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27章 白莲教败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27章 白莲教败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养心殿西暖阁的青铜炭炉烧得通红,嘉庆帝盯着新绘的《川楚陕平叛数据总图》,图中用金粉勾出已收复的屯田区,银线标注叛匪残部动向。房县西南的“九道梁”处,三枚黑色算珠聚成三角——那是王聪儿最后据守的险地,旁注《地舆图说》:“山径十八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皇上,林则徐快马递来《叛匪兵力消长表》,”军机大臣戴衢亨展开黄绫,“自屯田法推行,归降流民已达七万三千,叛匪青壮折损近半。”

嘉庆帝拨弄着算盘,算珠声应和着窗外的北风:“九道梁地势险峻,若强攻,需调绿营两万,耗粮千石——但朕观此表,叛匪月耗盐巴已降至二十引,必无久守之力。”指腹划过《川楚陕井盐分布图》,叛匪控制区仅存的盐井已被官军封锁,“盐乃兵家要需,断其盐路,便是断其筋骨。”

又取来《叛匪巢穴数据辑要》,翻到“九道梁”专页:堡寨倚山而建,有石屋三十间,可屯粮五百石,然饮水全赖山涧——此乃探子冒死测绘的结果,旁附“雪化水浊,七月后必下山汲水”的注记。“传旨勒保,”他提笔在图上画下三道蓝线,“于山涧上游设‘水质监测站’,雪化时投以草木灰,旬月内必致贼营泻痢。”

千里之外的九道梁,王聪儿望着山涧泛白的溪水,心中警铃大作。医官尝水后皱起眉头:“水味涩苦,恐遭投毒。”更棘手的是盐罐见底,弟兄们的菜汤里已看不见盐花——这比官军的刀枪更可怕,无盐则乏力,乏力则难守险关。

“头领,官军在山下竖起木牌,”小头目呈上拓片,“写着‘缴械归田者,每户给盐引半张,可往兴安盐局领盐五斤’。”拓片右下角盖着“兴安盐政司”的火漆印,印旁还用蝇头小楷列着领盐人的“保甲编号”“屯田亩数”,分明是算准了叛匪缺盐的死穴。

林则徐的大营里,“盐引数据组”正在核计每日投放量。根据《两淮盐法志》“人日均盐三钱”的成例,算生们用算盘拨出:“九道梁余匪三千,日需盐九斤,我军每日放归降携盐二斤,足引其内乱。”旁边《投诚者口供录》记着:“贼中已为盐起争执,老营头目私扣盐斤,弟兄们怨声载道。”

元宵前夜,九道梁传来呐喊——缺盐乏力的叛匪再也熬不住,数千人冒死冲下山抢盐,却见官军早按《火攻挈要》布好抬枪阵,“望山”对准山径狭窄处。王聪儿看着弟兄们在枪火中倒下,突然发现官军的抬枪队竟按“臂展数据”编排:高个在前架枪,矮个在后填药,分明是算准了山地射击的最佳阵型。

“头领,官军阵前有文书!”有人捡来抛射上山的牛皮纸,上绘“九道梁归降数据流程图”:缴械→验手茧(分耕、匠、兵三类)→编入保甲→领盐引→分田亩,每一步都标着“三日办结”“绝不苛待”。图末盖着嘉庆帝的“制诰之宝”,龙纹边饰里藏着细密的算珠暗纹——这是皇上亲自设计的“归降数据印”,比任何招降旗都更有分量。

是夜,叛匪大营火起,数千人携老幼跪降,王聪儿不得不率残部退入陕西深山。临行前,她望着官军燃起的篝火——那不是寻常的营火,而是按《考工记》“五方色”燃起的五色火,青色示粮站,红色示医棚,白色示归降处,分明是在用火光传递数据信号。

紫禁城的捷报传来时,颙琰正在数据房核验《川楚陕善后数据册》。册中记着:归降叛众四万二千,其中能耕者三万,能匠者八千,皆按《耕织数据册》分田、编户、授器。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初政时查抄和珅的账册,如今用同样的“四柱清册”法,算清了叛乱的平定账:“贼之兴也,因数据之蔽;贼之平也,因数据之明——此役非胜在兵,胜在数。”

春分那日,九道梁的“屯田碑”落成,碑阴刻着《平叛数据纪略》,详记“剿抚比例”“粮盐消耗”“归降人数”,每笔数据都钤着林则徐的监造印。王聪儿在逃亡路上听说,官军竟将平叛过程编成《数据治贼要略》,发给各省督抚研习,书中“断盐路、分民匠、明田界”三条,皆本于《大清会典》旧制,却因算珠拨动、舆图丈量而化腐朽为神奇。

当最后一股叛匪在秦岭被屯田堡丁认出时,距嘉庆帝首提“永业田凭”不过两年。这场始于数据破局、成于数据定策的平叛之战,终究让天下人看见:所谓“数据治世”,不是玄奥的奇术,而是将祖宗传下的田亩账、钱粮簿、保甲册做细做实,让每个百姓都能在黄册上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在算盘声中听见太平的韵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