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不做别人的垫脚石 > 第8章 年代文里的父亲8

快穿不做别人的垫脚石 第8章 年代文里的父亲8

作者:爱吃糖果的猫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5 11:35:02 来源:小说旗

大队长来的知青点,召集大家开会,把这个想法和大家说了,知青都很开心,推销出去东西还可以赚钱,也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了。

你们走之前我给你们一张价目表,你们最好把上面的价钱都记清楚,账对不上就麻烦了。

第二天,众知青带上货物纷纷出发了。

一个来自京市的知青叫张清华,今天他回来正是厂里下班时候,手里提着大袋小袋。

走到家属区,那不是张组长家的清华吗?众人都纷纷和他打招呼,清华你怎么回来了,你可真孝顺,给家里带了这么多村里的特产。

陈伯,周叔你们下班了,我这不是村里的特产,我是带着任务,来帮村里卖豆制品,豆干,豆皮,豆腐乳,有很多口味的,哦,什么豆制品,后面的人都纷纷很好奇。

周叔,反正我也快到家了,大家都来我家里看,在这巷子里也不方便,是,走,大家都去看看。

众人跟着张清华来到他家院子里,只见他把袋子里的豆制品一一摆开。那豆干色泽诱人,豆皮薄如蝉翼,豆腐乳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哟,这看起来真不错。”陈伯忍不住夸赞道。

张清华笑着说:“陈伯,我们村的豆制品都是用传统手艺制作的,味道特别纯正。而且价格很实惠,比市场上便宜不少呢。”

这时,周围邻居们听到动静也围了过来。张清华开始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每种豆制品的特色和吃法。

周叔尝了一小口豆干后眼睛一亮:“这豆干口感紧实,越嚼越香啊。”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品尝起来,大家赞不绝口。

“那我要两包豆干。”“我要三包豆皮。”一时间,订单不断。张清华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收钱记账,一边给大家打包。

就这样,没一会儿工夫,他带回来的豆制品就销售一半。

张清华的父母在回来的路上就听说了这个消息,匆匆跑回了家,打开门就看见这一幕。

清华在桌子上数着一大堆零钱,他心里乐开了花,想着这次肯定能给村子带来不少收入,自己也能分担不少钱。

清华,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连忙把这件好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已是连连称奇。

清华你们这个村里不紧,没想到让你下乡还遇到了这种好事,妈,那也是,谁叫我运气好呢?

哎,你那个时候去下乡也没办法,主要是工作太难找了,你是家里的老大,本来还想留你在家里的,妈,我现在不是很好吗?你看这么多人要我的订单。

好了,你就别贫嘴了,我去做饭了,等一下你弟弟妹妹他们回来了。

这一幕还发生在每个知青的身上,他们没想到自己带来的产品那么好卖。

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很快东西都消失了一空,还有很多人没买到。

还有厂里的人来下订单,把知青都乐的不行,遗憾的是货代的太少了,收了定金,纷纷承诺会给他们发货。

其他知青那边也是收获满满。几天之后,知青们带着满满的资金返回了村子。大队长看到他们回来,满脸笑容地迎接。

知青们兴奋地将赚来的钱交给大队长,大队长数着钱,眼眶湿润了,还有这么多的订单,也是大家没想到的,有了这笔钱足以改善村子里许多人的条件了。

可是不久后,城里传来消息,说有几家工厂也要生产类似的豆制品,而且价格更低。

知青们听闻后十分着急,如果这样下去,村子的豆制品就很难再卖出去了。

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张清华灵机一动,说道:“我们村子的豆制品是传统工艺,纯手工制造,我们可以主打绿色健康纯天然,而且可以推出定制化包装,写上购买者名字或者祝福话语。”众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还真是不管在哪里都不缺乏聪明人。

安宁很有信心,别人和我们做一样的东西,安宁也相信自己的东西不缺乏卖,他就是有这个信心。

不就是搞竞争吗?在信息化的时代,别人都玩不过他,更何况还是现在,随便出个主意就能把他们干趴下。

于是知青们再次回城宣传推广,强调村子豆制品的独特之处。

慢慢地,又吸引回了顾客,村子的豆制品销路不仅恢复如初,甚至更好了,于是村民们干得更有劲了。

今天安宁来上工的时,听见大伙都说,今年的庄稼很好,稻谷沉甸甸的都压弯了腰,肯定今年又是个大丰收。

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稻谷,还有别的庄稼,我昨天去看了玉米,有的接了两三个,都很大个,颗颗饱满。

你说上面今年发的种子怎么那么好,别的村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安宁就听见大家一群人在这里讨论的热火朝天。

安宁就插了一嘴,是不是一样?你们可以去别的村看,如果不一样,可得守好田里的稻种了,小心别人知道了来偷盗,对,对对,还是安宁头脑好使。

于是大家都开始行动了,有的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队长。

大队长早就知道了,他是村里的负责人,怎么不可能知道,地里的庄稼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此时的大队长正是开心的时候,听到村民们的提议,油头浇了一盆凉水,把他浇的透心凉。

大队长可不是傻子,马上变得警惕,这些稻种可要守好了,还得向上面反映,说不定还有一份大大的功劳。

于是大队长安排众人巡逻,白天夜里都要有人守在田地里。

大队长等啊等,终于等到稻谷快秋收的时候,

大队长立刻向上级反映了这个情况。上级部门很重视,专门派了农业专家下来调查研究。

专家经过仔细检测分析后发现,确定了粮食征收产量是事实,但又找不出什么原因。

总的结果还是好的,不管是什么原因,能增加粮食产量就好。

经过专家的证实,这些稻种就显得尤为的珍贵,于是就有几个专家留了下来,上面的领导安排他们,收获了这些稻种,要继续研究,甚至还可以带回农科院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随着交流的深入,专家们发现这片地区的这个村庄发展越来越好。

村子里的豆制品,生意产品的良好口碑进一步扩大规模,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开始尝试外销。

反正好东西谁都想要,这些来的专家也出了一份力,他们的力量可就大多了。

记住他们的资源,豆制品卖的更好了,大队长也没亏待他们,只要卖出去就给他们一毛的分成。

刚开始专家们还不好意思要,帮忙做点事,还要收什么钱,大队长人人平等,只要帮村里推销出去产品就有提成。

刚开始他们没在意,拿到手里的几十块钱分成,大家都很高兴,反正是白来的一份工资,于是推销产品来就更卖劲了,这是大队长所希望看到的。

知青们逐渐成为村子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