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祥帝国沉浮录 > 第29章 国之栋梁非只一人,满朝文武皆能胜任

“母后,您别担心。父皇对我说过,张天府、高隶他们确实有贪心,却也没什么野心,父皇能够控制住他们。

不过父皇担心我控制不住他们,这才给我留了三张空白圣旨。

父皇说了,只要我不胡闹,不杀人,三张圣旨我随便填。

另外父皇让黄姐姐和霍将军监督我,这个圣旨不能违背父皇的意思。

还有,娘,我的禁卫军等我父皇回来就解散了,父皇不会怪罪的。”

五天之后,所有官员履历都呈报到礼部,礼部尚书不敢怠慢,整理之后,呈报给太子宗青。

宗青看过老臣们的奏章,又找来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师,太尉,大司马,首席御史大夫,首席谏议大夫,首席大学士,左中右丞相,五位大将军,一起斟酌了所有的官员,重新拟定了一份官员任命名单,等候皇上凯旋后定夺。

正事儿研究完了,太子留下六个老头,让其他大臣回去了。

“爷爷们……”

六个老头一听,又来了,这是想杀我们呀,吓的扑通通都跪下来磕头。

这回是真害怕了,一个是庭会的事情,他们和太子已经成了对立面。另一个原因是太子有了亲卫队,并且神出鬼没。

小太子挨个扶他们起来,拉着六个老头席地而坐:“呵呵,爷爷们,这回没法跪了吧?

别慌,爷爷们,听我说。我知道你们对大祥帝国忠心耿耿,也知道你们拉拢门生是为了办事方便。

爷爷们,说实话,你们收受贿赂我也知道……”

几个老头一听,自己收受贿赂太子都知道了,顿时感觉脖子发凉,恐怕脑袋不保。

宗青笑了:“爷爷们,你们收受贿赂似乎没怎么徇私枉法吧?至于截留贡品,也只是贪图享乐……”

六个老头真坐不住了,赶紧趴在地上。宗青再次扶起他们,并告诉几个人,过去的事他绝对既往不咎。

几位都是三朝老臣,年事已高,虽有贪图享乐的想法,却没徇私枉法,更没告老还乡,对国事置之不理。

听太子这么说,几个老头暗自佩服和感激太子,之前的傲慢荡然无存。

“几位爷爷,过去的都过去了,还要辛苦爷爷们继续为朝廷效力,这里小王替父皇和黎民百姓谢谢了。”

太子安慰了几个老头,只要他们继续为国家效力,改掉之前的骄横跋扈,不仅他自己不会再追究,等父皇回来他也不会告诉父皇。

“邱爷爷,这次整理官员履历,礼部代你们吏部没少挨累,还希望礼部和吏部不要有隔阂。”

六个老头也明白,太子没有更换官员,其目的是稳定朝纲。同时,太子也点破他们,朝廷之内不缺人才,没谁是不可或缺的。

几位老臣心里既佩服这个小孩儿,也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仔细斟酌,等皇帝回来,提出更好的官员调整方案。

同时六个老头也明白,什么叫没怎么贪赃枉法?就是太子明着对他们网开一面,自然就不敢违逆太子了。

六个权臣风波过去了,王皇后请来黄冼珺:“黄将军,能不能告诉本宫,太子为何发难六个老臣,又是怎么扭转的局面?既然得罪了他们,又为何放过他们,还倚重他们?”

“启禀皇后娘娘,事情还真要从封太子那天说起。”

黄冼珺就讲了六个老臣如何傲慢,如何对太子指手画脚等等。

又讲了太子如何暗地里调查几个老臣,如何监视他们。

“皇后娘娘,要说这六位,还真是倚老卖老。您是不知道,自从皇上御驾亲征,这六位不仅对太子傲慢无礼,还带着侍卫上早朝。”

“霍将军不管么?”

见太后担心了,黄冼珺微笑着说:“霍将军不是完全不管,有时候阻止侍卫们进入皇城,有时候假装忙别的,御林军又假装怕六个老大人瞪眼睛,就放侍卫们进来。”

“哦?这是为何?”

