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无限系统我是无极剑圣 > 第1章 护城河言论

无限系统我是无极剑圣 第1章 护城河言论

作者:无限流小说写作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9 14:38:42 来源:小说旗

1993年收购鞋业公司,是我最糟糕的决策。我们支付了4.3亿美元,但最终资产价值归0,这一错误源于行业结构性衰退的误判,廉价进口产品彻底摧毁了美国制鞋业的竞争优势,教训是即便价格看似低廉,若行业护城河正在崩塌,投资便是陷阱。——巴菲特如是说

————

如何看待巴菲特这段话?

————

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投资决策中常见的认知盲区与行业分析的关键性,值得从多个维度拆解其启示:

一、结构性衰退的隐蔽性与破坏力

案例中的核心失误在于低估了行业底层逻辑的变化。1990年代美国制鞋业面临的不仅是周期性波动,而是全球化重构带来的结构性崩塌——发展中国家通过劳动力成本优势(如中国加入wto前的产能释放)、供应链效率提升,彻底击穿了传统制造业的护城河。这种衰退具有不可逆性,任何短期财务数据(如低价收购标的)都无法抵消长期趋势的碾压。类似案例可见于美国钢铁、纺织业的衰落,或数码相机颠覆柯克胶卷。

二、\"廉价陷阱\"的致命诱惑

收购方可能被资产价格与历史估值对比的\"锚定效应\"误导,误以为4.3亿美元是\"抄底价\"。但若行业RoIc(资本回报率)已系统性低于资本成本,资产账面价值实为\"价值幻觉\"。这类似于2008年后投资传统纸媒或2010年代押注功能手机产业链——价格再低也难挡需求端坍塌。

三、护城河动态评估框架的缺失

真正的护城河需满足稀缺性、持续性、不可复制性。当时美国制鞋业可能的\"伪护城河\"(本土品牌、渠道网络)已被全球化瓦解,而决策者未引入波特五力模型重新审视:

1. 供应商议价权(皮革化工原料是否被垄断?)

2. 购买者议价权(消费者是否转向低价进口品?)

3. 替代品威胁(合成材料是否改变成本结构?)

4. 新进入者威胁(东南亚工厂是否绕过关税壁垒?)

5. 同业竞争强度(国内产能是否严重过剩?)

四、危机预警信号识别失灵

行业崩塌前通常有先兆:

- 利润率持续压缩(如EbItdA margin连降3年)

- 资本撤离迹象(同行减少cApEx、私募股权收购减少)

- 政策环境变化(北美自贸协定谈判降低墨西哥制鞋关税)

- 技术代际差距(自动化程度落后于亚洲工厂)

这些信号未被纳入尽职调查,导致误判。

五、现代投资的启示与策略升级

1. 建立\"反脆弱\"思维:

重资产行业需搭配轻资产运营(如Nike转向品牌\/Ip授权模式)。

2. 引入\"第二层思维\":

不仅问\"价格是否够低\",更要问\"为什么其他人不买\"。

3. 动态护城河监测:

用数据追踪行业集中度(cR5)、进口渗透率、库存周转率等先行指标。

4. 对冲策略:

若坚持投资衰退行业,需同步做空竞争对手或买入替代品EtF。

结语

此案例的本质是将战术勤奋(谈判压价)替代战略判断(行业生命周期定位)。它警示投资者:在技术革命或全球化浪潮中,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真正的风险不是价格波动,而是资本永久性灭失。正如芒格所言:\"如果知道会死在哪里,就永远不要去那里。\"对行业熵增趋势的敬畏,应高于对财务模型的盲目自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