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39章 双生炮火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外第39章 双生炮火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咸丰元年六月,鄱阳湖的梅雨季让炮架上的鎏金算筹生了铜绿。僧格林沁用马鞭刮着炮管水锈,忽闻算学吏惊呼:\"王爷!对岸楼船炮架在动!\"他举单筒望远镜望去,石达开水营楼船随浪起伏,船舷\"流水折漕\"的刻痕被雨水冲刷,显露出赣北船帮的\"水痕记数\"旧习——那原是丈量漕船载米多寡的刻度,此刻被太平军借作炮位高低标记。

巳时三刻,细雨如丝。僧格林沁盯着望远镜里的太平军了望员,见其举起裹油布的竹制望斗,麻线刻度因受潮下垂。他忽忆起肃顺密信:\"南人善用竹器,然竹性畏湿,可趁雨势攻之。\"遂挥鞭命算学吏:\"按《风角算经》调仰角,偏东二度!\"算学吏翻动《御制数理精蕴》泛黄书页,以铜制量角器校准炮口,三尊铁炮同时转向,炮口青烟被斜雨扯成细线。

\"开炮!\"

炮弹在距楼船两丈处落水,铁砂溅上甲板。僧格林沁眯眼细观,见太平军炮架果然以竹材为骨,接缝处用生牛皮捆扎。算学吏递来新铸\"减重算筹\",鎏金龙纹已磨去,筹身仅刻\"忠\"字火漆印。他叩击筹身,发出木石相击之声——原是松木雕刻后裹铜皮,并非中空铁器。

申时,探马急报西岸火船来袭。僧格林沁望着急流而下的浸油芦苇船,船头炮手正以长杆丈量距离,动作整齐如粮仓储粮盘查。\"快调炮架!\"他吼道,却见炮架铁轴因雨水锈蚀卡顿,算学吏慌忙以猪油涂抹缝隙——此乃八旗火器营古法,非西洋润滑剂。

子时,湖面火光照亮散落的算筹。僧格林沁踩着湿滑的青砖,拾起半块嵌铁砂的竹片——原是太平军计数用的\"五档竹筹\",并非暗器。算学吏尸身旁,一枚断筹露出\"嘉\"字火漆印,他忽忆起嘉庆朝算学馆曾颁《算书集成》,此刻断筹或为当年旧物。

当东岸清军在泥泞中抢修炮架时,西岸石达开正立于楼船顶篷下,看赵娘子用棉线校准炮架倾角。巴夏礼商船运来的洋铁铣刀闪着冷光,匠人将其熔铸为炮栓转轴,相较传统铜轴更耐水蚀。\"流水折漕法雨天误差三分,\"石达开敲着船舷刻痕,\"但铁轴可减一分偏差。\"

巳时三刻,了望员的麻线刻度因浸水模糊,赵娘子果断解下腰间棉绳替换。石达开望向东岸炮口青烟,忽记起湘江船工口诀:\"雨打炮,仰角要减,风推船,方位要偏。\"遂命:\"仰角减半度,方位西移一尺!\"炮手转动木制转盘,盘上\"天地人\"三色标记对应近中远三程,与《火攻挈要》图示吻合。

申时,巴夏礼商船破雾而来,船舱载着粤海关私运的铁钉与火绳。石达开翻开《船舶修造汇抄》,对照铁钉规格,想起漕船加固之法:\"铁钉钉竹,须分阴阳,阳钉长三寸,阴钉短半寸。\"匠人依言将铁钉嵌入竹制炮架,敲击声竟与算筹碰击节奏相合。

酉时,火船顺流而下。石达开见清军炮架转动迟缓,知其铁轴遇水锈蚀,急令:\"发葡萄弹!\"炮手以\"一斗三升\"法装填铁砂,竹制炮管因轻量灵活,竟比清军铜炮更快锁定目标。弹丸击中清军储药舱时,他望见对岸算筹散落如棋,原是算学吏慌乱中碰翻筹盒,并无阵法可言。

卯时,雨停。石达开抚摸着洋铁铣刀改制的炮栓,听着工坊内竹锤敲打铁砧的声响。流民营孩童用芦苇杆在泥地画算图,演练\"以物代筹\"之法,算出的射程竟与匠人实测相差无几。他忽觉楼船舷边\"流水折漕\"刻痕,与孩童手中芦苇杆,皆为民间算学的一脉支流。

晨雾中的鄱阳湖两岸,算筹声再次响起。东岸僧格林沁对着肃顺来信蹙眉,箱中洋铁钉已损耗过半,\"忠\"字火漆下的\"嘉\"字残痕,或是算学馆旧物辗转流入军中;西岸石达开望着巴夏礼远去的商船,铁铣刀的冷光与竹制算筹的温润交相辉映,算衙内的孩童们,正用陶土捏制简化版量角器。

算筹的咔嗒声中,一边是官营火器的精密测算,一边是民间匠作的灵活应变,恰似两条并行的算链,在咸丰朝的战火里,各自刻下传统算术的深深浅浅之痕。而那本深藏内府的《算书集成》,正以竹筹、棉绳、铁钉等千万种模样,在湖光雨色中延续着实用算术的生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