竟似乎滚沸了起来,撞着瓶壁,啁咤作响,如风雨拍门之声。

药香也愈发浓郁起来,堵在鼻尖,让她又想起了那天的情形。

或许是因为病着,她终究觉得胸口有些憋闷,想唤人将汤瓶移走,轻轻喊了声以琼,却是半晌也无人答应。她慢慢的伸出手去,揭开帐子,从枕上看出去,暖阁内空无一人,大约是宫人以为她昏睡不醒,便守在了外头候命。

那汤瓶果然被架在了炉火正中,风雨声便从其中而来。她静静看了片刻,思量着自己是否有勇气去面对那未知而可怕的一切——如是良久,终是敢肯定,便轻轻撒开了手。

帐子垂了下去,停止了晃动,在这清静的天地中又隔出了一重清静天地。

她躺在玉枕上,任由泪水肆意纵横于面上,沁入鬓角发间。

她懒懒设想,就这般一直烧下去,那瓶中的药会不会煎干。煎干之后,余下的案几会不会连带着起火,而后大火纵横,将自己和此中的一切尽数烧为灰烬。

“莫近红炉火,炎热徒相逼。”

她忽而忆出了这样一句诗,搜肠刮肚却也记不起下文,索性也不去费神,闭起眼睛,安心听那雨声。

起时是塞北仲秋黄昏的苦雨,如倾盆滚珠,急转直下,伴着江畔衰柳,打头疾风,更添行人之苦;后又转成京师盛夏午后的骤雨,无凭无依,倏尔而来,击碎清圆水面,扯裂点点绿苹,满池的荷叶都盛着喧闹无比的雨声。待得快煎干之时,却又淅淅沥沥,缠绵流转,迎面扑来阵阵沾染着水气的栀子花香,刚刚开放的槐花被打落了一地,青青白白,不胜哀婉,这是江南春暮夏初时节的细雨。

“阿沅?”有声音在轻轻呼唤她,她在梦中依稀听见自己的乳名,徒然惊醒。惶然半晌,看清了面前来人,才慢慢安下心来,笑着回答道:“母亲。”

母亲面上是既怜且爱的模样,微蹙着眉头问她:“怎么就开着窗子读书,还就这么枕在书上便睡着了?你跟前的人呢?怎么一个都不见?”

她原本是因嫌侍女在跟前晃着影响看书,这才统统将她们赶去了院子里采花去晒,此时便笑道:“我方才读诗,怕她们打扰便让她们去摘花去了。后来心里玩味其中几句的意思,心里感叹半晌,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我读来给母亲听听:莫倚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母亲出身高贵,乃当世闺中内妇的佼佼者,一向温言雅语,此时却一语打断了她:“你小孩子家,这等年纪轻轻,什么都不曾经历过的,又知道些什么?不过是学人故作愁苦而已。快休惹我笑话,别倚窗了,看头发和半个肩膀都被雨淋湿。”

她无端受到摘指,又觉母亲今日不同寻常,待自己不但不柔婉亲和,甚至还有挑剔之意,当下大是不满,扭过头去弩着嘴道:“不要,我偏要看下雨。”

母亲到底拿她无法,道:“到时病了,可别指望我服侍你。你只管任性,我且到前头瞧瞧你弟弟去。又是不肯叫人省心的,从南阁道这边,寻了几处看不到,想是也到哪里蹚水去了。”

她想起弟弟心中一宽怀,便笑答:“对对,母亲快先去管管弟弟才是正经。我就看雨,也不出去淋雨,更不会寻哪一处小溪带着人去蹚水,您可不要忧心我。”

她看着母亲摇着头,带了身后的一众侍女仆妇从廊下离去,一时间红襟绿裙芙蓉面,洋洋洒洒的点缀过青砖白墙的回廊,就连廊中放着的青翠吊兰,也有幸带染上几分暗香。

那香气还幽幽袭来,带着春日的温润与微凉。她索性放下书本,将窗子又推开了些。那晴日里咄咄逼人的玉兰花香,浸润了风雨,变得儒雅而沉静。除了雨打花落声,只有乳燕在梁下呢喃,等候被雨水阻隔的老燕归巢。

她猜想城南妙香庵前的小桥两旁,此时禾雀花定已盛开,那一串串饱满明丽,数日便匆匆凋零。可母亲却不知道何日才有闲暇,带自己去上香?

而城中司盛坊一带,玉带河畔的黄花风铃木,此时照算也正是花期。这犹带几分薄寒的初春,春雨如油,却只能点缀给世间些许的绿意,唯有这一种盛放在早春的嫩黄,是不畏严寒的。她每每坐着马车经过,都会在手间掀起的帘缝中贪恋的去看那几眼。依依不舍,直到消失不见。

这眼前是安详清明世界,她的心中却微感焦躁,如那乳燕一般,似乎总是在守候着什么。她的眼前,有书上的诗文,粉白色的墙,黑漆的小门,门边盛开的栀子花,被雨水洗发得格外洁白。

她这般独坐西窗,直到黄昏,雨不曾稍停。她却终于听见了门环的响动,一颗心随着那扇门一同霍然开朗。

细雨似这般打湿流光,天地万物在一瞬间转作了昏黄,那是一切无忧无虑的旧梦褪去华彩之后的颜色。

她倚住窗口,静静望着来人。

有好风从东南来,扶起了来者的白色衣裾,穿过重重雨丝,复又环绕过她□的手腕。

那清凉而温和的触觉,在一个失神的瞬间,使她觉得,掠过自己掌心的乃是他身上白衫的一隅。

待她回过神来,想去抓那衣角,他却已经走开了,仍是站在那里,和满院的洁白的栀子花一样,在她目光可以触及的地方,春生夏荣,秋衰冬萎,虽是随着四时更改,却永远不会离去。

因为油伞的遮避,她瞧不到他面孔上的神采,只可看见昏黄的雨线沾湿了他阔大的衣袖,昏黄的雨线把他洁白的袖口也染成了昏黄。他定然是从屋外那条路上走来的,他在雨水中踏过满地青白的玉兰花,他的鞋履沾染着玉兰的清香。他撑起了伞,穿过一天风雨,翩翩地来到了她的身旁。

她的心中,平静安乐,如风雨中,见故人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