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刘大志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公司技术部门的大门。
昨晚他和几位工程师轮流监控Github上的反馈,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
“大志,你来得正好!”一名年轻的技术工程师王毅兴奋地挥手,“我们的仓库星标数突破八千了!”
刘大志放下背包,立刻走到显示屏前。屏幕上Github的数据实时更新着,明灯系统开源代码仓库的星标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昨晚临睡前才六千多,这才几个小时?”刘大志惊讶地说。
“亚洲和欧洲的开发者都醒了。”另一位工程师李明笑着解释,“现在大家都在传这个链接,说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开源项目。”
刘大志点点头,打开电脑查看更详细的数据。
这时,张大伟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杯咖啡。
尽管昨晚发布会后他可能也没睡多久,但精神看起来出奇地好。
“早啊,都这么早。”张大伟向团队问好,目光随即被屏幕上的数字吸引,“八千多星标了?”
“是的,张总。”王毅回答,“按这个速度,估计今天就能突破一万。”
张大伟放下咖啡,在电脑前坐下:“pullRequest和Issue怎么样?”
“截至现在,已有一百七十三个Issue和四十二个pullRequest。”
李明汇报道,“大多数Issue是关于文档完善和使用问题的,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功能建议。”
张大伟点点头,开始浏览那些pullRequest。
这些来自社区的代码贡献大多针对细节优化,但也有几个相当有深度的改进。
“看这个,”张大伟指着屏幕上一个名为'memory-optimization'的pullRequest,“这是李承德提交的。”
刘大志凑过来看:“李承德?那个开源领域的大牛?”
“没错,就是他。”张大伟神情严肃,“他优化了内存管理模块,据说能再提升15%的性能。”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都流露出惊讶的表情。李承德是开源社区中知名的技术专家,他的参与无疑是对明灯系统的莫大认可。
“这还不是全部,”张大伟继续说,“孙宇航和陈嘉明也都提交了代码。”
刘大志低声惊叹:“三大开源领域的顶尖人物,全都来了?”
“他们的加入会引来更多目光。”张大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得好好回应这些贡献。”
正当他们讨论时,又一位工程师匆匆走进办公室:“张总,您得看看这个!”
他打开一个技术论坛的页面,“V2Ex上的讨论已经爆了,而且有人专门分析了歪瓜裂枣系统之前发布的性能报告。”
大家的目光迅速聚焦到屏幕上。一位网名为“代码猎手”的用户发了一篇长文,标题是《拆解歪瓜裂枣系统的性能谎言》。
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歪瓜裂枣此前发布的性能测试报告,指出其中存在多处数据造假和测试环境不公平的问题。
“这篇文章已经有上千回复了。”工程师说道,“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测试明灯系统的结果,都证实了我们的性能确实远超歪瓜裂枣。”
张大伟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和下面的评论,脸上逐渐浮现出满意的笑容:“这就是开源的力量。
谎言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刘大志问道:“我们要回应这些讨论吗?”
“不用刻意回应,”张大伟摇摇头,“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代码质量和社区互动。
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
上午十点,技术部门举行了简短的会议。张大伟分配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轮流负责回应Github上的问题和审核代码提交。
“刘大志,你带领前端组的五位工程师专门处理界面相关的反馈。”
张大伟说,“李明,你和后端组重点关注性能优化的建议。”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应下。张大伟强调:“记住,与社区开发者交流时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
他们不是我们的用户,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会议结束后,刘大志带领他的小组开始处理社区反馈。
他们发现,来自全球各地的开发者不仅提出了问题,还主动分享了使用心得和改进建议。
“这位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优化点,”刘大志指着屏幕对组员说,“他发现在高分辨率显示器上界面元素比例不协调,已经提交了修复代码。”
“要接受他的提交吗?”一名组员问道。
“当然,先测试一下,没问题就合并。”刘大志回答,“别忘了向他表示感谢,邀请他继续参与。”
与此同时,办公室另一侧,张大伟正在查看最新的星标数据。
显示屏上的数字已经超过九千五百,正稳步向一万逼近。
“按这个速度,下午就能突破一万。”张大伟低声自语。
他打开电子邮箱,发现已经收到几十封来自开发者的邮件,有的是技术咨询,有的是合作邀请,还有不少是简历投递。
中午,团队在公司餐厅简单吃了午饭后,继续投入到社区互动中。
下午三点,Github仓库的星标数正式突破一万,成为当日全球最热门的项目。
“我们做到了!”王毅兴奋地宣布,引来办公室一阵欢呼。
张大伟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然后在Github项目讨论区发布了一条消息:
“感谢所有关注和支持明灯系统的开发者。你们的参与让这个项目更加完善。
我们欢迎更多贡献者加入,优秀的社区成员将有机会成为核心团队的一员。
明灯系统的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所有热爱技术的人。”
这条消息发出后不到一小时,公司招聘邮箱就收到了超过五十份简历。
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亲自来到技术部,询问如何处理这波突如其来的申请。
“先按技术背景和开源贡献筛选,”张大伟建议,“特别关注那些已经为项目提交过高质量代码的人。”
下午五点,几家主流科技媒体发布了关于明灯系统开源后社区反响的报道。
其中一篇题为《开源盛宴:明灯系统引爆技术社区》的文章写道:
“在开源后的24小时内,明灯系统获得了超过一万个Github星标,数百名开发者提交了使用反馈和测试报告。
多位行业知名技术专家参与代码贡献,这种罕见的现象表明明灯系统在技术上的确具有突破性。
与此同时,其主要竞争对手歪瓜裂枣系统之前发布的性能数据被社区开发者揭露存在多处造假,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看到这篇报道,刘大志轻轻拍了拍张大伟的肩膀:“大伟,你的策略成功了。”
张大伟摇摇头:“这只是开始。社区的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期,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大多数员工陆续离开,但技术部仍灯火通明。
刘大志和几位核心工程师决定再留一会儿,处理积累的问题和代码提交。
张大伟走到刘大志身边:“你们先回去休息吧,这些可以明天继续。”
“再坚持一会儿,”刘大志揉了揉眼睛,“有几个重要的pullRequest想尽快审核完。”
张大伟点点头:“别太累,安排好轮班。我去给你们订些宵夜。”
看着张大伟离开的背影,刘大志转向其他工程师:“没想到开源会带来这么大的反响。”
“确实超出预期,”一名工程师回答,“不过这种成就感真好。
看到自己的代码被全世界的开发者使用和认可,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刘大志笑着点点头,继续投入到代码审核中。
屏幕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贡献者还在源源不断地提交着改进和优化,明灯系统的星标数也在稳步增长着。
技术社区的热情反响仿佛一把火,不仅点燃了明灯系统的知名度,也为团队注入了新的能量。
这场开源风暴才刚刚开始,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谁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