“启禀皇后娘娘,是太子的主意。”

六个人对太子傲慢无礼,起初太子确实想趁着皇上不在京城,找个茬儿,治六个老头死罪,直接杀了,既解了心头之恨,又能杀一儆百,立太子的威风。

太子深知一个道理,尽管自己贵为太子储君,现在又是监国,不过杀大臣,特别是杀这样的重臣,还是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引起满朝文武不满,甚至于朝野惶恐,到那时就不好收场了。

为了慎重起见,就要收集六个人的罪行。

可在收集六个人的罪行的时候,太子意外发现番邦、藩国和他们之间的来往。包括老皇帝御驾亲征这段时间,好多藩国联络他们,六个人一边安抚,一边快报报给了皇帝。

宗青一琢磨,不管怎么说,六个老臣还是忠臣。至于收受贿赂,截留贡品,一是有些倚老卖老,二是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想要给家人积累些财富。

同时,宗青考虑六个人既没反心,又忠于父皇,按理说该告老还乡了。

山海帝国建国伊始就立下一条规矩,凡告老还乡的官员,哪怕是获罪的官员,都会给一笔抚慰金。

当然,获罪的官员,不够杀头的,自请告老还乡给的抚慰金较少,顶多十年八年饿不死就行。

而像这六位位高权重的三朝元老,又为朝廷建立过许多功勋,如果告老还乡,皇上不仅会给一笔相当可观的抚恤金,还会给一块封地,保证他们的家族衣食无忧。

六个老臣为啥没告老还乡?

经过更深入的调查,宗青发现这六位没找到接班人,不放心朝政。

宗鸿有个习惯,无论与哪个大臣说话,都会有翰林尉在身边做记录。

翰林尉是大祥帝国特设的官职,原本是为华夏七雄中老三何红菱设计的。

虽然何红菱暴病身亡,这个官职却沿袭下来,不仅都是女官,各个文武全才。

通过记录和走访其他官员,宗青确定六个老臣不仅舍不得他父皇过于操劳国事,更不放心未来的新君,生怕出现权臣欺君。

同时,通过翰林尉的记录,六个老臣都和宗鸿说过太子年幼,皇帝又只有这一个儿子,帝位肯定是他的。

不过六位老臣不同意皇帝这么早就立太子,怕小太子年幼无知,被个别佞臣利用,更怕太子骄傲。

明白了六个老臣的苦心,宗青犹豫了一段时间,曾经考虑过就这样吧,忍到父皇凯旋而归。

思来想去,宗青觉得还是应该和六个老臣斗一斗,于是他找霍再爵,黄冼珺商量。

为啥找他俩商量?两个人是太子的师父,也是整个小子营的师父,同时两个人都是忠良之后,平时也都克己奉公。

两个人听了之后,也同意太子跟大臣们斗一斗,不过斗的不只是六位老臣,恐怕是朝廷一半的大臣。

宗青说他知道,早有耳闻这几位所谓的门生众多,这也是他想斗一斗这几位的原因之一。

黄冼珺也赞成,只是希望宗青想明白斗这一次有什么目的,斗过之后如何收手。

“师父,我的目的有十:

其一,我要让满朝文武真正认识宗青,让他们看看宗青到底是不是太子料。

第二,我要敲山震虎,也可能杀一儆百,这倒不是扬我的威立我的万,而是让满朝文武知道,国家有法度,父皇圣明,我的眼睛也不瞎。

第三,尽管六位老臣在用人上并没任人唯亲,可毕竟没有找出接班人,恐怕还是用人和推荐人有偏颇。

我打算借着这个机会,让六部协助六位老臣,把全国的官员,包括朝中的官员都过一遍筛子。

我想不仅是这六位,包括我父皇,官员任命之后,基本上就不再关注了。

当然,吏部有政绩考核,那只是形式上的,这么多官员,别说我父皇没时间挨个关注,就是吏部,恐怕也没时间真正的关注。

而这次,我让他们亲自看看每一个官员,该上该下,重新调整。

第四,借机重申不要搞师生之谊,他们也没有师生之谊。

就考个试,阅个卷,顶多是培训一些进去官场的规矩,这就是恩师了?

这明显就是考生想巴结考官老爷,目的是自己中了榜,能有棵大树好乘凉。

而考官们乐于收门生,自然是想安排门生在相应的岗位,将来办事方便。

严格的说,这已经构成营私舞弊了。再发展下去,师生之间,门生之间,门生和恩师的家人之间,很难不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轻则,这些人结党营私,祸国殃民;重则,利益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勾搭连环,卖国篡权都在所难免。

这个所谓的门第必须打破,宗青支持尊师重道,但绝不允许靠此结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