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覃仁忠与陈娟淑 > 第146章 天无绝人之路

覃仁忠与陈娟淑 第146章 天无绝人之路

作者:山村笔耕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5 11:35:13 来源:小说旗

一餐饭结束,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去上学之后。关了大门锁上大门,陈娟淑就去公社办理下乡,加入生产队的手续。

那个时候城镇的居民人口,要到乡下的生产队去入户非常容易。

乡下生产队的社员,想要入城镇的户口却非常的难,可以讲难于上青天!

现在正好相反,城镇居民人口想要一个农村户口非常的难。农村人想入城镇要个户口,只要有钱在城镇买得一套房子就可以。

那个时候的居民人口,只要你愿意上山下乡,到政府知青办一讲,想到那个生产队去,就可以到那个生产队去。

而且那个生产队无条件服从接收不算,还得把上山下乡来到的人员给安置好。

更何况陈娟淑还是把自己的户口,落在两个继子的生产队。

因此吃完中午饭,陈娟淑一到公社知青办,把来意一讲,知青办的小主任。只问一句:“你考虑清楚了?”

知道知青办的主任是为她好,还是善意的提醒。

陈娟淑说:“放心吧,已经考虑好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知青办的小主任什么也不说了,拿笔一写就把陈娟淑的居民户口,划到第八生产队去。

户主是她陈娟淑,家庭成员是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

知青办的主任还给陈娟淑开了一张介绍信,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其实镇上的第八队,离贾家大院很近,可以讲近在咫尺。

第八生产队的一些社员土改时,还分得贾家大院的房屋,现在都还住在贾家大院里呢!

“妈,你回来了?”在公社办好上山下乡入户手续,陈娟淑一回到家里。

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刚好放学回到家里,见陈娟淑回来迎着她就问道。

“回来了!”陈娟淑边说边走进堂屋,两个继子又问:“妈,你办得回生产队的手续了?”

“办得咯了!”陈娟淑说,一下心情又有点沉重起来。可是到底沉重什么,她一时又说不清楚。

陈娟淑正想说点什么,两个继子却先说了。大继子杨援朝问道:“妈,你打算哪天去生产队参加劳动?”

小继子杨环朝则问:“妈,我们搬不搬家?”

是呀,自己搬不搬家?杨家倒是还有房子在第八生产队,之前也曾经听杨保福说过。

她也曾经去过了一次,那是在去给两个继子搬东西,来贾家大院的时候。

可是现在杨家的房屋,是两个继子的一个叔叔在住着,而且这个叔叔还是第八队的队长。

“妈,别搬家,我们不想回那去住。那的房屋没这的好!离学校也远!”

陈娟淑还没说搬不搬家的事,两个继子先嚷嚷不回老家哪住的了。

“好,不搬家就不搬家,就在这里住!”穷穷有三担,一个家不是那么好搬的。搬起来麻烦不算,还需要时间。

更何况一搬家回杨家去住,还会与两个继子的那个叔叔,有一餐诉口来讲。

一有诉口来讲,人家是生产队的队长。说得好还好些,说不好人家给只小鞋你穿就不好办了。

因此陈娟淑很爽快地答应两个继子,不搬家仍住在贾家大院。

煮夜饭与两个继子吃了夜饭,趁着天还没有黑,又是生产队收工回家的时候。

陈娟淑就拿上知青办开得的介绍信,出门去了两个继子的那个叔叔那报到,以便知道明天做什么工,好做准备的了。

两个继子的叔叔叫杨全福,是杨保福的亲弟弟不算,还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个生产队长。

从贾家大院到生产队长杨全福的家,还不到一百米远,所以陈娟淑一会儿就到。

“他们伯娘,不错路呀!”看见陈娟淑走进屋里,刚刚收工回来的杨全福笑着问道。

杨全福依孩子辈叫陈娟淑为伯娘,足见他认亲,对陈娟淑的尊重。

“他们叔叔,什么错路不错路,人家是来向你这个队长报到的!”继子的亲叔叔尊重自己,陈娟淑自然也得尊重他的了。

因此她也依两个继子尊称地,叫杨全福一声他们叔叔。

“来向我报到?”杨全福拿烟抽的手勾着指自己的鼻子问道,陈娟淑把介绍信拿出来递给他。

杨全福接过介绍信看罢,说:“他们伯娘,你是不是疯了,好好的铁饭碗不拿。非要回乡下拿个泥饭碗,你吃得消啰?”

“看你叔叔说的,我从小也是参加劳动的呐!耕田种地哪样我不会?怎么吃不消”陈娟淑说,并没有把自己回来的原因给讲出来。

“可是你伯娘,你毕竟有几十年不耕田种地了,难免生疏会吃不消的!”陈娟淑的话一停,就有一个女子从厨房出来说。

一看女子是杨全福的妻子,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的小婶子,陆玲珍。

杨全福说一个自己吃不消,陆玲珍又说一个自己吃不消。

陈娟淑立马敏感到,这对小叔子和小婶子夫妻,恐怕是怕自己回来夺杨家的房屋的吧!

因此陈娟淑一语双关说道:“他们小婶,放心吧!人能贵也能贱,慢慢的会吃得消的。人家又不回来住,怎会吃不消的!”

听陈娟淑这样说,杨全福和陆玲珍这才不说,她疯了吃不消的话。

又坐说一会儿,得知明天生产队是去耘田。看看天很快就要黑下来,陈娟淑说一声告辞的话就出来回了家。

还真像老话讲的那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不入生产队陈娟淑不知道,一入生产队她才知道。确实像杨全福和陆玲珍夫妻说的那样,陈娟淑疯了吃不消。

劳动上吃不消她可以慢慢地适应,最让陈娟淑吃不消的是,生产队不像在收购站样工资,生产队只记工分没有钱不能月月红。

别说给两个继子交学费,就连每个月的伙食费都会断。

好在陈娟淑利用在收购站,收购药材的机会,自己学习,向老采药人学习,又去请教一些名医。

早已对病理药理了如指掌,一经实践便给她带来了收入。

不但解决了她因生产队不有工资,没钱给两个继子交读书费用,家庭日常开销的燃眉之急。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