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18章 蒸汽机初试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18章 蒸汽机初试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八月十五,冶铁坊的地窖里,陈阿福的短辫被汗水黏在额角,盯着眼前锈蚀的蒸汽机模型——那是广州洋商进贡的残件,活塞与气缸的接缝处还渗着机油。他的算盘珠散落在青砖上,算题卷写满“气压换算”“活塞冲程”的公式,却始终算不出如何让这铁家伙重新转动。

“陈师傅,”李煌的声音从木梯上传来,“皇上微服来了。”

嘉庆帝掀开地窖的棉帘,铁锈味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的“瓦特蒸汽机”模型,此刻以更原始的形态躺在木架上,活塞连杆的刻痕还带着洋文。他蹲下身,指尖划过气缸上的“12英寸”标记,忽然想起物理课上学过的“大气压原理”。

“试试用牛皮浸油封缝,”他指着活塞与气缸的间隙,“再把燃煤换成焦碳,火温能提两成。”见陈阿福愣住,又补了句,“就像冶铁坊的鼓风炉,密封好了,火才能攒劲。”

陈阿福的眼睛亮了,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洋船蒸汽机靠水汽推动”,抓起算盘重新计算:“若气压提到‘十斤每方寸’,活塞冲程能增三寸——”算珠蹦跳间,“冶铁效率可提五成!”

数据房的吏员们很快抬来新制的焦炭,李煌捧着《洋器测绘图》蹲在角落,用算盘核计着气缸容积与蒸汽量的比例。嘉庆帝望着地窖石壁上的“匠人日志”,发现陈阿福早已记录下二十三次失败的试验,每次都标着“气压不足”“密封不严”。

“把每次试验的数据都记清楚,”他敲了敲日志上的算题,“就像算学考生做应用题,错了题才能知道哪里漏了算。”转身对李煌说,“调顺天府的‘气密性’匠人来,他们修过漕船的舱缝。”

三日后,改良的蒸汽机发出“哐当”闷响,活塞开始缓慢往复。陈阿福盯着气压表上的刻度,忽然发现算盘算好的“十斤每方寸”正在实现。冶铁坊的工匠们围在地窖口,看着铁家伙喷出的白雾在秋阳下形成虹彩,有人小声说:“这玩意儿,比一百个鼓风匠还厉害。”

嘉庆帝却注意到蒸汽机的齿轮转动并不规律,想起前世看过的“飞轮稳定转速”原理。“加个飞轮,”他在地上画了个同心圆,“就像算盘的平衡珠,让转动稳当些。”陈阿福一拍脑门,立刻差人去取冶铁坊的废轮——那是活塞式鼓风炉换下的部件,恰好能派上用场。

当飞轮开始匀速转动,地窖里的温度明显升高,新炼的精铁水在模具里发出刺目红光。陈阿福用银尺量过活塞冲程:“比洋商的模型快两寸,”他的算盘打得山响,“按这个效率,每月能多产三千斤精铁,够打三千杆新枪。”

消息传到军机处,颙璘的佩刀“当啷”劈在军事地图上:“真要用这铁家伙炼兵器?”他盯着“吉林冶铁坊扩建图”,红色的蒸汽机图标格外醒目,“万一炸了,死伤的可是八旗匠人!”

嘉庆帝却指着《兵器改良进度表》:“陈师傅在蒸汽机旁设了‘压力警示算盘’,”他展示着草图,“气压过高时,算珠自动弹起报警——就像咱们的汛塘报警旗,算珠比人眼看得准。”

十月初一,改良蒸汽机正式投产。嘉庆帝站在冶铁坊的了望台上,看着巨大的飞轮在秋阳下转动,算珠形状的警示装置随着气压起伏跳动。陈阿福的儿子抱着小算盘站在父亲身旁,数着每分钟的活塞往复次数:“爹,一百二十次了!”

数据房的《蒸汽机效能日志》记下:“日产生铁较旧法增六成,次品率降四成五。”嘉庆帝摸着袖口的算珠挂件,忽然对身旁的陈阿福说:“当年沈括在延州见石油,说‘后必大行于世’——如今这蒸汽机,就是咱们的‘大行于世’。”

这一晚,冶铁坊的火光映红天际,蒸汽机的轰鸣与算盘的脆响交织成歌。陈阿福在匠人日志的末页画下新图:飞轮中央嵌着算盘,蒸汽化作算珠飞向四方——他不知道,这个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图案,终将成为数据治世的象征。

而千里之外的广州,洋商们望着海关送来的“蒸汽机仿制许可”,发现上面盖着数据房的火漆印,附页写着算盘算好的“官商合营比例”。他们忽然明白,这位大清皇帝的算盘,不仅能算国内的钱粮,还能算通与番邦的技术之道。

蒸汽机的飞轮还在转动,算珠的警示装置在气压表里浮沉。嘉庆帝知道,这场技术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铁家伙能炼多少精铁,而在于让匠人相信:算盘算得出旧法的弊端,就能算出新法的可能——就像眼前的蒸汽机,用蒸汽的力量,推着整个帝国,在算筹的轨道上,迈出了走向工业时代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