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祥帝国沉浮录 > 第52章 通天锣醒王鼓齐鸣,大老道小老道皆亡

吃完了午饭,何红菱也没睡午觉,搬了把椅子就去了黄门。

来到黄门,何红菱傻了,大锣还在那不说,锣的对面又多了一面大鼓,也是巨型的,没那个通天锣大,个头也不小。

大鼓已经上到鼓架子上了,工匠们还在忙活,不知道在弄什么。

见四姐来了,赵金洵赶紧安排工匠在附近搭了个凉棚,请他四姐进凉棚喝茶。

看着沏好的茶水,又看看嬉皮笑脸的七弟,何红菱心说:你折腾吧,折腾不明白,看我咋折腾你?

看上去赵金洵嬉皮笑脸的,其实赵金洵最怕何红菱。这个姐姐可不是善茬,当年为了震慑自己,居然把大枪穿透了他俩的身体。

也正是因为那次,赵金洵最佩服这个姐姐,跟这个姐姐也最亲。

到了傍晚时分,赵金洵拿出一沓子告示交给了宗祥,请宗祥派人在城中四处张贴。

告示的大概内容是今晚要实验通天锣和醒王鼓,并且请大家记住这个声音,将来这个声音再响起来,就说明国家有大事发生,请全城军民不要乱,各回各家,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等候统一调遣。

七个人再次来到皇城门,这个皇城门是皇城的主门,也就是正门,面对城市中央。

这次不一样了,大鼓上有两个大大的鼓锤,鼓锤的后面是一个架子,架子的下面有两个踏板。

赵金洵笑嘻嘻的看了看四姐,然后踩着踏板,上了架子,手扶着架子,开始蹬踏踏板。

随着蹬踏,两个鼓锤动了起来,开始敲鼓。鼓声很响,比一般的战鼓响很多,不过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

“大哥,哥哥们,四姐,你们转一圈试试,看看皇城内哪里听不到鼓声?”

哥几个都征战沙场几十年,他们当然知道什么样的声音能传多远,根本不需要到处去试听。

“小七子,别耍我们,就这声音,恐怕十字街都能听到。将来这个鼓要是响起来,别说大哥了,朝廷里所有的官员都没觉睡了。”

“四姐,这个鼓叫醒王鼓,意思是当皇帝昏庸之时,就会有人敲响它,请皇帝清醒。

我提议,我们应该设定一条法律,敲醒王鼓,并能提出意见者都是忠臣,皇帝不要降罪于他。”

宗祥点了点头:“再加上一条,告御状喊冤,也可以敲响醒王鼓!”

何红菱也佩服七弟:“不过要制定告御状的条件,可不能随便来敲。

小七儿,那个锣怎么敲?可别那么大声音,能要人命!”

赵金洵又笑了,笑的有些害羞。就见他跳下擂鼓台,擂鼓台旁边有个柱子,用力推了一把,柱子倒向另一侧:“四姐,你上去踩!”

何红菱怜爱的看了眼七弟,嘴上却说:“小七子,你敢愚弄姐姐,姐姐还和你玩串糖葫芦。”

听到串糖葫芦,赵金洵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又想起那杆大枪穿透自己的身体。

再看何红菱,依然是一身粉红色的襦裙,脚上还是粉红色的踏云鞋。

踏云鞋就是厚底布鞋,所不同的是脚腕处较高,像矮邦靴子,用绦带勒紧,走起路来特别跟脚,而且走路不累。

上到擂鼓台,何红菱甩了下拂尘,单手握着横杠,开始踩踏踏板,大鼓响了起来。

不过这次声音大很多,已经震耳欲聋,倒是能承受的住。

一边踩踏,何红菱一边回头瞪着赵金洵,意思是通天锣没响。

赵金洵笑着示意姐姐继续。

何红菱越踩越快,咚咚咚咚咚,鼓声越来越急,终于撞木动了,就听嘡的一声巨响,不过这次没震坏众人的耳朵。

紧跟着撞木不停的撞击通天锣,频率越来越快,锣鼓齐鸣,这个声音应该全城都能听到。

踩了一阵子,何红菱逐渐停下踩踏,周围恢复平静。

“赵金洵,为啥它叫通天锣?”

何红菱飞身跳下擂鼓台,用拂尘打了下赵金洵。

“通天锣的意思是让天下都知道,国家发生了大事。”

哥几个非常满意,通天锣和醒王鼓就作为国家发生大事时昭告天下的声音,也作为召开紧急朝会的声音。

今天有人敲响,海玉蛟知道该上朝了。

“什么人敲响通天锣、醒王鼓?”

