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渡鹤影成双
·嫁衣如血
霜怜跃入胥江的那一刻,江水竟向两侧分开,仿佛有双无形的手轻轻托住了她。嫁衣的红绸在水中舒展,宛如一朵盛放的彼岸花。岸上人群惊呼,赵廷玉面目扭曲地扑向江边,却被一股无形之力掀翻在地。
江心漩涡深处,霜怜睁着眼睛,看见幽暗的水底浮起一枚莹润的白玉——是那双鱼佩!断裂的玉痕不知何时已经愈合,阴阳双鱼首尾相衔,在水中缓缓旋转。她伸手去抓,指尖触到玉面的刹那,恍惚听见肖文峰的声音在耳畔轻叹:“霜怜……”
江水忽然变得温暖,无数细碎的光点从河底升起,像夏夜的萤火,又像冬日的雪沫。霜怜的乌发在水中散开,嫁衣的裙摆如红莲般铺展。她不再挣扎,只是微笑着,任由自己沉向那团温柔的光。
岸上,赵府的仆从们惊恐地看见——新娘落水处,竟浮起大片大片的红梅,花瓣铺满江面,经久不散。
月夜双影
次年清明,细雨如愁。
老渔夫张阿公摇橹夜归,忽见胥江上雾气缭绕,月影朦胧中,似有一男一女携手踏波而行。男子青衫落拓,女子白衣胜雪,所过之处,江水泛起粼粼银光,竟有红梅自水底生出,转眼绽放。
张阿公揉了揉昏花的老眼,再定睛看时,江面已空无一人,唯有几片梅瓣顺流而下。他低头掬水,掌心却捞起一枚湿漉漉的双鱼佩。
与此同时,醉月楼庭中那株枯死的老梅,竟在一夜之间抽新芽、结花苞,开得比往年还要绚烂。小翠清晨打扫时,发现梅树下多了两行脚印——一行纤巧,一行略宽,浅浅地印在青苔上,像是有人曾在此驻足低语。
·诗壁绝笔
又过三日,玄妙观的小道士晨起洒扫,忽见西墙白壁无端浮现墨迹,如烟似雾,渐渐凝成四行诗:
**“不信来生约,唯余玉佩声。**
**胥江三尺水,尽是痴人魂。”**
笔迹清瘦峻拔,与当年肖文峰题在《雪梅赋》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消息传开,苏州城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观摩。有人说是鬼魂显灵,有人认为是道士故弄玄虚。唯有寒山寺的老住持站在诗壁前久久不语,最后长叹一声:“痴儿啊……”
当夜,胥江上又起雾了。
雾中有琴声隐隐,弹的仍是那曲《梅花三弄》。偶尔有夜泊的船夫听见,说调子里少了当年的幽怨,多了几分逍遥。更奇怪的是,凡听过这琴声的人,回去后都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红梅如雪,月下双影成双。次日,一位神秘人现身苏州城。他身着黑袍,面容隐匿在阴影中,径直走向玄妙观的诗壁。他久久凝视着那首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后,他转身询问周围的人关于这诗出现的种种细节,每一个问题都精准而犀利。
夜里,神秘人独自来到胥江边。雾气弥漫,那熟悉的《梅花三弄》琴声再次响起。他顺着琴声的方向寻去,在江面上竟看到了那对携手踏波的男女。神秘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镇定下来。他轻声呼唤:“肖文峰,别来无恙。” 那对男女缓缓转过身,肖文峰的眼神中带着警惕,霜怜则躲在他身后。神秘人缓缓道出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是肖文峰家族的一位长辈,一直在寻找肖文峰的下落,此次前来,是想带肖文峰回去解开家族的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似乎与那枚双鱼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