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祥帝国沉浮录 > 第46章 吾古耐保存颜面,海玉蛟初露锋芒

海玉蛟说的甲木萨和绿度母都是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尊称。

当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王国和亲,人们常说什么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佛教发展,增进汉藏友谊,这些都对。

可文成公主之所以广受当时吐蕃人民的爱戴,最主要的原因是文成公主深入到藏民中间,改善了藏民的生活方式。

文成公主带去了茶叶,对于以肉食为主的藏族牧民来说,茶可以去膻解腻、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奶茶渣还能用来喂牲畜,解决了饮食与健康的重大问题,改变了藏区人民的生活习惯。

加上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中原的文化典籍、生产技术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让藏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种对整个民族发展的贡献使她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而海玉蛟的一个计策,让两国罢兵,使很多人避免生灵涂炭,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她是活菩萨也不为过。

海玉蛟这么说,满朝文武怎么想,吾古耐不管,他的随从听懂了,不会怪罪自己随便使用五彩哈达就好。

本来听说那个计策出自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之手,吾古耐是不信的。甚至于吾古耐后悔了,为啥被一个小孩牵着鼻子走?

可通过这一番交流,吾古耐服了,这小孩儿真不简单。她的主意打败了我,不仅没有洋洋自得,还处处为我着想。

吾古耐在心里点了点头:嗯!看来也就这个孩子才能有如此精妙的计谋!

那么海玉蛟到底出的什么样的计谋?这要从宗青分封方国说起。

当年宗青带领小子营,利用小伙伴们的轻功和出其不意,可以说在敌人阵营里炸开了花。

当时敌人入侵的主要是现在的云贵川和两广,那边山川河流较多,人烟相对稀少,有好多的无人区,便于宗青他们突袭后隐蔽起来。

加上五千铁骑冲破敌军前线,纵深插入,快进快出。紧跟着五万铁骑和黄冼珺又带着大兵压境,而老皇上宗鸿带过去的残部又在敌人内部捣乱,才使得敌军内部不和,最终一家反王撤兵,引起多米诺效应,敌军全线崩溃。

在敌军撤兵的时候,宗青派出所有的小伙伴通知各部,不要心慈手软,狠狠的追杀敌军,打到他们胆战心惊,让他们永远都不敢再来。

老皇帝死在了前线,数十万将士和当地人民被害,大祥帝国的将士们恨透了这些番兵番将,憋着劲为亲人报仇。

宗青一声令下,狠狠的追杀,不留一个活口,打的十几个番国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一直打到十几个番国递交降书顺表,并且各个番国绑着他们的番王来求和,宗青才同意暂时罢兵。

一是为了震慑番国,也是为了奖励小子营的兄弟,宗青在西南地区分割出五十个方国,每个方国的面积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县。

