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 第171章 明天更美好

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第171章 明天更美好

作者:淡淡鸢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5 01:40:01 来源:小说旗

虽然宋家庄的年轻人对于参军是跃跃欲试,但是宋喜雨已经和夏伯远沟通好了,让大家好好在家过个年,年后再统一送宋家庄的后生们入伍!

于是,各家各户的精力都投入到紧张的挣钱和办置年货的工作之中。

宋家的肥皂香皂作坊,原有的玫瑰味、茉莉味、梅花味、椰香味、柠檬味、皂角味的六种模具,在原有每种三千个的基础上,又添置了三千个,这等于扩大了一倍的生产量。

宋喜雨又研发出羊奶皂、美白皂、滋润皂、茶味皂、祛油皂。

每天,原有的工人从晚上八点加班到晚上十点半,工钱由一个月一两银子涨到一个月二两银子。所有的工人都热情高涨,干起活来又快又好,绝对的不窝工。

为了保证猪油、羊油这种重要的原材料不断档,宋喜雨找了刘三哥,通过他的关系在晏北所辖的八镇都建立了供货点,还有头脑灵活的商贩,竟然通过自己的地下联络方式,搞来了来自金狄的原材料。宋喜雨心中默念:看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语诚不欺我。

宋家的调料作坊,现在的辣椒酱、辣椒油、辣白菜、腐乳、咸鸭蛋、松花蛋,已经通过晏北首富戚家的商队,走出晏北,辐射到大云国各地。

如此红火的生意,把开窑厂的掌柜都带飞了!他现在已经又建了三个新窑,目前有九成半的生意都是来自于宋家。窑厂掌柜生怕宋家这只金大腿跑了,今天派人送两只野兔,明天派人送一只羊腿,后天又邀爷去喝两杯,主打一个日日联络感情,甚至要求做爷的干儿子。

宋家卤肉已经成为爱酒人士的不可或缺。平民百姓如果想要改善生活,卤肉也是首选。在迎接新年之际,宋家卤肉推出了大礼包,一对猪耳朵、一对猪蹄、一段肥肠、两只卤鸡腿、十个卤蛋。经济实惠,深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宋家面馆现在已经成为晏北府城快餐的领军人物。人们都知道,面馆每月都会有新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宋家面馆的人做不到。油泼面、刀削面、凉拌面、葱油拌面、臊子面,反正宋喜雨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好一顿地回想,多次试验,找多人试吃,终于确定了大云国版本的菜谱。

面馆基本上从早餐时段,一直能开业到晚上十点左右。所有的店小二业务熟练,而且精神头足,善于捕捉食客们的闲言碎语,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情报中心的作用。这也是宋家面馆存在的特殊价值。

与众不同火锅店从开业至今,以食材新鲜、品种丰富、口味多变着称。尤其是这些食材,比如说各色蔬菜、各种水果、各种肉类,绝大多数出自宋喜雨的空间,哪怕沾了一点点灵泉水,口感和功效也是无与伦比。

谁家的老母亲吃了火锅肠胃大开,一天比一天硬朗;谁家的孩子百日咳不止,吃了几顿火锅症状竟然消失了;谁家的女儿不孕多年,吃了火锅之后竟然有喜了……反正这些传说有鼻子有眼的,老百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举家前来的比比皆是,一座难求是常态。

火锅店的生意火爆,直接带动了与众不同蔬菜水果超市的营业额。“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是腊月里超市的宣传语。

每一个服务员都微笑着低声与顾客沟通:既然您认可超市的蔬菜水果,那还纠结价钱干什么?吃进去的是品质,得到的是健康,请问,健康是不是无价之宝?多活几年,无灾无病地多活几年,有质量有尊严地多活几年,又能挣多少的金银财宝?这个账啊,就得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就明了!

宋喜雨作为宋家所有产业的最大的供货商,每天都有计划地从空间里拿出大量的原材料,与菜棚果棚的出产混在一起,成为宋家商业版图的强有力的支撑。

这一边,宋家的所有产业见缝插针地深入到晏北乃至大云国的家家户户,品牌的影响力日渐壮大。另一边,宋喜雨带着宋家人正在为所有的员工准备新年福利。

宋喜雨定制了一批大号的竹篮。里面有精米十斤、白面十斤、肥猪肉十斤、卤鸡一只、辣椒酱一坛、细棉布一匹、点心两盒、盐二斤、糖二斤、酒一坛。竹篮外面是启航书馆孩子们写的一张卡片:幸福过大年,明天更美好!

腊月十四这一天,天空中飘洒着零星的雪花。宋家的大门一大早就打开,所有在工坊工作的村民三五成群,来这里领取新年福利。凡是自家有亲人在晏北府城工作的,可以由家人代领。

宋家爷奶干净整洁的石板院子,已经打扫得一尘不染。一个个崭新的竹篮像方阵一样摆得整整齐齐。

\"哎哟,这里面竟然是白面!\"自来熟的秋生奶也没有征得谁的同意,一下子打开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竹篮,惊讶地出了声,“俺家秋生念叨半年纯白面蒸饺,可算能包上了!\"

她身后七斤的奶奶别看岁数大,眼睛可挺好使。她看到竹篮里还有一只肥嘟嘟的卤鸡,油汪汪的,五斤都不止,不由得叫起来:“快看!这么大个的卤鸡,你说这雨宝,对咱们也太够意思了!鸡翅膀上还系着红绸子!”

话音未落,大伯父和大川抱着账本跨进门,他俩边走边说\"别急别急,只要是在宋家干活的,每个人都有!这新出的细棉布,竹篮里装不下,都放在这桌子上。这鲜亮的颜色,给老人给婆娘还是给孩子给婆娘裁件袄子都很好!”

大家看着搬到桌子上小山一样的细棉布,都在心里琢磨着要一个什么颜色。

尽管天上的雪花不停地飘洒,但是村民们的心,比熊熊燃烧的火炉还要温暖。他们在花名册上,无比虔诚地写下名字或者摁上手印,然后背起竹篮,双手捧着细棉布,满脸喜悦地走出宋家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