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52章 商法试点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52章 商法试点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珠江的浪花拍打着“商部监理”的灯笼,陈阿福蹲在福船甲板上,用译馆新出的《海外测绘手册》对照罗盘。改良后的船舵轴承还带着汉阳铁厂的火星,却在实测中让航向误差缩小了两成。“红毛人的经纬度,”他对船工们比划,“其实和咱们的‘牵星术’一个道理,都是算盘丈量天地。”

十三行的洋商馆里,英国大班史密斯盯着商部新颁的《海关完税单》,鹰钩鼻几乎要戳破纸面:“货船抽检率从七成降到三成?”他的手指划过“官商分利”条款,“你们的商部,分明是给汉商穿铠甲!”窗外,挂着“商部保商”灯笼的福船正卸下瓷器,舱单上的“算盘核价”章印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商部驻粤衙门,侍郎英和的官靴碾过满地的状纸——洋商联名抵制“海运监理司”的文书足有三尺厚。李煌的算盘在《洋商贸易衰减表》上跳动:“上个月吕宋航线增船十二艘,”他的算尺敲着“汉商占比六成”的曲线,“红毛人急了,说明咱们的‘官商分利’戳中要害。”

码头的工匠棚里,老匠作吴老二对着蒸汽锅炉图纸直皱眉:“炉壁要三寸厚?”陈阿福递过从译馆抄来的冶铁配比:“马礼逊说,加两成炉甘石能抗高温,”他摸着新铸的耐火砖,“试试吧,烧裂了算我的。”吴老二的锤头悬在半空:“红毛人的铁法,真能比咱老祖宗的好?”火星溅在《天工开物》残页上,照亮了“凡铸器,必察火候”的古字。

晌午,渠本翘的商船队抵达广州,随船带来的《商部算学课本》在工匠中传阅。年轻匠作李四宝指着“海外贸易测算口诀”念道:“‘南风三,北潮五,算尽千帆归港数’——”他突然抬头,“陈师傅,这口诀里的‘经纬度’,真能算出吕宋有多远?”陈阿福笑了:“算盘能丈量天地,还怕算不出南洋的海路?”

未时三刻,史密斯带着译好的《商部则例》闯入衙门,蓝眼睛盯着“商学馆招生”条款:“你们培养会算盘的商人,”他的怀表链晃得刺眼,“是要断我们的生路?”英和冷笑:“商部不是断人生路,是让所有人按算盘走路——包括你们。”他推开《中外商税对比表》,“红毛国抽税五成,我们抽三成,你们还有什么不满?”

掌灯时分,锅炉棚传来欢呼声——吴老二的蒸汽锅炉试烧成功,炉壁在火光中泛着均匀的暗红。陈阿福摸着温热的炉体,忽然想起在云南铜矿改良的探矿仪:“算盘不分中西,”他对围过来的匠作们说,“能算出匠人活路的,就是好算盘。”译馆的《蒸汽机械图说》残页被火光映红,上面的齿轮与算盘珠,在此刻奇妙地重叠。

这一晚,十三行的洋商馆亮起了更多灯火,史密斯正在给伦敦写信:“清国的商部,用算盘编织了一张大网,”他的羽毛笔悬在“数据治世”的单词上,“他们的匠人既懂《天工开物》,又学我们的机械,这才是最可怕的对手。”窗外,商部的“算盘纹”灯笼在江面上投下倒影,像一片浮动的星图。

三个月后,第一艘装备改良锅炉的福船抵达吕宋,船身上的“商部监理”金漆在南洋阳光下格外醒目。舱内的《南洋海图》上,用中文和拉丁文标注着算盘测算的航距,而货单上的“官商分利”条款,让汉商的利润比往年多了两成。史密斯看着靠岸的福船,不得不承认:“清国的算盘,正在重新划定南洋的商路。”

商部的算盘与译馆的墨笔,就这样在珠江的潮声中合奏。李煌知道,洋商的抵制只是开始,数据治世的商路注定充满暗礁;陈阿福明白,西学翻译不是照搬,而是让老匠人的智慧在新算盘中重生。而那些在码头搬运货物的匠人、在商馆核计账目的商人、在译馆苦读洋文的学子,正用各自的方式,将算盘的经纬织进世界的商路。

珠江水依旧奔流,商部的灯笼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像一串散落的算盘珠,照亮了数据治世的新航程。当渠本翘的船队带着“算盘核价”的瓷器驶向西洋,当吴老二的蒸汽锅炉开始轰鸣,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始于京师的商部改革,正在江海之间,写下数据与商战的新篇章——而这,只是算盘丈量世界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