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80年我回来了 > 第9章 地笼和插袖

1980年我回来了 第9章 地笼和插袖

作者:旺木之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5 17:54:16 来源:小说旗

沈梦石静静地站在一旁,注视着正在忙碌着织补渔网的虎子,内心却深深陷入了思考。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一种后世发明的捕鱼工具上,这种工具被人们称为“绝户网”,其学名则是“插袖”。这类捕鱼网在设计上极具巧妙之处,然而由于网眼的密集,使得经过的任何尺寸的鱼儿都无法逃脱,造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长时间使用这样的网进行捕捞的结果,便是该河流中大大小小的鱼儿几乎都被捕尽,从而引发了数不清的环境和生物链问题。

插袖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其成果却极为高效。在一条狭窄的小河叉口,捕鱼者用木棍撑开前端宽大的网口,整个网口则是覆盖住了河道,形成一个难以逃出的险境。其中特别设计的网中腰位置用8号铁丝围成一个宽约一尺的圆圈,圆圈的后方则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收容场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结构通过重复设计,一次又一次地构成了网的结构,最终形成了一个连通着尾部的圆圈和带尾兜的设计。这个尾兜具有活口的特性,在捕鱼期间可以用绳子扎紧,而一旦捕到鱼儿时,只需松开绳子,网兜中的鱼儿便会被顺利倒入鱼筐中,完成捕获。

沈梦石想到这种插袖的工作机制,感到十分受启发,这种以逸待劳的方式,将捕捞的主动权交给了鱼儿自己。他不禁提笔,将这种渔网的平面图描绘在纸上,并试着向虎子详细讲解插袖的使用方法和潜在优势。经过一番耐心的阐述,虎子的脸上也显露出惊喜之色,对这种新型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识到这种捕鱼方法的好处确实多多,不仅能够省时省力,更能大大增加捕鱼的数量。

然而,沈梦石也明白,插袖这种渔网对渔线的要求极高。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渔线如果不够结实,必然会在挣扎的鱼儿面前变得脆弱,像透明的鱼线在使用几次后便会破损,造成捕到的鱼儿纷纷逃跑,因此想要编织这样的捕鱼网,必须找到结实耐用的粗鱼线。遗憾的是,这类鱼线在小河村是难以买到的,只有在辽河边打鱼的渔民那里,才有销售。沈梦石思索片刻后,决定明天等鱼获出售后,便带上虎子前往辽河渡口,那里的商贩大多存货充裕,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两人商定好第二天的行动计划后,便继续忙着织补渔挂子。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二舅妈将蒸好的肉包子端过来,招呼着虎子和沈梦石一起进屋吃包子。这些包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十分诱人。虎子看到热腾腾的肉包子,三口两口便开始狼吞虎咽。尽管肉包子的温度有些烫,令他忍不住咧嘴,但这种小小的不适完全抵挡不了他对美味的向往。短短时间内,他就把六个大肉包子送入了腹中,令人瞠目结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沈梦石则显得较为克制,仅吃下两个包子,便感到饱腹,不由得想起虎子的食量,心中暗自感叹:“这半大小子真是吃得了,简直能吃穷家里人!”虎子在又吃下两个大肉包子后,拍了拍自己鼓胀的肚子,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神情尽显满足。旁边的二舅妈看到这个场景,心中却有些复杂,“这小子吃成什么样了啊?”话虽如此,但在这个粮食时日紧张的年代,家中本就拮据,缺油少水,能够凑合着吃上一顿已经算是值得庆幸。想想平时她从老儿子手里看到的鱼,个个都被喂给了家中的鸡,连圈里的猪都不愿意吃这些腥味重的河鱼,村里人更是避之不及,如今的肉确实难得。