宗青承诺,这些地方永远归他的兄弟们,他的兄弟们可以世世代代统治这些方国。

当那些番国听说小子营的将军直接留在了西南,更是吓的找这些方国小王求好。

威震了西南,宗青又带着小子营剩下的兄弟,带领二十万铁骑,从西南到西北,又转战东北,平定了一些小国,建立了一百五十个方国,又留下一百五十个兄弟。

一路征战,这些孩子已经成人,都成了能征惯战的将军。宗青让他们做方国国王,等于把边疆交给了兄弟们镇守,可以说万无一失。

回来后,宗青又把剩下的兄弟封为侯爵,让他们去地方做官,也等于给了每个人一块封地。

这样一来,全国有他三百个把兄弟,相当于所有的地盘都是他的心腹。

后来宗青怕他们手握重兵,将来会起反心,又颁了一道圣旨,以减轻兄弟们负担为由,每个方国养兵不得超过一万。

不过宗青要求方国都要养精兵,以一抵十的精兵。

看上去一万精兵太少,可整个西南加一起就是五十万精兵,全国就是三百万精兵。加上朝廷的军队,整个大祥帝国精兵过千万,是不可想象的数字。

西南平叛之后,大祥帝国一直国泰民安,宗青觉得养兵是个负担,开始精简王朝军队,把王朝军队缩减到一百万,有些地方根本没兵,有事就让方国和侯爷出兵。

西南边境附近的小国都服了,可远离边境的乌梁国却发展壮大起来。

听说大祥帝国削减军力,吾古耐觉得机会难得,发兵一百万,分三路进军中原。

同时,乌梁国还调集二十万水军,打算从西南沿海登陆。

沿海地区没有方国,都是朝廷的军队,由于精简士兵,地方官怕一旦有战事,士兵不够用,一边不松懈的操练军队,一边组织民军义勇。

果然,乌梁国的水军登陆受阻,损失惨重,加上大祥帝国也有战船,经常劫夺敌人的物资,吾古耐不得不撤回水军。

水军进攻失利,吾古耐把重点放在了陆路进攻,又增加了军队,号称五百万。

刚开始中间的番国不想给他们让路,怕将来乌梁国战败,大祥帝国找他们算账,都被打怕了。

可乌梁**队彪悍,所过之处,只要不配合,那就鸡犬不留。番国没办法,为了保全自己,干脆大开城门,只要别杀我们人就行。

方国的小王们见敌人大兵压境,向朝廷告急。朝廷兵力薄弱,加上战将老龄化,并没及时发兵。

宗青颁发了一道圣旨,调集三百个侯爷的军队,让他们每人出兵五千,加起来也是一百五十万军队。

可是侯爷们都各揣心腹事,面临前线的方国觉得自己恐怕要投入全部兵力,还要拿钱养活援军。

加上战争在自己的方国之内,恐怕会损失惨重。等战争结束了,不仅士兵拼没了,国家也被打烂了。

于是前线的十个小王开始败退,宁可让出方国,也不想让战争在自己的方国发生,避免方国被打烂。

十家小王带兵溃败,其他小王不干了,都怕自己的方国被打烂,不给败退下来的小王开城门,也不接收援军。

大祥帝国建国之时,宗刚也封了一批藩王,都是建国的有功之臣,他们手里有军队。虽然老王们都不在了,宗家一直允许他们的后代留在封地,这些藩王都感激宗家。

现在到了用人之时,藩王们抽调军队,组成了五十万大军,加上西北,东北和国内侯爷的军队,集结起来也将近两百万。

可是缺少主帅,各家王侯各自为政。

危难之际,海云调集了朝廷三十万军队,洪笙做先锋,决定去西北征讨。

听说海云挂帅,很多王侯都来投奔,一时间军威大震,两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西南前线。

可西南的方国不配合,虽说不敢拒绝海云入城,却以物资耗尽为由,不提供补给。

两百万军队,先别说人吃多少,将近三十万匹战马,就算一匹战马一天吃十斤草料,那就是每天三百万斤草料。

这么庞大的物资量,单靠后方支援怎么行?

吾古耐了解到大祥帝**队的困境,也不急着进攻,一方面守着他们得到的那些方国,另一方面趁大祥帝**队懈怠,一个一个的蚕食附近的方国。

无奈之下,海云决定垂直打开一条线,然后再分两侧收复失地。

这样做投入兵力较少,军备物资能及时供应。

可另外的问题来了,打通狭长地带,等于孤军深入,很容易被敌人包围。

这次和上次战役不同,上次是十几家番王,本来就人心不齐。这次是乌梁国一家的军队,人家为了备战,备足了物资。

加上沿途番国害怕,也都被迫支援乌梁国,海云想速战速决也不那么容易。

海云把作战计划发回朝里,宗青聚集大臣们商议。

当时的海玉蛟刚刚回来不久,因为学了些奇异的功夫,宗青很感兴趣,经常给宗青演示,所以一直在宗青身边。

看了爷爷的战报,海玉蛟皱着眉头,一直摇着小脑袋。

众大臣意见不一,宗青也拿不定主意,海玉蛟大着胆子说:“计划可行,不过也可以不战屈人之兵!”

听海玉蛟说不战能屈人之兵,宗青想起来荷媓师太也懂兵书战策,就问海玉蛟有没有办法。

海玉蛟想了想说:“皇爷爷,请您颁发五道圣旨。

第一道是密旨,告诉西南诸王,让他们不要担心损失,谁的方国打烂了,等战争结束,不仅那个地方还给他,还会在东南沿海再给他一块同样大的地盘。也让他们永远使用。”

宗青心疼地盘,海玉蛟眨巴着小眼睛说:“放心吧,没有一个地方会被打烂,听我的,不会让皇爷爷吃亏的。”

宗青马上写了一道密旨,派海空去西南宣旨。

“另外的圣旨怎么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