“启禀皇太后陛下,臣有本奏!”

应着声音,就见谭老道头戴芙蓉玄冠,身着赤色直领大襟右衽道袍,外披绣有精美云纹与仙鹤图案的鹤氅,大袖飘飘,腰间系着以道经符文为饰的绦带,脚踏云头履,出班站立。

这是谭老道被封为天师以来,第一次穿他的官服,周身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依本朝祖制,皇帝因故不能临朝理政,又无子嗣者,可由宗氏族人组成临时监国内阁,并等到皇帝可以临朝,或找到新的继承皇位者。

现如今,皇帝驾崩,且并无子嗣,可由宗氏族人组成内阁。

臣与众位大人不辞辛劳,广查宗氏族人,唯镇南王宗虎尚在宗氏族谱之列……”

“启禀太后陛下,臣有本奏!

谭国师此言差矣!镇南王宗虎乃先帝靖武皇帝之养子,大行皇帝靖德皇帝之异姓兄弟,并非宗氏血脉……”

“启禀太后陛下,东宁侯洪宽常年在外戍边,并不了解朝中之事。”

谭老道转头对洪庆的大伯洪宽说:“东宁侯,当年靖德皇帝御驾亲征,我与先帝幸得在唐古拉山相遇。

后来大行皇帝被番兵困于风雪之中,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是贫道不辞辛苦,独自一人,身背百担军粮,才解军中燃眉之急。

又是贫道做向导,从密道带领大军走出唐古拉山,才使大军冲出包围圈,并从敌后击溃敌军。

东宁侯,当时镇国公也在重围之中,我也是你洪家的救命恩人。”

这件事洪宽听父亲说过,不过父亲不相信谭老道一个人可以背负百担军粮,至于那个所谓的秘密通道,他之前带兵侦查过,那里也有重兵把守。

当时他们是身穿单衣,穷追敌寇,犯了兵家大忌。又被敌军引入唐古拉山,恰逢唐古拉山变天,将士们身穿单衣,根本没法与敌人交战,这才被困。

谭老道带来粮食,将士们吃饱喝足,又烤火烤的浑身发烫,是可以一鼓作气从大道杀出去的。

可宗青信谭老道的,非得跟他走密道,山高路滑,五千士兵,死了大半。

要不是海云联合周边番王和地方部队对敌军进行反包围,发动总攻的时间恰巧与宗青带人从密道出来的时间一样,又恰巧海云在所谓的密道口指挥军队,宗青和剩下的人有可能全军覆没在密道口。

事后洪笙跟海云提起这事,洪笙觉得老道是想让所有士兵都滑落山谷,然后他再杀死宗青。

海云也说,那个出口原来确实有重兵把守,加上山高路滑,他才放弃从那里进入救援。

后来各处大军到了,其他地方开始总攻,海云想突破这里,带人带棉服军粮上山。

可再来的时候,这里的兵撤了,走了没多远,看到了山上下来的宗青等人。

当时宗青身边只有洪笙和一百多个士兵,如果洪笙再出事,谭老道是有机会杀死宗青的。

可这毕竟是两个人的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宗青又特别信任谭老道,甚至于张罗两个人同床共寝。

这样的形势下,两个人说啥都没用,还容易被人离间。

当天夜里,洪笙和海云上了山,发现在这个所谓的密道口附近有一座道观,道观里有一千多个道士,都是武道。

两个人化妆成路人,去道观里求宿,被人家赶了出来。

还好一个小道童悄悄跑出来,带来水袋和干粮,把他们安排在附近的山洞。

小道童请他们别怪罪师兄们,说师父要办一件大事,师兄们正在待命,怕走漏风声,这才把他们赶出来。

至于他们的师父是谁,办什么大事,小道童不说,他俩也没法追问。

两个人连夜回来,带着军队围住了道观,抓住了所有的道士,唯独没找到小道童。

带回军营审问,所有道士一句话都不说。

第二天海云禀报宗青,说这些道士就在山脚下,敌军困山,并没驱赶他们,怀疑他们和敌军有勾结。

宗青要亲自审问,谭老道却说不用问,他知道这些人都是敌军密探,应该全部杀掉。

海云和洪笙原以为谭老道是他们的师父,原以为谭老道会替他们讲情,没想到,谭老道居然要杀了所有的道士。

还没等海云和洪笙想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办,谭老道请令,说他要做监斩官,马上屠戮所有道士。

宗青一声令下,谭老道拿着大令跑出去,外面就开了杀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