吃饱后,兄弟俩回到院子,直到余晖渐渐消散,借着最后的光线将挂子上的剩余漏洞一一补好,终于在朦胧的夜色中洗脚上炕安然入睡。

第二天清晨七点,俩人快速起床洗漱完毕,与家人一起吃完早饭后,便开始了新一天的捕鱼任务。由于他们早早起床,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到了上午十点多钟,他们便成功捕捉到了五十多斤的鱼。将挂子放回家后,他们又急匆匆地奔赴昨天与黑大个交易的地方。这次,沈梦石并没有更换鱼,而是决定直接用钱交易,最终得到了十元现金和两斤粮票。

揣好这些钱后,兄弟俩乘坐1路公交车直奔渡口,目的明确。在那里,他们找到了适合织插袖的结实耐用的鱼线,花费了三元钱买下了足够织成一张大插袖的鱼线。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被附近一家渔民摆放的地笼吸引了目光。经过详细询问地笼的使用方法与效果后,沈梦石和虎子认为这个工具极具潜力,也能为他们的捕鱼工作带来便利,于是决定买几个回家试试。最终,他们花了两元钱,购买了六个地笼,为接下来的捕鱼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在回家的路上,沈梦石决定稍稍犒劳一下自己和虎子,便从东方红饭店里花了一元钱外加一斤粮票购买了五根油炸大麻花。这种小吃外脆内嫩,口感香甜,饱含油脂,深受两人的喜欢。沈梦石尝了一个,而虎子则越吃越起劲,一口气吃下了三个,简直是吃得不亦乐乎。吃完后,兄弟俩把剩下的四元钱分得干干净净,心满意足。

经过连续两天的丰盛饮食,虎子的食量明显增加,似乎被肉包子和大麻花滋养得精神焕发。回到家后,虎子迫不及待地在河边抓了一些小鱼儿,准备将它们放入刚购买的地笼里,作为今天天捕鱼的诱饵。此外,他精心找到一个认为鱼多的小水叉子,将四个地笼分段放入河中,然后便静静等待着明天开挂子的时候,看收成如何。

回到家中的两人并没有就此闲着,紧接着又是忙碌的织补渔挂子。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挂子上的漏洞一一织补好,确保明天可以顺利使用。工作结束后,俩人便开始尝试织制插袖。由于虎子掌握了织挂子的技术,他对沈梦石描述的插袖工艺能够迅速领悟其要领。只见不久后,虎子手中便出现了一片类似挂子的单层鱼网。

沈梦石则在旁观察,按照虎子给出的经验进行学习。他了解到网眼的大小对捕捉鱼儿的影响,伸出两根手指,刚好穿过网眼的宽度,说明这张插袖是可以网住七、八两以上的鱼。至于个头较小的鱼儿,则会无障碍地穿过网孔逃掉,确保利用插袖的设计优势,达到更高的捕捞效率。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插袖的织造逐渐显现出成效,令两人充满信心,期待着明天的捕鱼大业能够硕果累累。

“嗯,这网眼的大小应该可以了,就按这个织吧!”沈梦石一边观察,脑海中已经形成了织制插袖的图景。“我们织成长四米、宽两米的一整片就行。到时候用鱼线把两边缝起来,使它形成一个圆桶型,然后用8号铁线分三段固定住就可以了。”尽管沈梦石的胳膊因伤不能用力,但他还是能参与到织补鱼网的工作中来。虎子则对这项任务充满干劲,二人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这一忙活就到了晚上九点多钟。在二舅妈几次催促下,俩人才依依不舍地停下手中的活,准备上炕休息。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忙碌的收网、卖鱼中度过。实事求是地说,渔民卖给他们的地笼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获。然而,这些收获中并没有鲤鱼和草鱼,更多的则是河蟹、黑鱼和泥鳅鱼。可能因为这几种鱼在河中根本就没有其他渔民抓捕,导致数量急剧增多,几乎成了泛滥成灾的局面,因此在四个地笼的收获中,便能轻松获得超过20斤的鱼类,这无形中为哥俩增加了收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