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勿忘 > 银杏长卷

勿忘 银杏长卷

作者:等来去的时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06 01:54: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银杏交响:永恒的回响

校庆日的星光尚未褪去,一封来自国际儿童基金会的加急邮件,又将"银杏计划"推向新的舞台。邮件中提到,非洲某战乱地区的难民营急需教育支援,希望能借鉴"银杏模式"建立流动学校。消息传开后,志愿者们再次迅速集结,一场跨越山海的公益接力就此展开。

顾念主动请缨加入先遣队。他的行李箱里塞满了特殊材料——可降解的环保画纸、太阳能充电的绘画平板,还有数十个装满银杏种子的玻璃瓶。"这些种子会在异国他乡生根,"他对送行的父母说,"就像善意没有国界。"飞机降落在尘土飞扬的机场时,迎接他的是难民营里孩子们警惕又好奇的目光。

与此同时,林宇的团队日夜攻坚,研发出适用于极端环境的便携教学设备。他们将智能投影仪、卫星接收器和储能电池集成在可折叠的行李箱中,只需展开就能投射出360度环绕的全息课堂。陈泽则带着摄制组深入战区边缘,记录下难民营的真实生活,制作成系列纪录片《战火中的银杏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在难民营的帐篷教室里,顾念遇到了来自叙利亚的小女孩莱拉。这个总是沉默不语的孩子,第一次拿起画笔时,颤抖着画出残垣断壁和哭泣的母亲。顾念没有急着安慰,而是在画面空白处添上发光的银杏叶,叶片渐渐汇聚成和平鸽的形状。"你看,即使在黑暗中,也总有希望在生长。"他轻声说。

千里之外的"银杏希望小学"里,孩子们得知要与非洲小伙伴结对后,自发组织了"艺术救援"行动。他们用银杏叶制作书签,在画纸上写下祝福的话语,还录制了数百段视频,教非洲的孩子们唱中文儿歌、跳传统舞蹈。当这些承载着温暖的包裹抵达难民营时,莱拉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当地武装冲突加剧,难民营被迫迁移。顾忆展紧急联系国际红十字会,协调运输车辆;苏念雪带领心理团队,通过视频连线为孩子们进行危机干预;林宇则连夜开发出离线教学系统,确保迁移途中教育不中断。在颠簸的卡车上,顾念用随身携带的速写本记录下这段历程,每一页都画满了在战火中顽强生长的银杏。

转机出现在一次国际公益峰会上。陈泽带着《战火中的银杏叶》纪录片,在现场播放了莱拉从恐惧到微笑的转变过程。当屏幕上出现两国孩子通过绘画互动的画面时,全场掌声雷动。一位中东富商当场宣布设立"银杏和平基金",为战乱地区的教育项目提供长期支持。

随着项目的推进,"银杏计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国内,"小银杏"社团与高校合作,开设公益设计课程;在国外,流动学校网络不断扩大,从非洲到东南亚,从南美洲到中东。每到一地,志愿者们都会种下银杏树苗,建立艺术教室,留下可持续的教育体系。

某个深夜,苏念雪在办公室整理档案,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银杏计划"启动初期的点点滴滴:第一次采购画具的清单、孩子们的第一幅作品、志愿者们手写的心得。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是顾忆展当年写下的话:"我们种下的不是树苗,而是未来的可能性。"

十五年后的深秋,第一届"全球银杏峰会"在山区的银杏希望小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受助者和支持者齐聚一堂。莱拉已经成为一名儿童心理医生,她在演讲中展示了当年那幅画的续作——战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的银杏林,孩子们在树下欢笑。

顾念站在新建的"银杏国际艺术中心"前,启动了全球首个跨文化艺术共创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可以共同创作一幅永不完结的银杏长卷。画面中,中国的水墨银杏、非洲的彩绘银杏、欧洲的油画银杏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绚丽的和平图景。

夕阳西下,漫山的银杏林被染成琥珀色。苏念雪和顾忆展并肩走在落叶铺就的小路上,看着远处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山风拂过,带来阵阵清脆的笑声,与银杏叶的沙沙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他们知道,这场关于爱与希望的旅程,永远不会有终点。那些播撒在世界各地的银杏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让善意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