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 第26章 是离二哥最近的一次机会

不管每天是不是忙成陀螺,宋喜雨都叮嘱自己,千万千万不要忘记关注那两个高需求的特殊宝宝。

这第一个嘛,就是福德药铺的周老大夫。闹人系数两颗星。

你见过一个鹤发童颜的漂亮老头,嘟着嘴转过身不理人吗?怎么哄都不行的那种。就因为小药童茯苓,没在第一时间抢到雪凌梅每天限量版的草莓大福。

茯苓被罚去用惠夷槽去碾龟甲,两只脚机械运动着,一脸的生无可恋,分分钟在告诉众人:本人已死,勿埋。

这乱摊子只能宋喜雨来收拾啊!谁让自己出门没掐算一下,撞枪口上了呢?这俩人中间银河系一样宽阔的鸿沟,只能宋喜雨化身喜鹊,搭起鹊桥来弥补。

宋喜雨认命地折返,半路上跑到空间里,选出那些色艳个大的草莓,生气地割掉了所有的草莓尖尖,把剩下的草莓屁屁在碗中捣碎,然后倒入加了清水的锅中烧开,过滤之后备用。

再拿一个碗,放入糯米粉,倒入刚刚的草莓汁,再放点蜂蜜,趁着热乎劲儿揉成大小均匀的超级迷你小团子。

锅中再放入清水,将小丸子煮制漂起,捞到水里过凉。

最后,在空间大平层里找了一个通身雪白的大碗----以前自己拌沙拉用的----放入小丸子,放入切成大颗粒的草莓,又放了一些冰牛奶,一碗肩负着哄人任务的草莓牛奶啵啵就华丽丽诞生了!

宋喜雨端着一盘子草莓尖尖,吃得那叫一个周身通泰,故意晚一点再晚一点去了福德药铺。 不过,临出发之前还是拗不过良心,往草莓牛奶啵啵里滴了一滴灵泉水,作为自己任性吃了草莓尖尖的补偿。

果然,福德药铺里,相差五十多岁的师徒两个人,还在银河两岸,互相把对方当空气。

宋喜雨把大小两头犟牛,都摁在桌前坐好。把一大碗的草莓牛奶啵啵一分为二倒进两个碗,都一样的多,平均分配。

偷眼瞅了那白胡子犟牛一眼,脸上还是阴云密布。于是,宋喜雨在一个碗里舀出两勺,放进另一个碗里,并且把量多的一碗推给他,周老大夫的脸上终于喜笑颜开,不管不顾吃得兴致盎然。

小犟牛茯苓幽怨地看了宋喜雨一眼:姐姐,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等周老大夫一碗冰饮下肚,快乐似神仙。宋喜雨这才亮出了自己带来的那个小箱子。里面是两朵盘子一样大小的灵芝。一朵鲜艳如火,一朵深紫近黑。这可都是从草帽山上顺手带下来的。

周老大夫打眼一看,三连问:“赤灵芝?紫灵芝?送我的?”见宋喜雨点头,财迷般把小箱子抱在怀里。

“说吧,你又看好我这儿的什么?”周老大夫高兴之余依旧竖起警惕性的利刺。

宋喜雨立马变成十几岁的赖皮小孩:“周爷爷干嘛把人家想得那么坏?你要是不喜欢这两朵灵芝就还给人家呗,人家到邻街的惠民医馆去卖,也能卖个好价钱。”

周老大夫恨恨一点宋喜雨的额头:“你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哎呀,周爷爷,你好坏坏,人家好怕怕!”宋喜雨的嗲声嗲气让周老大夫的鸡皮疙瘩都爬满一身。

闹归闹,笑归笑,正儿八经的事还是要办的。最终周老大夫看了看宋喜雨带来的清单:治腹泻拉肚的、治风寒的、治外伤的、治疫病的、止血的、安胎的。

“雨宝,你这是?”周老大夫此时是灵魂归位,又变成悬壶济世的老神仙。

“周爷爷,我师父说了,今年十有**还是大旱,没有了粮食,活不下去了,只能逃荒。我这些都是提前做个准备,以防万一的。我怕到时候乱起来,什么都买不着了。周爷爷,你和茯苓也要早做打算。”

和周老大夫约好了十天后来拿药,宋喜雨如释重负,不由得加快脚步,她已经两天没去看另一个闹人系数五颗星的高需求宝宝----孔县令。

宋喜雨深谙调节孔县令情绪的按钮,一大碗草莓牛奶啵啵比人先进门,孔县令就已经乐不可支了。

孔县令让一个衙役将草莓牛奶啵啵分为两碗,端一碗送给内宅的把门婆子,让婆子送给夫人。宋喜雨因为常来县衙,对这样明晃晃秀恩爱的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孔县令的确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二十四孝好丈夫。

他和夫人身下只有一子,二十左右,叫孔乐风。这名字好清新,不知是不是取自《山海经·海内经》: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孔乐风的幸福感就如名字,他作为独生子,享受着完完整整的父爱和母爱。孔县令的后宅十分干净,没有什么小妾通房,没有什么庶子庶女,在这个多收了两斗谷子就蠢蠢欲动就可以合法寻欢的时代,真的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美好另类。

今天宋喜雨到孔县令这里,除了给他带来草莓牛奶啵啵,还带来新鲜的水果蔬菜各一大篮,是平日里市面上卖的双倍的量。当然了,这都为了抛砖引玉,宋喜雨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二哥的学业。

因贫困的家境拖了后腿,二哥启蒙比较晚,十岁才去邻村的鲁老秀才那里读书。十一岁就参加了县试,考上了童生。

这个时代的童生试是分三个阶段的,县试、府试和院试。

二哥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了童生试的第二阶段府试,是第六名。十三岁的时候,因干旱田地减产,家里实在是囊中羞涩没有钱做路费,就没有参加院试。

今年,二哥十四岁了,八月份在宁川府,就有一场院试。宋喜雨问过王掌柜,知道院试是三年两次,所以,八月份的这次院试,是离二哥最近的一次机会。考上了,就是秀才。

二哥从读书开始,授业恩师就是鲁老秀才。老秀才当年也是一次次往上考,想出人头地。但是屡战屡败没有成功,年岁也越来越大,才歇了心,蜗居小乡村,靠学生的束修养家糊口。曾经的那点学识,不知道还剩多少。

宋喜雨在现代当老师的时候,校长就经常念经:“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按照这个评判标准,鲁老秀才做不到持续充电做不到不断学习,总是吃老本,二哥跟着他,路也不会走得长远。

特别最近这一个多月,因为腿伤,二哥只能在家自学。这种自我摸索前进,犹如盲人摸象,在宋喜雨看来,费时费力效率低。

作为来自现代重点初中的宋喜雨,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的道理。当时单位里那些重点班的老师,绝对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在中考前辅导谁家的孩子一个月两个月的,让孩子多拿二十几分,那都不费吹灰之力,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牛。家长都托关系找路子,盼望能和这些大神级的名师搭上话。

宋喜雨找孔县令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帮着二哥找个好夫子,最好是一对一那种。

备注:惠夷槽,也就是药碾子,古时医家必备之物。相传是东汉年间一铁匠为感谢华佗治好了他的病,专门为其打造用来碾药,以减少华佗和徒弟碾药时的劳累。惠是赠,以报救命之恩;夷是平安,意为救死扶伤,化险为夷;槽,碾药之器。因为惠夷槽主要是用来碾药的,所以人们又习惯称其为药碾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