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70章 先帝遗泽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外第70章 先帝遗泽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咸丰四年九月初十,在皖北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涡河。它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穿越着田野和村庄,滋润着这片土地。而在涡河之上,有一个古老而繁忙的渡口,那便是皖北涡河渡口。

这个渡口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往往。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河面上时,渡口便开始热闹起来。船只穿梭于河面,船夫们熟练地划动着船桨,将乘客们安全地送到对岸。

渡口的周围,是一片宁静的乡村景象。绿树成荫,稻田金黄,农舍错落有致。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依赖着涡河的水源,耕种着肥沃的土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皖北涡河渡口,是一个充满故事和回忆的地方。它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捻军盟主张乐行看着石面上模糊的刻痕,想起从清军那缴获的《保甲算术简编》。身旁识字的小头目接过太平军的竹筹,辨认出上面的水纹符号和简编里画的涡河涨水标记一样。

捻军蓝旗旗主张宗禹蹲在沙丘后,用竹筹比着远处炊烟的影子估算敌营距离。他照着简编里的图示,看烟柱高度和影子长短,算出大概三百步远:“这破书比风水先生的罗盘还准,当年嘉庆爷的扫盲册子,如今成了咱们的行军地图。”

难民衣襟上的焦黑粉末不再被当作妖术。识字士卒翻开简编火器篇,念出白磷遇水会生成易燃气体,得用沙土盖灭。张乐行看着士卒用竹筹分沙土包,想起简编里按功劳分田地的制度,本是好政策,却被后来的皇帝说成是教人造反。

夜里偷袭清军粮道,张宗禹用马灯反光传信号:闪一下代表“前”,连闪是“后”,三闪为“敌”。对岸太平军望楼用三道竖线回应,意思是清军第三营防备松。这种用竹筹刻痕传信的法子,比苗沛霖幕僚瞎编的神神鬼鬼管用多了。

英国公使巴夏礼在日记里纳闷,捻军敲竹筹的节奏怎么和中国传讯的铜铃差不多。他不知道,这些规则本是嘉庆朝扫盲时教的,被后来的皇帝贬成“愚民杂耍”,却被捻军拿来当实用密码。巴夏礼以为这像他们的电报节奏,其实只是工业文明对老祖宗智慧的误读。

涡河之战后,捻军按简编里的功劳制度分战利品:缴获洋炮记大功,拆磁石记中功,刻在竹牌上。火铳队老洪因改良竹筹引信,按“有技术优先”原则得了双倍功牌,打破了骑兵说了算的老规矩。张宗禹下令按简编分算筹,识字的管技术,不识字的拿武器,沙地上的仪式不是迷信,而是大家渴望公平的心声。

当苗沛霖还在用黑狗血泼竹筹时,捻军已按简编里的法子自制腐蚀剂,用竹筹记工分换粮食,火器产量涨了三倍。英**舰罗盘乱转时,捻军骑兵正照着马具里的磁石图示,用竹筹敲出不同节奏传递磁场消息,被英国情报官当成“神秘东方声音”,其实只是把老祖宗的磁石知识编成了信号。

寿州城外,张宗禹用竹筹反光投出简编里的耕战图,苗军里识字的乡勇认出是嘉庆爷时的劝农图,想起当年按功劳分地的事,士气一下就散了。深夜,张宗禹在竹筹上刻下捻军图腾和简编符号,他不知道,嘉庆爷想让大家学算术的心愿,在扭曲的世道里,竟成了反抗者的技术旗帜。当马队掠过沙丘,竹筹碰撞声合着简编里的算术歌,像被埋的种子在乱世里发了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