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我是AI主宰,完虐歪瓜裂枣系统 > 第204章 技术论坛上的正面交锋

报告完成后的清晨,张大伟站在窗前揉了揉疲惫的眼睛。

连续三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眼睛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清醒。

“准备好了吗?”张大伟转身问身后收拾报告的刘大志。

刘大志点头,推了推眼镜:“所有资料都准备好了,包括演示视频也已经上传完毕,只等你一声令下。”

“那就按计划发布到编程未来论坛,然后通知所有媒体。”

张大伟看了一眼手表,“就是现在。”

刘大志敲击键盘几下,随后抬头:“已经发布了。

标题是《明灯系统技术反驳报告:还原技术真相》。”

团队成员围在大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编程未来论坛的页面。

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技术社区,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程序员和技术爱好者。

帖子一发出,立刻引起了关注。

王小花刷新着页面:“已经有评论了!十分钟内就有二十多条回复。”

张大伟点点头:“接下来是关键时刻。大家按照分工,轮流值守论坛,及时回应技术问题。

刘大志,你和我轮流挑选重要问题回答。”

仅仅两小时后,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又兴奋。

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刷新,帖子阅读量突破了十万,评论数也超过了五百条。

“帖子被论坛置顶了!”一位年轻工程师兴奋地说,“主编说我们的报告很有技术含量,值得深入讨论。”

张大伟浏览着评论区,里面充满了各种技术讨论。

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更多的是提出进一步技术问题的程序员们。

“这个评论值得注意。”刘大志指着一条评论,“看用户名,brokenmelon_Lead,这应该是歪瓜裂枣的技术负责人林志强。”

林志强在评论中写道:“明灯团队巧妙地转移了话题焦点,避开了我们指出的核心安全问题。

他们的并发模型在高负载情况下依然存在重大风险,这点他们没有正面回应。

我们有完整的测试数据证明这一点。”

张大伟看完后冷静地说:“他们来了。这正是我们预料中的回应。”

刘大志开始敲键盘:“我来回复他。我们在报告的第37页到42页已经详细分析了他们所谓的'高负载风险'问题。”

不到十分钟,林志强又发表了更详细的回应,列举了一系列技术指标,声称明灯系统在这些指标上表现不如歪瓜裂枣系统。

论坛上的讨论迅速升温。各路技术人员纷纷加入讨论,有些人站在明灯一边,有些人则支持歪瓜裂枣的观点。

“现在是发布视频的好时机。”张大伟对团队说,“我们预先准备的技术演示视频,就是为了这一刻。”

刘大志立即将视频链接发到了论坛上。这段长达15分钟的视频展示了明灯系统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的实际性能,包括高并发处理、数据一致性保证以及安全防护机制。

视频中,两个系统并排运行相同的工作负载,明灯系统的优势清晰可见。

“视频发布后,评论区又热闹起来了。”王小花汇报道,“很多人在讨论视频中的技术细节。”

随着讨论的深入,辩论焦点逐渐从宏观指控转向了具体的技术细节。

林志强和他的团队不断提出新的质疑,而张大伟团队则一一回应,引用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

“林志强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刘大志指着屏幕,“他质疑我们的锁优化机制在特定条件下会导致性能衰退。”

张大伟轻轻敲了敲桌面:“这个问题很专业,恰好是我们系统的一个技术亮点。

你来回答,详细解释我们的自适应锁策略。”

就在这时,论坛里出现了一条引人注目的评论。

发言者的Id是“codeArch”,论坛显示这是一个拥有“技术专家”标识的账号。

“这是周明辉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分布式系统领域的权威。”

一位团队成员解释道。

周明辉在评论中写道:“经过对两套系统技术路线的分析,我认为明灯系统采用的异步处理模型和自适应资源分配策略更具创新性,也更符合未来云计算的发展方向。

歪瓜裂枣的方案更传统,稳定性有保障,但扩展性和未来适应性略显不足。”

这条评论一发出,立即引发了更多回应。随后,又有几位业内知名的技术专家加入讨论,大多对明灯系统的技术路线表示认可。

“我们获得了专家支持!”王小花兴奋地说。

张大伟点头:“专家认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赢得广大技术社区的信任。”

论坛讨论继续升温。下午三点,一位署名“techtruth”的用户发表了长文,他自称是一位拥有十年经验的技术博主。

“我想亲自验证两套系统的性能差异。”techtruth写道,“如果明灯团队愿意提供演示代码,我愿意进行独立测试,并公开发布测试结果。

我的测试环境和方法将完全透明。”

张大伟看到这条评论,思考了片刻:“这位techtruth是赵明,国内知名技术媒体的专栏作家,以公正客观着称。

这是个机会。”

“但是提供代码有风险。”刘大志担忧地说。

“风险和机会并存。”张大伟回答,“准备一个专门的测试包,包含核心演示功能但不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

同时邀请他到公司来,我们可以提供测试环境。”

当天下午五点,论坛讨论已持续近八小时,帖子阅读量超过三十万,评论数接近两千。

技术讨论逐渐深入到各个专业领域,从内存管理到网络协议,从并发控制到安全防护。

明灯系统在大多数技术指标上展现出的优势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尤其是在可扩展性和未来适应性方面,明灯系统的设计理念获得了广泛赞同。

“林志强已经两小时没有回应了。”刘大志说,“最新的评论多数支持我们的观点。”

张大伟点点头:“论坛讨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媒体演示会,然后是赵明的独立测试。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小花拿来了最新的数据统计:“根据论坛投票,73%的参与者认为明灯系统的技术方案更有说服力,21%支持歪瓜裂枣,6%表示中立。”

张大伟看着这个数据,放松地舒展了肩膀:“这是个好的开始。”

刘大志突然指着屏幕:“林志强又发言了!”

林志强的新评论写道:“技术辩论应该基于事实而非情感。

我们欢迎第三方测试,也将提供我们的测试包。

不过我必须指出,论坛讨论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系统表现。

我们期待在真实项目中与明灯系统同台竞技。”

张大伟读完这条评论,嘴角微微上扬:“他在寻找体面的退路。

这是我们的机会-接受他的挑战,在真实项目中证明我们的实力。”

团队成员们相视一眼,都明白接下来将是更大的挑战-从技术论坛的辩论走向真实项目的竞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